摘要:少年人心性最是没有定性,今日喜欢你,明日便可喜欢她人,更何况公主突然就断了联系、冷漠相待,以曹评的立场,他觉得莫名其妙最正常不过。这一切,皆是因为曹评爱慕了公主,而宋仁宗认为曹皇后和曹家有着不臣之心,才让曹评作出这样的行为。

但是他居然没有。他等到了公主十八岁这年,等到了公主自己弄明白真相的这一天,他依然喜欢她,他一直在等着她。我们都知道,这份喜欢背后,有他牺牲了很多很多东西的决心。
曹评只得放弃了。这样的放手,并不是他不够爱,不够情深,终归是,命运捉弄。
最后的最后,他也没有怨恨过公主,他留下的是祝福:臣祝公主平安喜乐,寿考绵鸿,永享遐福。
近期播放的《清平乐》剧集中,出现了一个称之为公主初恋的角色——曹评。从小说《孤城闭》到电视剧《清平乐》,主角从徽柔公主变为宋仁宗,剧情与人设的改动自然是免不了。且不论《清平乐》中如何,原书中的曹评真担得起神仙人物的称谓。
曹评是曹佾的儿子,亦是曹皇后的侄儿,从身份背景来看,即可称其出自高门世家,又可叹其外戚的身份。良好的出身让曹评不仅精于骑射,而且通于文史,用今人的话说,大概属于文武双全、气质卓然的杰出少年,更遑论其容颜俊俏无匹。
曹评与公主的相遇是美好的,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不存在谁多谁少,青梅翠绿的时节,一切皆微酸又清甜。

契丹使者来朝大宋,言语挑衅且行止放诞,曹少年英雄,与其比射箭,既维护了宋朝上下的尊严,向异族展现了实力,又给其留了一定的面子,将一棘手的外交事件处理得十分妥帖,其能力可见一斑。
同样是这样光芒四射的曹评,外交事件处理得老成持重,从公主旁走过时却突然显露了少年心性,冲其办了个鬼脸逗她开心。
再怎么成熟稳重的男子,在他爱的人面前,他永远是个孩子。
这份不一般的对待,哪一个懵懂的少女不会为之心动呢?公主心动了,同样快活地回了他一个鬼脸。

在别人面前,他们一个是出类拔萃的优质翩翩少年,一个是至高无上的尊贵长公主,但在彼此面前,他们只是一对开心调皮的少年少女。
活泼少年心性,稳重处事作风,杰出骑射技能,都不能概括完全曹评的好处。除了精通文史,他还是一个精通乐理的优秀演奏者,吹笛可以达到向皇帝群臣献技的地步,但这一吹笛事件也造就了他同徽柔的几年误会。
当时需要演奏一曲《清平乐》,曹评吹笛,一位教坊的美人弹箜篌配合。演奏场上男俊女美,两者还频频相互目视,仿佛都对对方有意一般。这一幕刺伤了公主的心,也因此几年不再联系曹评。
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场误会。等公主长到了十八岁,才从当年那个美人口中得知,两人的眼神交流,不过是因为箜篌弹奏中出了差错,曹评需要更好的配合和鼓励她罢了。

无端蹉跎了这么长的一段青春岁月,简直令人称恨!但也就是这段时间的缺失,更能检验出曹评真金美玉一般的人品。其一,他不是一个见色起意的风流荡子,其二,他是一个痴情专一的人。
第二点尤为令我感动。少年人心性最是没有定性,今日喜欢你,明日便可喜欢她人,更何况公主突然就断了联系、冷漠相待,以曹评的立场,他觉得莫名其妙最正常不过。
更何况随着年岁渐长,他不会不明白尚公主背后便意味着牺牲一切前程。想来他才华横溢,善乐理通骑射懂外交之道,并非草莽,自是可以大展宏图。
更何况,先对这段感情画中止符的是公主,他有足够的立场移情别恋。
当他将那把充满心思与巧逸的伞托自家妹妹送给公主时,细碎的阳光下,是美好到梦幻的深情。
若是他们能在一起,必是琴瑟和鸣,相爱一生罢。

世事总与愿违。
两人的暧昧暴露在宋仁宗的眼皮底下,无疑是毁灭这段感情的漫天大火。
宋仁宗究竟爱不爱曹皇后,若是爱,这份感情又价值几何?哪怕在书中,我们也不能找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但是很显然,曹家外戚,刺痛了仁宗的疑心病。他大呼曹皇后要谋反,不理会曹评之父诚惶诚恐的解除官职之要求,却让皇城司的人监视住整个曹家,出入的每一个人都要受到盘查,曹家的百年尊荣可能因此毁灭,甚至上上下下数百条人命都不一定能保全。

这一切,皆是因为曹评爱慕了公主,而宋仁宗认为曹皇后和曹家有着不臣之心,才让曹评作出这样的行为。
因为这段情被宋仁宗不认可,曹家长辈焦虑愤怒哭泣愁眉不展,曹家兄弟被禁足影响仕途,就连妹妹也被仓促许配给了她不喜欢的人,只是为了保全她的性命。
这一段情的出现,碾压了曹家多少人的幸福。
这种时刻,曹评能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和公主在一起吗?就凭他的人格风度修养,他都做不出来这样的事情。为自己的私情弃亲人于不顾,弃百人性命于不顾,这不是深情,这是凉薄至极。况且,皇帝不同意,他们怎么能在一起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