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專家解讀4月經濟數據:多項指標有改善 就業壓力仍較大

4月份宏觀經濟延續了3月以來恢復改善的勢頭,主要經濟指標有所改善,經濟運行正逐步向常態化復甦。

國家統計局1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從上月下降1.1%轉爲正增長;消費、投資交付手中、服務業等指標降幅收窄。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愛華15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經濟指標的改善有一定補償性恢復的性質,累計增速整體還處於下降區間,整體經濟還沒有回到往年正常水平。

劉愛華強調,面對這種複雜局面,我們還要堅持底線思維,把困難拿得更充分一點,持續深化逆週期調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快釋放內需潛力,更大力度地推行助企紓困,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循環,促進經濟發展全面迴歸常態。

製造業增速回升明顯

4月份工業增速由負轉正,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3月份爲下降1.1%;環比增長2.27%。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比1-3月份收窄3.5個百分點。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由負轉正高於市場預期,主因是民營企業恢復快,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和後疫情時代的適應力。結構上,4月製造業增長明顯明顯快於採礦業、電力、燃氣等供應業,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重回兩位數增長,新經濟產業增長持續強勁

數據顯示,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長較快。4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5%和9.3%,快於規模以上工業6.6和5.4個百分點。從產品產量看,光纜,挖掘、剷土運輸機械,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3.8%、40.8%、29.2%、26.6%、26.2%。

國家統計局4月下旬的快速調查顯示,截至4月25日左右,規上工業達到正常生產水平一半以上的企業接近85%,規上服務業企業超過70%,有資質的建築業企業超過60%。從市場預期看,也呈現環比改善的勢頭。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是50.8%,處於景氣區間。

劉愛華表示,疫情發生以來的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3、4月份連續兩個月經濟處於恢復改善的勢頭,本身也體現了經濟增長的韌性,也爲進一步加大宏觀對沖政策、進一步推動復工復產增添了更多信心。

服務業降幅收窄

4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4.5%,降幅比3月份收窄4.6個百分點。1-4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9.9%,降幅比1-3月份收窄1.8個百分點。

從主要行業看,4月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同比分別增長5.2%、4.4%、1.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同比分別下降5.0%、6.6%、33.7%,降幅比3月份分別收窄9.7、8.1、15.4個百分點。

劉哲分析,服務產業結構性分化特徵明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受疫情衝擊較小,4月增速爲5.2%,恢復明顯快於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在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住宿和餐飲業恢復最爲緩慢,4月依舊呈現大幅度負增長。

4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2.1%,比3月份上升0.3個百分點。多數行業業務活動穩步恢復,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4個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高於50.0%。服務業新訂單指數爲51.9%,比3月份上升2.6個百分點;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爲59.2%,上升2.4個百分點。

市場銷售回暖

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78億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32%。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758億元,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3月份收窄2.8個百分點。

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改善,4月份,通訊器材類和文化辦公用品類分別增長12.2%和6.5%,比3月份分別加快5.7和0.4個百分點。網上零售較爲活躍,1-4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30698億元,同比增長1.7%,1-3月份爲下降0.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8.6%,比1-3月份加快2.7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爲24.1%,比1-3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

劉哲表示,消費復甦慢於供給恢復,未來刺激消費活力、打通供需的良性循環是關鍵。在前期金融支持、減稅降費等救助政策之後,企業的流動性得到了明顯改善。隨着復工復產和推進,企業的生產和盈利均進入恢復期,但消費端的恢復弱於供給端。

“如果不能推動消費與供給的同步復甦,企業的庫存壓力將會顯現,降低企業盈利改善的持續性。考慮到海外疫情仍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海外需求萎縮對於中國出口訂單的滯後影響仍不同忽視。”劉哲說。

劉愛華表示,當前來說,生產端的恢復略快於消費端,這和疫情衝擊的特點是有關係的。雖然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從應急狀態轉變爲常態化防控,但是很多聚集性的消費、接觸性的消費,還有以此爲特點的服務,確實還需要一個恢復過程。長期來看,消費復甦的勢頭也是有條件得到持續的。

固定資產投資好轉

投資方面,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36824億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個百分點;4月份環比增長6.19%。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11.8%,製造業投資下降18.8%,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3%,降幅分別比1-3月份收窄7.9、6.4、4.4個百分點。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長張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1-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3103億元,雖然同比下降3.3%,但降幅已比1—3月份收窄4.4個百分點,充分體現出4月份房地產市場的開發投資回升的力度加強,並且從新開工面積、土地市場、商品房銷量等不同維度來看,幾類同比的降幅都已呈現明顯收窄。

基礎建設投資增速恢復最快,製造業投資增速降幅仍較大。劉哲分析,在地方專項債加速發行的背景下,基礎設施投資恢復提速,投資對於經濟下行的對沖作用逐步顯現。值得關注的是,與企業轉型密切相關、市場需求的敏感度較高的製造業投資恢復卻相對緩慢。4月製造業投資增速仍下降18.8%,收縮幅度顯著高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投資,側面反映了民營企業投資的意願和積極性仍相對低迷。

劉愛華表示,從投資主要指標來看,目前呈現了好轉跡象,很多投資活動出現改善,下一步還要圍繞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弱項,加大對公共衛生治理能力的建設,還要加大提升產業鏈水平,提升產業發展基礎,在這些上面多下力氣,加大力度,更好地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劉愛華強調,從國內來看,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戰略成果,但是從經濟層面來看,這種復甦勢頭還沒有回到全面的正常水平,就業壓力還比較大,企業生產經營的困難還比較多,面臨的風險挑戰仍然比較多。所以還要保持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一方面要抓緊落實落細前面已經出臺的宏觀對沖政策,另一方面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和企業的訴求,及時調整應對政策,推動經濟全面迴歸常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