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4月末,CREFI指數成分基金股票資產中,24個萬得二級行業中平均配置比例最高的行業是“食品、飲料與菸草”,緊隨其後的是“資本貨物”、“技術硬件與設備”。私募太嗨了,4月份股票倉位大幅提升,更有五成私募幾乎滿倉運作,在配置方向上,食品飲料成爲第一重倉的板塊。

原標題:“復甦牛”來了?這些私募滿倉幹,也有人悄悄減倉了

來源:中國基金

“復甦牛”真的要來了?私募太嗨了,4月份股票倉位大幅提升,更有五成私募幾乎滿倉運作,在配置方向上,食品飲料成爲第一重倉的板塊。

對於後市判斷,不少私募積極看多,但也有私募判斷4月份的反彈無法繼續延續,已經悄然降倉,趨於謹慎。

私募倉位大幅提升

近五成私募滿倉幹

4月份的A股市場春意盎然,主要股指紛紛上漲,私募更是積極做多,大幅提升倉位。

華潤信託陽光私募股票多頭指數月報顯示,4月末,CREFI指數成分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爲73.88%,較上月末上升8.45%;股票持倉超過五成的成分基金比例爲81.90%,較上月末上升8.21%。目前股票倉位高於歷史均值。

具體來看,4月份持倉比例超8成的私募佔比48.28%,相比3月份的38.6%增加不少。倉位在60%-80%的私募佔比爲30.17%,也比3月份增加近10%,此外,倉位低於40%的私募從3月份佔比20.18%減少到佔比10.34%。

從各大指數的表現來看,4月份創業板漲幅最大,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創業板指恒生指數分別上漲6.14%、6.20%、10.55%、4.41%。從私募的配置方向上來看,創業板的配置比例也在上升,平均配置比例爲10.29%,較上月末上升1.60%;而港股平均配置比例爲18.62%,較上月末下降1.01%。

資料顯示,華潤信託陽光私募股票多頭指數(CREFI)是由華潤信託編制的基準指數,旨在跟蹤華潤信託平臺上發行的股票多頭策略證券投資信託計劃的投資業績,提供股票多頭策略陽光私募的業績比較基準。CREFI指數成分基金選取標準爲華潤信託平臺上的、直接投資於股票的證券投資信託計劃。成分基金剔除量化對沖及市場中性產品。

高配食品飲料

加倉技術硬件與設備

從各大板塊的表現來看,4月份消費、科技依然是行業主線,在萬得二級行業指數中,消費行業、科技板塊收益靠前,零售行業、能源行業收益靠後。

華潤信託數據顯示,消費和科技也是私募配置的主要方向。

2020年4月末,CREFI指數成分基金股票資產中,24個萬得二級行業中平均配置比例最高的行業是“食品、飲料與菸草”,緊隨其後的是“資本貨物”、“技術硬件與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飲料與菸草”最近呈增持趨勢,目前配置比例高於歷史均值。“技術硬件與設備”4月份有所增持,目前持倉比重是接近歷史最高。

從加倉方向來看,4月份私募持倉增幅最大的三個行業爲“技術硬件與設備”、“銀行”、“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

“房地產II”、“食品、飲料與菸草”、“製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三大行業則被減持的幅度最大。

“我們配置比較多的是在房地產、白酒、水泥等行業,主要還是尋找有業績確定性的公司。”滬上某中型私募表示。

弘尚資產認爲,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市場上,高確定性的收入端是最好的資產。因此在板塊選擇上,更偏重於內需、營收穩定性/確定性、政策友好等要素,同時儘可能迴避出口、全球產業鏈、可選消費等概念。高科技板塊與宏觀經濟相關度較小,受政策強力扶持,仍有可能成爲持續的市場熱點,講根據成長性和估值的分析做一定配置。

某小型私募投資總監則表示,目前看好的方向是數據中心、消費電子等領域。

滬上某私募人士稱,目前核心資產不貴,聚焦核心資產將是今後主要的投資思路。具體板塊方面長期看好科技、消費、醫藥中的核心資產,以及週期股的階段性機會。

私募排排網調查結果顯示,72.35%私募認爲接下來市場投資主線依舊會在科技、消費、醫藥、新舊基建等強勢板塊之間切換,呈現強者恆強的市場特色。也有27.65%私募認爲,疫情影響下的各個行業正在快速恢復,之前被低估和錯殺的板塊也有補漲需求。

7成私募認爲難有“復甦牛”

隨着市場情緒的升溫,“復甦牛”一度成爲券商等賣方機構中的熱詞。A股市場是否有望迎來階段性“復甦牛”?

私募排排網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9.19%的私募認爲當前流動性得到有效改善,在各項經濟數據和政策刺激之下全面利好股市,有助於助推A股向上突破、

但是,另外70.81%的私募認爲受疫情衝擊,經濟可能很難在短期之內恢復正常,當前市場很容易受情緒的衝擊,多空因素交織之下仍有有較大波動風險,短期走出“復甦牛”的可能性不大。

有私募積極做多

也有私募謹慎應對

在後市表現上,有私募積極做多,對全年保持樂觀。

弘尚資產表示,最恐慌時期或已過去,短期政策主題性+基本面邏輯交織、震盪偏多,全年仍維持做多判斷。

弘尚資產認爲,隨着各國疫情管理手段的升級,海外疫情在四月底五月初出現拐點的概率較大,全球風險資產將隨之經歷一輪修復行情。中國國內將5月22日召開兩會,一些重大經濟扶持政策有望隨之更加明確化,貨幣政策上在目前絕對寬鬆的基礎上仍可能繼續降息降準,同時政策導向也着力解決信用傳導問題,有望對沖經濟的下行趨勢。綜合來看,在排除海外疫情繼續惡化或國內出現疫情二次復發的前提下,對中期市場持積極樂觀態度,但對於疫情的風險仍要保持高度警惕。

個股選擇上,弘尚資本表示,仍然堅守行業高景氣度+份額向龍頭公司集中+估值合理三要素維度下的選股思路,精選行業地位穩固,財務報表紮實的龍頭公司。

湧津投資也較爲積極,認爲從投資方面,更應該看重公司的長期價值,短期的銷售和利潤下滑對公司的價值影響並不大,優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改變。相反危難之時,給予了一些優秀公司更多的併購機會,更有利於其提升市場地位。市場角度來看,股價的下跌給予了買入優秀公司的良機。目前權益市場具備較高的吸引力,特別是部分行業及公司,它們仍維持着穩定的增長,然而估值近期則進一步下滑。

不過,對於5月份的市場,世誠投資則表示謹慎。世誠投資分析,國內隨着經濟的復甦,信用條件或者說剩餘流動性實際上在邊際收緊。而有些樂觀的預期在被證僞,有些行業的復甦可能需要遠比目前預期更長的時間。另一方面,A股公司第一季度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了25%,而如果剔除掉盈利還算穩定的金融股,上市公司的業績下滑接近55%,創下了歷史紀錄。最新的一致預期顯示,盈利下修還遠沒有到位。除了業績壓力和退市威脅之外,近期壓制情緒的還有重回投資者視野的中美關係。

世誠投資認爲,四月份的反彈已經提前反映了二季度的經濟、盈利修復,且中美衝突再起,所以不認爲過去一個月的反彈在五月份可以延續。不過,包括資本市場改革及“兩會”在內的事件貫穿全月,也沒有理由對短期市場表現過於悲觀。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