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是目前計算界炒得最火的概念之一,而云IoT平臺甚至比IoT炒得還火。不過兩者都有實際的應用,可能對貴公司很重要。本文在不介紹過多技術細節的情況下定義IoT和雲IoT平臺,然後討論你需要從雲IoT平臺得到什麼以及如何選擇。

IoT的簡單解釋是,它是連接到互聯網的物體。這些物體可能有傳感器,可以測量各種參數,並通過互聯網將數據發回到通常位於同一地區的遠程或“邊緣”服務器。聯網物體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接收指令並採取行動。最有用的是,構成IoT的物體可能既會發送測量結果,又會接收指令。

比如說,“智能”的聯網土壤溼度傳感器可以定期報告讀數;每當田間土壤太乾燥,聯網水閥就會打開。土壤水分充足時,閥門會關閉。

溼度傳感器和水閥可能連接到與互聯網進行通訊的同一“邊緣計算”設備或節點,或者連接到不同的節點,因爲許多土壤溼度傳感器可能用於大片田地,而每片田地只需要一個集中式灌溉系統。

IoT與雲有怎樣的關係?

當然,“互聯網”不是端點,而是傳輸數據的互連網絡集合。就IoT而言,遠程端點常常位於雲服務器,而不是位於私有數據中心內的單臺服務器。如果只是在多處測量土壤溼度,部署在雲端並非絕對必要,但可能很有用。

假設傳感器不僅測量土壤溼度,還測量土壤溫度、空氣溫度和空氣溼度。假設服務器從數千個傳感器獲取數據,還從氣象服務讀取天氣預報。在雲端運行服務器讓你可以將所有這些數據傳輸到雲存儲,並用它來支持機器學習預測,確保最合理地使用水流。這種模型的複雜性和擴展性取決於你的需求。

此外,雲端運行帶來了經濟效益。如果傳感器報告每小時發送一次,服務器在這一小時的其餘時間無需處於活躍狀態。在“無服務器”雲配置中,入站數據將導致函數啓用以存儲數據,然後釋放資源。另一個函數在延遲後會激活,以彙總和處理新數據,並根據需要改變灌溉水流設置點。然後,它也會釋放資源。

本地vs遠程IoT反饋迴路

在上面這個灌溉示例中,如果來自雲服務器的響應時間爲一小時,系統仍會正常運行。其他系統對延遲的容忍度則低得多。

以自動駕駛汽車爲例:它不斷觀察道路,識別障礙物並測量其位置。它可能還不斷將其數據發送到雲端,但它無法依靠遠程服務器調整油門、剎車或轉向。這一切必須在本地完成。

這是控制系統工程課程的入門課之一:將控制反饋迴路降低到最低水平。是的,遠程管理者可以改變目標設置點或路線計劃,但是汽車本身必須負責所有對時間敏感的動作。

必要的雲IoT功能

雲IoT平臺必須監測IoT端點和事件流,分析邊緣和雲端數據,並支持應用程序開發和部署。這些是實施的幾乎任何IoT系統所需要的必要功能。

爲了支持雲數據分析和應用程序開發,IoT平臺需要訪問雲存儲。對於工業IoT設備和車輛而言,有大量數據要存儲,不過可能加以過濾或聚合供長期分析所用。工業IoT還可能在網絡和協議轉換方面帶來了挑戰。老式的工業可編程控制器不是爲以太網和TCP/IP設計的。

另一個方面是將數據從邊緣設備傳輸到雲平臺。如果是室內應用,你常常可以使用有線以太網或Wi-Fi。如果是室外應用(比如農業場景),使用蜂窩數據很常見,輔以蜂窩M2M(機器對機器)套餐,而不是昂貴得多的手機套餐。

託管IoT連接服務可以幫助這方面,其中一些服務主要旨在管理SIM卡和相關數據。更廣泛的IoT連接平臺還處理邊緣設備操作系統和代理。要注意:一些成熟的M2M服務在其品牌中添加了“IoT”,卻並未添加任何真正的IoT功能。

IoT平臺方面要注意的事項

你不應一頭扎入聽起來很吸引人的雲IoT平臺,而是應先確定自己的需求,草擬幾個可能適合需求的監測、分析、控制和應用架構。在倉促使用這項技術之前,先弄清楚設計的用戶體驗、數據和業務決策等部分。

儘量避免針對一種特定的設備、設備操作系統、網關、邊緣平臺、網絡、通信協議、雲平臺或雲品牌進行設計。相反,先着眼於籠統的方面來設計。搞清楚哪些功能對你的應用而言最重要,然後使用該列表作爲選擇平臺的依據。

雲IoT成本可能難以預測,而且容易被低估。問題的一方面是雲定價本身很複雜。(想真正知道雲應用成本,唯一的方法常常是用一個月,查看賬單。)問題的另一方面是雲IoT平臺通常提供試銷折扣。如果你依賴試銷定價,價格上漲時,可能大喫一驚。最後,很容易忽略數據存儲的成本,而很難實施丟棄無關緊要的舊數據的長期策略。

該過程的另一個困難部分是評估自己的能力。你在管理設備和傳感器方面有專長嗎?有通信協議和網絡、雲應用架構、運營或管理等方面的專長嗎?你的人員能夠專心構建你的IoT應用,還是他們平常有重要的責任?你需要招新員工嗎?新員工有沒有合適的技能?

這些評估將幫助你選擇功能齊全或基本的雲IoT平臺。一些供應商提供功能強大、近乎全面的平臺,根據你的應用要求很容易進行定製。其他供應商提供了你需要的一些組件,但要求你在內部或藉助顧問從事大量的集成和定製工作。

爲你的第一個雲IoT部署執行概念驗證很重要。與任何其他涉及軟件開發的項目一樣,你要做好首次嘗試可能失敗的打算,以便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下一次能正確構建。只有在概念驗證成功之後,你纔可以開始擴展規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