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地球開戰,向荒原要糧!

這是當年十萬人民子弟兵征戰北大荒的口號,他們一把鋤頭一雙腿,硬是把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建設成爲了美麗富饒的“北大倉”。

北大荒是黑龍江省的代名詞,這裏有世界僅有的三塊黑土地之一的第三大黑土地,是滿族的龍興之地。自從滿清從龍入關後,這裏便被視爲皇家祖地保護起來。在這裏生活的人們,主要是以漁獵爲主的赫哲人、鄂倫春人、鄂溫克人,以及滿清流放的犯人和山東、河南河北闖關東來的窮人,人口極少,使原生態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是未開發前這個地區的起初寫照。

曾經的北大荒到處都是沼澤地,被稱爲“大醬缸”,人們一旦走進大草甸子,可能便走不出不來,遭到滅頂之災。以前這裏沒有一戶人家,夏天到處都是水,冬天白茫茫一片,人們也只有在冬天纔敢在這裏行走,因爲已經冰天雪地,全部都凍住了,沼澤地也變得沒有那麼可怕。

“北大荒”顧名思義,舊時是指中國黑龍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廣大荒蕪地區。雖然人跡罕至,但卻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裏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水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爲適宜農業發展。

所以纔有人說:“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

1955年時期,新中國剛剛成立,生產水平低下,日益增長的人口帶來了喫飯問題。需要通過增加耕地面積來提高糧食產量。並且正逢大規模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時期,沒有糧食怎麼行,北大荒這麼一大片土地沒有被利用起來確實很可惜,於是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了開發北大荒的號召,使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如今的北大荒成爲了黑龍江墾區的代名詞,是我國現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不過現在我們早已經停止開發北大荒,並在逐步的退耕還荒!

爲了滿足我們的現實需求,將北大荒建設成爲富饒的北大倉,不可否認的是這項工程實實在在的爲我們提供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解決了國家對糧食的需求問題。但是這一項工程改變了自然生態環境,極大的破壞了自然規律。

北大荒經歷了幾十年的掠奪式的開墾,已經讓當年肥沃的土壤嚴重沙化,黑土地的土層正在慢慢變薄,土壤養分越來越少,植被因爲土壤養分少而越來越稀,從而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整個生態系統呈現惡性循環狀態。

很顯然,北大荒的開墾沒有能夠合理的控制開墾的範圍和時機,過度且無限制的開墾、排水和對生物種羣的捕獵嚴重破壞了其原始生態系統。

東北一到春天漫山遍野都開着達達香,這種花特別香,花葉碰到手上,香味經久不衰,他們開起來熱烈奔放,就像東北人的性格一樣。

隨着樹木被砍光,到了春天再也見不到這樣的盛況,那隻能成爲人們記憶中的美好回憶。東北還有一種桔梗花,它的根可以用來做涼拌菜,非常好喫,隨着過度開採, 山上只能零零星星的見到一兩朵,再也看不到成片的桔梗花。

據統計,北大荒溼地面積減少了近80%,土地沙漠化日益嚴峻,原始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遭到破壞。因爲溼地受到的破壞極爲嚴重,氣候環境變得愈發惡劣,自然災害日益增多。曾經肥沃富饒的土地開始變得貧瘠乾旱。

北大荒的土地由於不合理的過度開發,使得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由原來江水較青撤,現在都變成了黑色的江水了。原因就是下大雨時把已有種植地表面帶有腐質的黑土衝到了江水裏,坡度較大地邊已經露出了黃沙石地,如果再不治理腐質土層會越來越薄,看起來真是讓人後怕,要護土層使將水變清是很難事了,如有些地再不用雜草封固若干年以後就真的成爲北大荒了!

溼地是地球之腎,我們得讓土地休養生息 。

所以國家爲了恢復北大荒以往的生態環境,實現可再生循環利用,從2000年開始實行重大調整,停止開發三江平原的荒地,建立自然保護區,並且對不適宜耕種的土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還溼地。

亡羊補牢,爲時未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