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中,张梅的妈妈是位家庭教育的有心人,她也是明智的,她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且能理解孩子的心情,最终,孩子接纳她的意见。因此,聪明的父母会运用一些沟通技巧,让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当成《自己人》,这对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非常有帮助。

案例

张梅上初中二年级时,学校要举行语文知识竞赛,张梅告诉妈妈:“老师想让我参加纠正错别字竞赛。”

“这是件很好的事,你去报名了吗?”

“还没有。”

“为什么?是不是没有想好?”妈妈问。

“竞赛时台下会有很多人看,我有点害怕。”张梅很激动,毕竟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种集体性的竞赛活动。

“我能体谅你的心情,妈妈读书的时候一到这样的情况也会很紧张,但是要是参加竞赛的话,也可以锻炼锻炼自己,不过这件事你还是自己决定,我只是告诉你我的想法。”妈妈鼓励道。

后来,张梅自己决定参加这次全校范围内的语文知识竞赛。

分析

案例中,张梅的妈妈是位家庭教育的有心人,她也是明智的,她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且能理解孩子的心情,最终,孩子接纳她的意见。

我们都知道,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当成朋友,倾诉成长的痛苦和幸福。但是,孩子越大,越难与他们沟通,这是很多家长的共同感受。这是什么原因?事实上,孩子们也想告诉父母实情,但很多家长不懂沟通技巧,大多数家长在沟通时都抱着父母的架子,甚至和孩子闹矛盾。孩子们怎么能愿意和你交流呢?因此,聪明的父母会运用一些沟通技巧,让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当成《自己人》,这对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非常有帮助。

可见,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把我们当“自己人”,孩子是愿意和我们沟通的。具体来说,如何才能让孩子把我们当“自己人”呢?

第一、态度友好,语气温和

父母与孩子说话,最好避免用刻薄的语气和带有恐吓的声音,而应尽量对孩子微笑,用欢快、平和的语气与孩子沟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第二、多说“我”,少说“你”

为了能让孩子觉得你和他是站在统一战线、是为了他好,你在说话的时候,不要总说“你应该…”,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的,如果你…

第三、分享孩子的感受

无论孩子是向你们报喜还是诉苦,你们最好暂停手边的工作,静心倾听。倘若边工作边听,也要及时做出反应,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日后也就懒得再与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第四、尝试跟孩子交朋友

事实上,孩子都渴望交朋友,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有自己的朋友,而不愿与父母交流、对父母的观点嗤之以鼻了,而父母要是和自己的孩子交上了朋友,那就不需要再为不知道怎么跟自己的孩子交流而烦恼。

总之,理解孩子的感受、从孩子的角度沟通,对于父母来说,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理解他的,是能够从他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是和他站在同一个立场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