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幾年之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就已經形成了華爲、小米、vivo、OPPO割據四方的局面。除開很難推廣智能機的老年羣體外,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也已經趨近飽和。

受此影響,國內手機廠商紛紛進軍海外。印度作爲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智能手機普及率低,自然成爲了衆多廠商的首選。

小米在2014年成立印度分公司後,僅用3年時間就成爲了印度市場第一手機品牌,佔據了印度30%以上的市場。

Canalys近期發佈了一份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高達1030萬臺,以31.2%的市場份額佔據第一。vivo反超三星位列第二名,份額佔比21%。第四名和第五名則分別是Realme以及OPPO。

國產品牌在印度市場如此火熱,爲何華爲卻不爲所動呢?

第一,定位不符。印度的貧富差距極大,全國三分之一的人都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參照印度消費者的平均購買能力來看,要想在印度市場發展,手機的性價比是關鍵。

小米一直以高性價比著稱;realme自2018年成立以來也一直專注於高配低價的路線;vivo和OPPO則憑藉2000-3000的適當價格,把持着印度中高端手機市場。這幾個品牌使用的都是低價戰略。

可華爲不同,華爲走的是高配高價的高端路線。一方面,華爲如果在印度發行P系列、Mate系列等高端機型,顯然不符合印度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勢必會遇冷。另一方面,若是爲了搶佔印度市場,大量發行低端低價手機,無疑會對華爲的高端形象造成影響。

第二,利潤問題。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市場潛力很大,相應的銷量也不低。可是低價戰略大幅壓縮了手機的利潤空間。就連被說成“組裝機”、製作成本較低的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都沒拿下多少盈利。

華爲重視技術的自主研發,每年都會投入相當多的資金。僅2019年,華爲的科研投入就高達1105億元,以壓倒性優勢佔據第一,同樣作爲科技巨頭的阿里巴巴也只投入了374億元。技術投入乃至製作成本都十分高昂的華爲,如果要發展印度市場,面臨的肯定就是虧本。

第三,發展方向。5G技術是華爲當前的發展重心,不僅一口氣拿下了40多個海外5G訂單;在國內三大運營總額高達760億元的5G基站招標會上,拿下了過半的份額。而印度現目前很難發展5G市場,自然不在華爲的目標之中。

綜上所述,比起印度,歐洲市場更符合華爲的定位的發展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