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有負面評價,由於海歸能力參差不齊,很多公司已經不盲目迷信海歸,甚至會覺得海歸沒什麼了不起,或者有“這些人只是花錢去鍍金”的心理,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將社會對留學生的刻板印象視爲一把“雙刃劍”。以前人們稱留學生爲“海龜”,代表的是高端知識人才,現在別人一聽你是海歸,首先聯想到“低能”,“高薪”,小企業不敢要,大企業不屑要。

多年前的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留學生是出國接受精英化教育,現在高等教育朝着大衆化發展的趨勢蔓延,我們這代人與父母那代人對留學生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以前人們稱留學生爲“海龜”,代表的是高端知識人才,現在別人一聽你是海歸,首先聯想到“低能”,“高薪”,小企業不敢要,大企業不屑要。當然,也有人認爲留學生就業難是個僞命題,畢竟在這個時代想要找到一份合適且喜歡的工作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事。那麼,留學生在國外畢業後究竟面臨怎樣的就業困境?

一、鍍金視角下的刻板效應

“社會對留學生存在刻板印象,認爲學生花爸媽錢在國外揮霍,或是出國留學一年就爲鍍金。可是我身邊的人基本都是好好學習的,沒有混日子,而且學校淘汰率並不低。我們專業大一上一半了已經走了40人。”

本科/美國

國內很多人還有對海歸抱有偏見,別說自帶光環了,感覺你回國不來個治國平天下都對不起你的海歸光環。能不能找到工作就看踏不踏實了,有些行業還是很喜歡海歸的,比如跨境商務公司。也有負面評價,由於海歸能力參差不齊,很多公司已經不盲目迷信海歸,甚至會覺得海歸沒什麼了不起,或者有“這些人只是花錢去鍍金”的心理,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將社會對留學生的刻板印象視爲一把“雙刃劍”。

二、居無定所,進退兩難

“新加坡我去的時候什麼都不會,英文也不好,找活到火鍋店打黑工也只能找中介。在荷蘭,我現在學還沒上完,想找到一家公司工作,實習期好好幹,畢業之後把我簽下來。如果不行的話,就回國,現在國內競爭那麼激烈,我也做好了心理上的準備。”

三、以前拼實力,現在拼名氣,比國內學生起點低

“留學生最大的優勢是名校,有說服力。其次,一些特定的專業,在國外受教育可能會有一些優勢。第三,要看這個崗位需求,如果需要英文,或者對外國文化深刻了解,那麼留學生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對於女性而言,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女留學生,就會有點難。如果你出身校普通,英語普通,經驗普通,能力普通,年紀還比別的應屆生大,會很困難。”

——碩士/美國

“在國外求學,能帶回一些先進知識,但是現在國內專業越來越強,並不見得國外比國內要好。對比國內985和211的同學,海歸所處的環境,首先是不一樣的,受到的環境影響也是不一樣的。985和211的同學更加熟悉國內這個文化環境,可以早做準備,也會很快地進入人際關係圈,但留學生更適應國外的一套標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