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产品阵容也能看出雷诺想依靠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在中国开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与其它合资公司不同,雷诺集团是通过增资10亿元的形式获得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50%的股权,从而建立了合作关系。

[爱卡汽车 深度观察 原创]

 随着合资政策的松绑以及严苛的“双积分”政策要求,近些年诞生了众多新合资品牌,而合作方向基本都是新能源汽车。比如江铃雷诺、众泰福特、江淮大众、比亚迪丰田等。那么诞生之初风光无限的这些新合资品牌,目前状况到底怎么样?

 关键项目叫停 江淮大众来到了岔路口

 2017年12月,江淮与大众的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8年11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西雅特联合签署谅解备忘录,三方协议中明确,江淮大众将于2020-2021年引进西雅特品牌。

 备忘录确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与江淮汽车和西雅特品牌共同成立一座研发中心,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车型、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一款具有竞争力的纯电动汽车平台。随后,在大众集团内部成立了MEB平台入门车型项目,项目名称为“MEB Entry ”,该项目由西雅特和江淮大众共同开发,推出定位低于ID.3并且更便宜的纯电动车。

 2019年9月,江淮大众全新品牌思皓的首款车型思皓E20X上市,但这款车其实还是江淮平台诞生的产物,只是结合了大众的专长和技术。江淮大众合资的真正关键,显然是后续的西雅特电动车国产项目。

 如今终于来到2020年,就在众人期盼的西雅特电动车国产项目终于将迎来本质性进展时,事情却突然出现了逆转。首先是2020年初,大众集团CEO迪斯表示:“西雅特入华计划将延迟,因为2019年中国市场小众品牌受影响较大,比如集团旗下的斯柯达品牌,所以评估后大众认为2020年不是西雅特进入中国的好时机”。

 不久前,又有消息爆出,大众对其全球业务进行了重新调整,从西雅特手中接管了开发全新入门级电动汽车的项目。不难猜到,西雅特推迟入华时间,那么从“MEB Entry ”项目中撤离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不幸的是,随着西雅特的撤离,江淮大众的西雅特电动车国产项目也被迫叫停。目前大众和江淮都没有就入门电动车项目的后续动向表态,不过一位大众集团的发言人曾表示:”当下继续与江淮汽车合作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仔细思考,大众推迟西雅特入华时间,并接手入门级电动车项目并不是一拍脑门的冲动决策,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原本就在下滑的中国汽车市场更加雪上加霜,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一季度销量都遭受重创,虽然目前有所回暖,但显然上半年是无法缓过来劲了。这样的市场环境,显然不是西雅特这个中国消费者眼中的“小众”品牌入华的好时机。

 另外,大众不久前已经对斯柯达品牌的定位进行了调整,全新车型均下调了售价。并且捷达成为独立品牌后,定位显然也与未来入华的西雅特形成重叠。并且从去年中期开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连续下滑。这种种的困难似乎都在告诉西雅特,“兄弟先别来了,等市场好点再说吧''。

受宠来的太突然 江铃新能源扛起雷诺电动化大旗

 2019年7月17日,雷诺集团与江铃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与其它合资公司不同,雷诺集团是通过增资10亿元的形式获得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50%的股权,从而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双方规划,合资公司将推出一系列电动车支持江铃新能源旗下品牌“易至”的发展。

 但是在2020年4月14日,雷诺集团转让其在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股份给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宣布正式退出中国燃油乘用车市场。同时宣布的还有未来的发展方向,雷诺在华的主要业务将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两个领域。

 显然,雷诺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要肩负起发展电动汽车的重任。考虑到雷诺与东风目前的现状以及雷诺日产联盟当前的尴尬境地,雷诺、日产、东风三家组建的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显然不会是这项重任的主要承担者。这点从官方宣布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目前只负责推进雷诺e诺一款车的做法也能得到佐证。

 所以,虽然合作还不到一年,但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显然要承担起雷诺在华电动汽车业务的主要责任。最新战略规划显示,江铃集团新能源将引进雷诺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在2022年之前推出4款核心车型,覆盖中国电动车细分市场主要车型的45%。从产品阵容也能看出雷诺想依靠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在中国开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

雷诺新款ZOE很可能就是雷诺2022年之前在华推出的4款核心电动车之一

 必须承认,在欧洲,雷诺在电动车市场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欧洲市场份额占比超过20%,全球累计销量达27万辆。然而在中国市场,雷诺电动车的表现显然有一些水土不服。毫无疑问,目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不是曾经的安逸港湾。随着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的不断涌入,这个市场在未来1-2年内必将红海一片。而目前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的产品数量并不多,并且基本集中在几万元的廉价代步车级别。以这个实力,显然是无法与对手抗衡的。

 不过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虎此前表示:“江铃集团新能源将在今年上市两款新产品,并亮相发布一款新产品”。看来,江铃集团新能源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但能否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就看即将推出的这些新品的实力了。

补贴退坡/特斯拉紧逼 比亚迪/丰田合资公司被迫提速

 2019年11月,比亚迪宣布将与丰田成立合资公司,并签订合约,丰田与比亚迪各出资50%。时隔不到半年,具体时间是2020年4月2日,丰田与比亚迪合资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便正式成立。据悉,合资公司计划于5月内正式开业。

 此前我们已经多次介绍过比亚迪和丰田的合作目的,丰田是为了弥补自己在纯电动车领域的短板,而比亚迪则为了进一步提升其产品研发能力及品质,巩固行业地位。合作这块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文章末尾的超链,本文我想聊的话题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双方宣布合作后不到半年,新公司就迅速落地了呢?

 在我看来,这主要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许多改变息息相关。首先,虽然新能源车免购置税以及补贴政策得已保留,但今年补贴幅度却再次下滑。而事实上,从去年7月至今,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已经连续10个月同比下滑,这其中很大原因是因为补贴下滑导致。因此,即使目前位居国内顶尖新能源车企行列,但并不说明比亚迪就高枕无忧了,随着造车新势力和众多传统车企加入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比亚迪迫切需要提升产品力来迎接后补贴时代的真正挑战,而且显然这种提升要越快越好。

 此外,国产特斯拉的飞速发展也给比亚迪和丰田带来的巨大的威胁。今年一季度,国产特斯拉Model 3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唯一销量过万的车型,远超比亚迪秦EV等此前热销的新能源车,而在纯电动领域还是“新生”的丰田,显然更不是特斯拉的对手。并且就在不久前,国产特斯拉Model 3售价已经降至27万多,并且又获得40亿元投资扩大上海工厂产能,留给比亚迪和丰田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可以说,新能源补贴不断下滑是一个必然趋势,取消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拼的必定是技术和产品实力,比亚迪和丰田只有加快“强强联手”速度,才能在未来更激烈的战斗中增加胜利的筹码。

 内部人士也在问自己 众泰福特的未来在哪里?

 早在2017年11月8日,众泰和福特达成协议,将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众泰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在新的合资公司各自出资25亿元,股份比例上福特和众泰各占50%。

 2017年12月,福特与众泰在杭州签署《福特与众泰纯电动乘用车合资公司金华整车工厂项目投资协议》。众泰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将投资50亿元,工厂设计年产能为10万辆,预计投产时间为2019年9月,其投产的首款产品将是廉价电动车。

 如今早已过了2019年9月的预计投产时间,众泰福特按说应该收获满满,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据此前众泰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众泰和福特的合作,就只有众泰方面的工程师在做,福特方面没人管了,合资的研究院已经基本成为了摆设。”

 最要命的是,截至去年底,众泰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依然没有通过发改委的审批,合资项目就更别提有什么实质进展了。

总结:

可以看到,无论是众泰福特、江铃雷诺,还是江淮大众,这些曾经风风火火的新品牌,至今却没有一个发展有起色的。其实造成这些新品牌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低迷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留给这些新品牌的空间越来越小。就拿众泰、江淮、福特这些曾经销量非常不错的品牌来说,近两年都在不断下滑,就更不要说新合资品牌能有什么好发展了。另外,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动,2022年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和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这对很多车企组建新合资公司的意愿甚至初衷也产生了一定动摇作用。

精彩内容回顾:

江淮大众开工事小 拉西雅特上船才事大

丰田/比亚迪合资公司正式成立 五月开业

发力新能源 雷诺与江铃成立合资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