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光榮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幸福路三號街坊是無物業的老舊小區,封閉性差,停放外來車輛多,人員出入頻繁,社區廣泛徵求民意,在幸福路三號街坊光榮道北門、南門兩個主要出入口增設門禁系統,對幸福路三號街坊先鋒道北門及文化路南門2個出入口實行門禁管理,不僅便於開展疫情期間人員登記,更提升了日後整個小區的治理能力。爲了優化資源,小區樓棟長、單元長參與社區共同參與治理,將院牆打通,化零爲整,兩棟樓居民共用一個大門,活動空間和公共設施明顯得到有效利用。

疫情防控期間,部分老舊小區暴露出很多治理、設施、服務等方面的短板。爲提高安防、技防水平,推動社區治理能力持續發展,青山區這幾個老舊小區逐漸“變了樣”。

安裝社區“門禁”

走進青山區幸福路三號街坊,車輛停放整齊、環境乾淨整潔,小區還有了門禁系統。過去隨意停放車輛、外來人員出入頻繁的現象明顯有所好轉。據光榮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幸福路三號街坊是無物業的老舊小區,封閉性差,停放外來車輛多,人員出入頻繁,社區廣泛徵求民意,在幸福路三號街坊光榮道北門、南門兩個主要出入口增設門禁系統,對幸福路三號街坊先鋒道北門及文化路南門2個出入口實行門禁管理,不僅便於開展疫情期間人員登記,更提升了日後整個小區的治理能力。

封閉“開放式”老舊小區

“現在小區封閉起來了,不再是沒有院牆的小區,我們也感覺有了安全感。”家住青山路四號街坊的時剛高興地說,小區1-4棟面向哈達道開放式建造,其中還穿插一所中學。疫情期間,爲便於管理用鋼板把四棟樓圍了起來。4月初,擋板拆除後,小區又成了“開放式”小區。很快,社區與兵工盛祥物業召開工作會議討論小區封閉改造的可行性,徵求居民意見,最終建起了圍牆,小區秩序明顯得到改善。

“化零爲整”,改善獨棟小區居民生活環境

一棟樓一個院子,在青山區賽音道四號街坊7棟、8棟的居民眼裏,雖然環境比較安靜,但是活動空間和停車位等公共資源明顯受限。爲了優化資源,小區樓棟長、單元長參與社區共同參與治理,將院牆打通,化零爲整,兩棟樓居民共用一個大門,活動空間和公共設施明顯得到有效利用。包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春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