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誠無間同優樂,篤愛有緣共死生。"

同憂同樂是愛情最爲真實的一面,精誠無間的夫妻之情,堅定的相信愛情是共生死的緣分,即使是有二十多歲的年齡之差,靈魂上的共鳴也可以跨越年齡和生死。爲了丈夫的安全,她選擇用自己的生命來引誘敵人,卻失去了生命裏唯一的尚未出生的孩子。上面這一幅對聯就是孫中山先生在歷經這一次危難之後寫給自己的妻子宋慶齡的,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深情以及對這份愛情的珍惜。

宋慶齡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美麗又孤獨,是比孫中山小了二十七歲的中華民國的國母。宋慶齡的一生擁有的令人豔羨的光環與地位,但是在身體上她卻是殘缺的。

在和孫中山結爲伉儷之後,每一次喫飯宋慶齡都會先動筷子,在確保飯菜安全之後纔會允許孫中山食用。作爲孫中山的祕書,爲孫中山做的一切對於宋慶齡來說都是理所應當的。就連死後,宋慶齡還爲了不給別人留話柄,切除了自己的子宮。

十年婚姻因病終結

在宋慶齡三十二歲時,她和孫中山十年的婚姻就畫上了句號,孫中山由於積勞成疾被診斷爲癌症晚期,最終病逝於北京。病榻前的宋慶齡一刻都不願意離開孫中山,把自己變成了照顧孫中山的護士小姐,日夜陪伴。巨大的打擊讓宋慶齡的眼睛裏多了一份憂傷與孤獨,連話也變得少了起來。

在與孫中山先生的十年婚姻裏,宋慶齡一直都擔任着孫中山的私人祕書。在聽到孫中山先生講到一些有意義的話之後,宋慶齡會條件反射般的拿出本子記錄,就算是靠在沙發的扶手上,她也會將字句完整無誤的記錄下來。

孫中山先生的事業就是她的事業,即使是與自己的孃家人背道而馳的政治理想,宋慶齡也爲了孫中山和自己內心真正的快樂在堅守着。孫中山逝世之後,宋慶齡經歷了短暫的低谷期,之後便將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給了事業,成爲了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成功女強人。

真正的愛情,即使是死別也依舊發揮着讓彼此更加優秀的功效,在宋慶齡的心裏,孫中山的一切思想都代表了自己對這個世界、這個國家的看法,她的工作不僅是爲了完成丈夫生前的願望,更是爲了實現自己的抱負。

孤獨是快速成長的最佳環境,沒有太多的雜念,只管風雨兼程,但越是孤獨的人,越是擁有旁人看不透的心思,因此也就爲一些有心之人帶去了更多的胡亂猜忌。

不實卻激烈的話柄

不管是在哪一個年代,任何一個獨身的成功女性都會在這個魚龍混雜的社會里引起人們的非議。無非就是質疑成功的來歷和發酵情感方面的各種傳聞,似乎衆人就是不願意去相信這世間的確有單純又幹淨的愛情與成功事業。

輿論是世界上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往往就是殺人於無形,讓被害者的反抗看起來像是拳頭打在了棉花之上。宋慶齡對於孫中山先生生前的三大政策一直都是支持的態度,因此便與國民政府的"Y"派產生了極大的原則上的分歧。在幾十年的時間裏,爲了打擊這個頑強的女人,"Y"派人士在言語和行動上無法正面還擊,便選擇了用卑鄙的手段進行報復和傷害孤獨的宋慶齡。

宋慶齡在孫中山死後的幾十年時間裏,一直都被不實的個人生活的謠言攻擊着,任何一個和她接觸的"Z"派人士都會成爲她的緋聞對象,並且這一段緋聞還會在社會上傳得沸沸揚揚。宋慶齡不是舊時代的寡婦,她不可能閉門謝客,孤獨終老於深宅內院,因爲她有偉大的政治理想。

對於外界各式各樣的傳聞,宋慶齡一直都是置之不理的,對於惡劣的政治鬥爭手段,宋慶齡也不爲所動,但是輿論終究還是在不斷的中傷她,積少成多的傷害終歸會在最後一根稻草時達到最大值,造成不容忽視的後果。

孩子是軟肋

宋慶齡在失去和孫中山的第一個孩子之後就被醫生診斷出不能夠再次懷孕,這意味宋慶齡接下來的一生都沒有可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因此這也成了她心中永遠的痛。但是宋慶齡卻依舊對孩子充滿熱愛,她將自己所有的溫柔與愛都給了別人家的孩子。

宋慶齡周圍所有的工作人員在自家孩子出生不久後就抱來給宋慶齡看看,宋慶齡的臉上也總是會綻放出花一般的笑容,對於孩子,她愛得真誠。在抱過的所有新生兒裏,宋慶齡對警衛祕書隋學芳的女兒隋永清情有獨鍾,甚是喜愛,因此便在隋學芳夫婦生了二胎無暇顧及隋永清之時,收養了她,這時宋慶齡已經年近六旬。

即使是年近六旬,那些卑劣的政治攻擊手段依舊還在向着宋慶齡攻擊,竟然傳出了"隋永清就是宋慶齡親生女兒的傳聞"。起初宋慶齡依舊是用老辦法對待,那就是置之不理,但是這樣激烈不實的傳聞竟然能夠以非凡的速度生長,甚至電話都打到了家裏。

1974年8月2日,此時的宋慶齡已經81歲了,謠言還在攻擊她,並且是更加猛烈地攻擊。或許是知道了宋慶齡的軟肋就是孩子,有人直接找到了隋永清向她追問宋慶齡是不是她的親生母親。

隋永清自然是知道自己的身世的,但是在回到家中之後,臉上的不自然神情還是被宋慶齡察覺到了。知道真相的宋慶齡當時並沒有表現激烈,卻在第二天早上面癱了。宋慶齡始終不願意與謠言交鋒,但是這些中傷她的利劍卻揮向了孩子,這是她不能夠容忍的

其實早在1936年,宋慶齡就切除了自己的子宮,但是對於這件事情她閉口不提,沒有一個親友知道,就連真相也是在她死後的屍體檢查裏才被發現。答案突然一目瞭然,原來浩浩蕩蕩地傳了半個世紀的謠言都是泡沫,宋慶齡的不理睬完美的展示了她內心真正的坦然。

宋慶齡無比珍視對孫中山的忠誠,或許是出於一個女人的要強與尊嚴,在這麼多年的言語中傷之下,她沒有將事實公之於衆,畢竟沒什麼比失去子宮更加讓一個女人痛苦。後半生的宋慶齡將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在事業裏,爲延續孫中山的精神,更是延續自己對孫中山的愛,即使在自己死後,也不給別人留下話柄。

遇事即反抗絕不是內心坦然大度的表現,行得正坐得端又何懼謠言,但若是擊中軟肋,就會痛苦不已。時間要麼抹平謠言,要麼徹底終結謠言,很幸運宋慶齡的不實傳言是以第二種方式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