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點強   柳玉鵬  丁雨晴 環球時報駐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孫微 青木】“美國篡改歷史,我們不能原諒!”近日,圍繞紀念二戰歐洲勝利日和蘇聯衛國戰爭勝利75週年,俄羅斯國內對美國政要幾乎不提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甚至還暗示“蘇聯和納粹德國一樣對二戰爆發負有罪責”的言論強烈不滿,認爲美國既“自戀”又“變態”。回顧歷史,美蘇二戰期間也曾“並肩戰鬥”,但從冷戰開始,美國70多年來一直試圖顛覆蘇聯二戰貢獻甚至詆譭蘇聯:過去是影視作品、歷史書籍當“殺手鐧”,現在是美國總統推特和白宮網站粉墨登場。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本是美俄彌合分歧的一個好機會,但“美國政治家們在故意隱瞞歷史”的做法又加深了彼此的裂痕。

美多管齊下:電影、研討會、史書

反法西斯戰爭曾讓美蘇構建起友誼,但隨後的意識形態之爭很快讓“友誼的巨輪變爲傾覆的小船”。1943年到1945年,美國好萊塢曾推出《莫斯科任務》《北極星》《斯大林格勒的男孩》《光榮的日子》《俄羅斯之歌》和《反擊》等至少6部蘇聯題材的電影。這些電影基本上都是頌揚蘇聯軍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英雄事蹟,甚至不乏歌頌斯大林的內容,有的電影還得到過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授意。對蘇聯在二戰中的地位,美國以及盟國當時都是高度承認的。

隨着冷戰開啓,美國政府認識到意識形態對抗的重要性,逐漸開始以隱蔽的方式,圍繞二戰話題大做文章。1950年的一部美國電影《空投豔史》講述了以美國爲首的盟軍如何反擊蘇聯對柏林的地面封鎖。電影主人公美國空軍士兵參加了那場超過1.2萬架次的龐大空運行動,粉碎了蘇聯斷絕柏林供給的“險惡用心”,同時收穫了戰敗國美女的愛情。這部充滿鐵漢柔情的電影無形中也在譏諷蘇聯爲捍衛自己二戰成果不擇手段。

1950年,美國國防部和一個名爲“自由十字軍運動”的組織還聯合制作了教育片《鐘聲》。該片直接使用1948年到1949年美國突破蘇聯封鎖組織特大規模空運的影像,渲染“蘇聯侵略帶來的危險”,並以“自由鍾”來象徵美國獨立自由的精神。

美國曆史學者也圍繞二戰話題,在冷戰初期就加入了對蘇意識形態的鬥爭。1948年,美國蒐集戰時繳獲的德國外交部文件,彙編成《1939年至1945年蘇聯—納粹關係文件集》,將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相關內容公之於衆。對美國公佈的德國二戰文件,蘇聯予以否認,並發動相關輿論攻勢予以反擊。當時,國際社會的共識還是法西斯戰爭勝利,蘇聯做出很巨大的犧牲。

但堡壘更容易從內部攻破,隨着赫魯曉夫開始揭批斯大林,1957年蘇聯成立專門機構編寫衛國戰爭史,內容包括“斯大林錯誤評估戰前軍事政治形勢,導致出現重大戰略誤判,使蘇聯在面對德國突襲時損失慘重”,同時揭露“斯大林戰前對軍隊各級幹部血腥清洗,導致蘇軍戰鬥力急劇跌落”。對蘇聯的這些新舉措,美國自然是樂見其成。此後,在《冷戰:一部新歷史》等美國曆史學者的著作中,蘇聯人所說的“偉大的衛國戰爭”一般都被稱爲“蘇德戰爭”或“東方戰爭”。美國曆史學者的努力,受到美國政府“高度肯定”。1991年蘇聯解體的時候,老布什總統的一位高級外交政策官員與一名歷史學家調侃道:“你們歷史學家要有麻煩了,你們要向將來的美國人解釋爲什麼我們在45年的時間裏把冷戰想得如此恐怖。”

1978年,蘇聯陸軍少校特工維克托·列尊叛逃,化名維克托·蘇沃洛夫後開始寫關於蘇聯的文章。1988年,這名蘇聯前特工在法國出版《破冰船》一書,書中推斷說:“蘇聯幫希特勒上臺,又利用德國擴張意圖促使二戰爆發,而蘇聯及斯大林的目的就是將希特勒作爲實現世界革命的‘破冰船’。”該書以及1994年出版的續作《M日》在俄羅斯、德國及東歐一些國家引起轟動。這種前特工的個人臆測,原本就不太靠譜,但1995年1月,俄羅斯聯邦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和特拉維夫大學卡明斯俄羅斯與東歐研究中心竟然邀請美國、以色列、俄羅斯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的35名學者,就蘇沃洛夫的觀點進行研討,並在會後出版論文集。

1995年,在俄以舉辦研討會之前,隸屬美國陸軍的外國軍事研究辦公室也贊助過一場研討會。研討會主要圍繞蘇德戰爭初期階段展開,邀請當年參戰的德國軍人與會,講述自己的觀點。會後還整理出版了名爲《東線初期的戰爭:1941年6月22日到8月》的文集。類似這種被美國官方支持的研討會,融匯了深度調研與戰爭親歷者的感受,與大批的歷史學者研究合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對蘇聯二戰相關史實的解密和解構。弗吉尼亞大學歷史系教授梅爾文·萊夫勒在《人心之爭:美國、蘇聯與冷戰》一書中,就利用蘇聯解密檔案,在第一章回顧了二戰期間斯大林與杜魯門的“互動”。

冷戰結束,轉眼進入21世紀。美國更可以輕鬆憑藉全球化的媒體以及社交媒體,宣傳美國視角的二戰史觀,以此打壓俄羅斯。據德國《南德意志報》近日報道,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等歐盟成員國都在該問題上“追隨美國”。

俄追悔莫及:國家歷史不容褻瀆

美國抹殺蘇聯在二戰中的貢獻甚至歪曲歷史詆譭蘇聯,令俄羅斯各界十分氣憤。“今日俄羅斯”電視臺批美國近日發表的有關二戰的言論是對歷史的褻瀆,並將主要勝利者的桂冠戴到美國頭上。俄科學院俄羅斯歷史研究所專家莫羅佐夫表示,美國人的這種自戀方式主要是出於政治原因——美國正試圖強加給歐洲人一種意識,讓他們感到應對美國感恩戴德,並對美國履行道義和政治義務。俄羅斯軍事歷史學會理事米亞科夫認爲美國此舉是針對俄羅斯發動信息戰的一部分,他提出疑問:“1945年時爲什麼沒有西方政治家懷疑蘇聯紅軍爲戰勝納粹德國做出的決定性貢獻?因此,目前美國歪曲歷史事實的企圖是可憎的。”

俄議員採科夫表示:“在我看來,美國社會的整個精英層都在仇恨俄羅斯,這令人震驚。正是這種仇恨引發這種材料出現在白宮的網頁上。我們應捍衛我們的立場。歷史可以在短時間內被篡改,但從長遠來看,這是不可能的。”俄軍事專家巴拉涅茨表示,這些年來,意識形態領域也在圍繞二戰歷史展開博弈,但美國從來未像今年這樣採取這種變態的形式來抹殺蘇聯的作用。他提到,此前美英兩國曾試圖與俄羅斯爭論“在二戰的軍事行動中哪些國家遭受了最慘重的損失”,但這樣的爭論是由擔任不同職務的人在客觀基礎上進行的。

在俄羅斯工作生活多年的國內資深媒體人汪嘉波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近三四年來,美國一直無中生有,大張旗鼓地抹殺蘇聯的二戰功績。相反,俄羅斯卻沒有這樣詆譭或抹滅美國的二戰貢獻。汪嘉波認爲,在看待二戰史實方面,俄羅斯人表現得比美國人“慷慨”。他的俄羅斯朋友瓦夏談起美國電影《最長的一天》時津津樂道,認爲這部以盟軍諾曼底登陸爲題材的歷史大片拍得非常好。但讓瓦夏遺憾的是,該片沒有怎麼提東線戰場,彷彿蘇聯不曾與納粹德國交戰,而蘇聯拍攝的二戰大片《解放》,卻有丘吉爾指揮戰役的場景。

俄經濟大學政治系主任科什金告訴汪嘉波,美國篡改二戰歷史,否認或詆譭蘇聯二戰貢獻的舉動,違反了國際道德準則,偏離了國際交往的底線,甚至會影響到全球戰略互信和穩定。

俄羅斯也在自我反思。有俄羅斯人感慨:“回顧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各種出版物,會令人感到我們彷彿掉進了一個悲痛的世界:百般挖苦自己祖國的過去,嘲弄戰場上的陣亡者,褻瀆俄羅斯的光榮。”俄《論據與事實》週報5月8日刊文說,現在美國妄言“蘇聯在戰勝納粹德國上並未做出決定性貢獻”,這是因爲蘇聯輸掉了冷戰,從而讓自己失去了這一成果。文章認爲,1992年6月17日,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美國國會講話時宣佈,共產主義在俄羅斯已經崩潰,他在長達20分鐘的演講中確實想取悅美國議員,也完全放棄了蘇聯二戰勝利者的身份。上世紀90年代,俄政府將老兵視爲不可靠的因素,是變革的反對者。一些俄媒甚至宣稱,二戰中蘇聯元帥都是“屠夫”,蘇聯甚至被視爲侵略者。直到2000年初,俄政府對二戰勝利的態度纔開始改變。此後,在俄羅斯篡改歷史行爲被制止,並且開始對西方國家篡改歷史的行爲進行反擊,但爲時已晚,在東歐和前蘇的大多數國家,西方這一洗腦活動已經持續了30年。

“虛構的二戰”和“選擇性遺忘”

“美國打破了禁忌。”德國洪堡大學歷史學者卡斯滕·揚克多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爲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在冷戰時期一直凸顯盟軍在打擊納粹德國時的貢獻。不過,由於當時德國處於分裂,加上華約組織強大等原因,西方並沒有跨過否認蘇聯貢獻這一“紅線”。他認爲,美國現在試圖將蘇聯二戰貢獻邊緣化的做法有很強的政治考慮,既針對俄羅斯內政,也是爲削弱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因爲二戰勝利的歷史可以凝聚多民族的俄羅斯,也是可以展示俄羅斯與歐洲團結的一大主題。

英國《獨立報》近日也刊文稱,美國不僅無視蘇聯貢獻,同時還忽視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和印度等國在二戰期間的貢獻,這表明特朗普和白宮認同的是二戰修正主義歷史觀。有英國網民說,二戰期間,美蘇士兵犧牲的比例是1∶80。英國曆史學家馬克斯·黑斯廷斯曾在《地獄:1939-1945年的世界》中寫道,“蘇聯紅軍纔是摧毀納粹主義的主要引擎,這是西方盟友的運氣”。

還有英國網民說,西方國家的歷史教材中,對二戰東線戰場的忽略是最令人尷尬的。《環球時報》記者曾翻閱美國一所公立學校的高中歷史教材,基本沒有提及東線戰場。該教材涉及:產生納粹主義的根源是什麼?德國納粹和希特勒的目標是什麼?意大利法西斯是怎麼發展起來的?是什麼原因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又是如何取得最終勝利的?但談到蘇聯的部分是,蘇聯在二戰前和二戰期間實施的三個五年計劃。

美國不乏尊重歷史的聲音。2019年6月,美、英、法、德、加等多國領導人蔘加紀念諾曼底登陸75週年的活動,而爲歐洲戰場做出重要貢獻的俄羅斯卻被排除在外。同年6月6日,美國“人民世界”網刊文稱,“我們不應將蘇聯撇在我們的盟國西歐登陸日(D-Day)的歷史之外”,每年紀念諾曼底登陸時,歐美國家很少向蘇聯英雄致敬。文章還表示,“大多數美國人都以爲外國曆史學家而非美國曆史學家在歪曲歷史”。

美國波士頓大學歷史與國際關係學教授安德魯·巴塞維奇也撰文說,“特朗普和很多美國媒體相互仇視,但二者正聯手篡改二戰歷史,並選擇性遺忘”。他提到盟軍諾曼底登陸前,160餘個德國師都被蘇聯牽制在東部前線,這相當於第三帝國2/3以上的武裝力量。

美國加州歷史教師薩克斯認爲,早在D-Day發生一年前,納粹德國的敗局就已註定,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都認爲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纔是真正的二戰轉折點,但美國的很多歷史書籍幾乎沒有或只是粗略提及這場史詩般的戰役。

美國《時代》週刊5月8日評論說,75年前的那場“實體戰役”已伴隨納粹德國的投降而結束,但這並不意味着“戰鬥”已結束,具體表現爲:近年來在歐洲上臺的一批右翼民族主義領導人正就相關歷史發動一場口水戰;一個“虛構的二戰”正在成形,其中美國的敘事經常將其冷戰敵對國家蘇聯的作用完全抹去,而蘇聯也試圖否認蘇德曾祕密瓜分波蘭……文章還說,美國戰後的態度還導致其掩蓋二戰中的一些非正義行爲,如美軍內部的種族隔離等。還有美國輿論認爲,篡改歷史就是扭曲現在,製造國際社會的混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