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聽到同學在背後說自己壞話這個事情,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事情。當自己聽見別人在說自己壞話的時候,我們首先不要過分排斥,可以先反思反思自己到底做得對不對,再與人溝通。

“我又不是故意要跟他打架的!是他先在同學面前說我壞話的!”男孩面紅耳赤地朝着媽媽大吼着。

媽媽氣壞了,用更大的分貝對孩子怒吼着:“你不好好上學,去打架了還有理了是嗎?別人說你壞話,你不惹他,他會說你壞話嗎?那他怎麼沒有說我壞話呢!”

孩子聽見媽媽這樣說自己,更加委屈了,一邊啜泣一邊嚷嚷着:“他又不認識你!真的是他先講我壞話,我才動手的,不是你去問我同學們!”

“還嘴硬,還嘴硬。我咋就生了你這麼一個倒黴蛋,真是受夠了!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請過一次家長嘛?我上輩子也不知道作了什麼孽……”媽媽開啓了無盡的嘮叨模式,邊走邊叨叨。

今天中午,我逛超市回來,發現走在我前面的母子倆激烈的對話着。其實聽到同學在背後說自己壞話這個事情,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事情。很多家長就像這位媽媽一樣,採取不信任,不重視的方式去對待。其實,當孩子被同學議論而傷感時,爸媽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開導——

(1)問心無愧的情況下,儘量敬而遠之。

生活中,的確有些人或許是天生就自帶嘲笑別人的品質,隨便別人說什麼、做什麼在他們眼中都是錯誤的,都是茶餘飯後的話題。

對於這一類人,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覺得你從來沒有招惹過他,也的確問心無愧的情況下,那就清者自清,不予理會就好。別人的嘴巴長在別人的身上,別人有議論的自由,我們自然也有不聽的自由。要知道,這種背地裏議論別人的行爲其實就是可恥的,所以他們的這種行爲其實不過就是自毀形象罷了。

面對那些喜歡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人,我們儘量敬而遠之,不予理會就行。當他越是說你,而你越是沒有任何回應的時候,時間長了他自己也覺得無趣,也不會再說了。而當你爲了別人的一句話就氣急敗壞的時候,其實別人的內心纔是最嘚瑟的,他會覺得自己的陰謀得逞了,因爲你不開心了他就快活了。

(2)無法泰然自若時,可以當面溝通清楚。

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是一定會出現些許摩擦的。因爲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所以爲人處世的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化。

或許你認爲自己並沒有什麼錯,但別人就是會過分解讀,同時還不忘到處宣揚你的“錯誤”行爲。當自己無法泰然自若的不搭理時,我們可以當面與對方溝通。語言是具有魅力的,如果有些誤會不通過嘴巴講出來,可能誤會就會越深。而如果自己願意誠心誠意地與人溝通交流,把誤會解除,不僅不會傷害彼此的情誼,反而會讓彼此的情誼更進一步。

當自己聽見別人在說自己壞話的時候,我們首先不要過分排斥,可以先反思反思自己到底做得對不對,再與人溝通。如果自己有考慮不周的地方,或者不小心傷害了別人,我們要誠信道歉,當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之後,別人自然不會在背後議論了。

(3)灑脫一點,別去斤斤計較。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確是這樣,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保證所有人都非常真誠地對待我們,也不能保證我們就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愛,就像有句玩笑話說的“我們又不是金錢”。

斤斤計較的日子,自己會活得很煎熬,如果總是去在意別人說法,那麼我們將過得很累。灑脫一點,面對別人的非議,我們可以不屑一顧,千萬不能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去跟他們斤斤計較。

不管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好,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罷,惹人厭煩的事情其實有很多,如果我們逐一去計較,那麼我們將會浪費很多美好的時光。與其把精力放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之上,還不如灑脫一點,自在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