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常談到中世紀的騎士時,腦海中第一時間浮出的形象:身着盔甲手拿劍盾,裝備滿分,還要再加上一匹很帥的白馬,再搭配上忠誠勇武、誠實可靠的人設,彷彿每次登場都會自帶BGM:“榮譽在我心裏,我就不怕風浪,不怕風浪,不怕風浪。主宰中世紀社會秩序維護的教會法,即認爲由於聖經要求女人從屬於男人。

通常談到中世紀的騎士時,腦海中第一時間浮出的形象:身着盔甲手拿劍盾,裝備滿分,還要再加上一匹很帥的白馬,再搭配上忠誠勇武、誠實可靠的人設,彷彿每次登場都會自帶BGM:“榮譽在我心裏,我就不怕風浪,不怕風浪,不怕風浪。”

如果是女生的幻想,大多還會再加上粉紅色濾鏡,來點戀愛泡泡,男主角身邊會再多個女主角。騎士本人多半是一副深情守候的忠犬樣,想愛不敢愛,默默守護的劇情讓人揪心。或者喜歡霸道總裁的設定就會長這樣:高冷的騎士平日沉默寡言,但對於心愛的女子愛護非常,一個不小心就讓強勢捍衛的霸氣外露。

這樣的幻想還真得其來有自。

例如十二世紀晚期法國的騎士文學作品《Perceval ou le roman du graal》就有這樣很讓人少女心噴發的臺詞。

騎士柏斯溫準備出發作戰,出發前帥氣地對着心上人說:“如果我打敗他,如果我殺了他,您必須以愛情回報我。其他的報答,我都不要!”幾百年後瓊瑤劇裏的馬景濤看來應該多少有在跟柏斯溫致敬。

《Perceval ou le roman du graal》作品中,騎士收到劍

當時貴族社會里甚至有論調:每個女性都該被視爲是王后。身爲騎士應該把愛情當作成一種藝術,一種信仰,才能昇華自己的靈魂。然而,這是男人的嘴炮而已,還是歷史的真實呢?中世紀的騎士真的風度翩翩,女性是一心被呵護、被景仰的對象嗎?

中世紀就有仇女情結!

不是故意要打破大家粉紅泡泡的濾鏡幻想,其實呢,大家一定要有個概念,就是在基督教信仰壟罩下的歐洲世界,婦女的地位長久以來都是處於極度卑屈的狀態。

以大家都熟悉的故事來說,夏娃作爲舊約聖經世界裏的第一個女人,只不過是爲了作爲亞當的另一半才被上帝創造出來。亞當身爲男人,是一個完整的人。夏娃身爲女人,則只是亞當一根肋骨的化身。

在聖經的敘述裏,夏娃畢竟是肋骨的化身嘛,生來不附贈大腦的蠢萌女人,聽信了蛇的讒言,不只自己喫下了禁果,還進一步教唆亞當也喫了不該喫的東西,於是人類的厄運就此開始了。這一切的不幸,都是因爲女人誘惑男人!所以神邏輯來了,女人必須接受男人的統治和忍受生育痛苦的雙重懲罰。

《創造夏娃》,截取自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教堂天花板

到了新約,使徒保羅跳針般地不斷強調“妻子必須服從丈夫”。但,先不用急,還有更讓現代人不解的荒唐論述呢。

由於聖經的內容,就是中世紀歐洲人們所信奉的唯一準則,女性的地位在神學成爲社會主宰的氛圍下,很自然而然地成爲男性的附屬。

當時很多有地位的人都認爲,絕對不可以給婦女太多的受教育機會。理由一是,她們天生在各種能力上都輸給男人啊,那幹嘛浪費教育資源給比較沒有能力的人類呢?理由二,如果女人受了教育啊,那她們就會變得很叛逆,會讓整個社會變得不和諧!

畫家埃德蒙·貝理雅·雷頓的《榮譽The Accolade》中,描繪了騎士的受封

身爲中世紀的弱勢女子,有時候反而在法律上是一種保護傘。

主宰中世紀社會秩序維護的教會法,即認爲由於聖經要求女人從屬於男人。因此女人沒有獨立行爲的能力,當然無法左右影響丈夫的行爲,所以妻子毋須因爲丈夫犯罪而受累。

整個中世紀社會的氛圍,不斷強調由於女性天生脆弱,所以女人需要獲得更多的保護與體諒。在有關婚姻的法條上,就有明確提到通姦的男人比通姦的女人必須受到更嚴厲的懲罰……這樣看有沒有覺得比較解氣了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