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了更好地進行太空旅行,一般官方還會提供四到五項宇航員培訓,其中包括失重體驗、超重體驗和戰鬥機飛行體驗等。2020年4月,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就曾炮轟馬斯克同志,指責其在太空發射領域採用“掠奪性定價”策略,擠壓競爭對手生存空間,並且爲應對極速擴張的SpaceX,俄羅斯航天局還將火箭發射價格下調了30%。

最近,閒得無聊的湯姆·克魯斯幹了件石破天驚的大事——他聯合NASA以及埃隆·馬斯克的Space X一起,嚴肅探討了過段時間上太空拍攝新電影的業務安排。據傳聞,新電影是一部敘事性冒險動作片,但不是《碟中諜》系列。

也就是說,這位不服老的影星繼爬迪拜塔、扒飛機後,目光鎖定了更加鮮有人至的太空,想要在那裏繼續自己的“極限挑戰”。儘管目前新電影還處於籌備時期,並沒有定下拍攝方,但對於阿湯哥的影迷來說,光是“偶像”加“太空”這兩個關鍵詞,就足以讓他們血脈僨張了。

小編雖然是個文科生,但也知道要進入環繞地球的太空軌道,飛行器至少要達到7.9公里每秒的速度。換算成時速,大概是28440公里每小時。嗯,你說什麼頂級賽車?法拉利蘭博基尼?一堆渣渣。

雖然該條微博下,有人戲稱這種舉動純屬有錢任性,但這燒錢的活兒,可不是第一次有人表示要做了。

早在2017年,F·加里·格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速度與激情9》有可能將取景地挪到太空。後來這樣由於各種原因(最主要是經費不夠,你懂的),這個噱頭最終還是啞了火兒,電影中太空飆車這種激爽鏡頭,恐怕最終要依賴後期特效來實現。

有點兒心生遺憾是不是?其實,在條件適合(主要是錢包允許)的情況下,你完全可以像報道中的阿湯哥那樣,親自衝上太空,駕駛飛船來一場“速度與激情”。宇宙級飆車要如何實現?小編這就爲大家奉上指南。

合作方選擇篇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在飛船上飆車,合作方選擇便顯得尤爲重要。畢竟這是一場昂貴而又難得的太空之旅,沒有人想留下遺憾。小編在這裏列出幾個看上去還算靠譜的公司,大家可以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

SpaceX

SpaceX是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同志建立的,這個大家都知道。之前SpaceX宣佈過,旗下首個私人繞月旅行最快於2023年啓程,而買下這趟昂貴太空包車行的是日本第13大富豪——42歲的前澤友作。

據說,他已包下了此次旅行的所有座位。至於總體花費是多少,至今還是個謎。不過據外界猜測,那是個天文數字——先別沮喪,SpaceX的火箭已經實現了多次重複使用,這已經大大降低了發射成本。目前SpaceX單次發射的市場價格估計爲6000萬美元,也許技術成熟之後,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這樣推算的話,咱們普通人的“太空夢”還是有條件實現的。

藍色起源

藍色起源是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旗下的一家商業太空公司,並且面向消費者提供太空旅遊服務。藍色起源官方宣稱,他們的火箭和太空艙一次可以攜帶6名乘客,行程大約是100公里左右。這個過程中,遊客可以體驗到失重,並且還能通過船艙的“窗戶”領略太空之美。

從定價上來看,整個旅程的“門票”相對便宜,最高爲30萬美元。缺點是時間短了點兒,包含升空及落地在內,全程只有十一分鐘。這樣來算,乘客在太空的時間大約爲4分鐘左右……

每分鐘花掉將近8萬美元,也許你把這八萬美元疊成一堆,澆上汽油燒着玩,一分鐘以後還沒燒乾淨。

維珍集團

維珍集團的“扛把子”是英國富翁理查德·布蘭森,他也是一位相當具有冒險精神的商人。不過,在“太空飆車”這件事上,理查德·布蘭森要更爲“務實”一些。因爲維珍集團的主要業務,是帶人進入距地面20到100千米的空域中,進行“亞軌道旅行”。這和藍色起源的做法不謀而合。

所謂“亞軌道旅行”,聽上去高大上,其實實現方式非常簡單。就是讓一艘太空飛船附在一架母機上,由母機帶至四萬英尺的高空中,然後飛船脫離母機,獨自向着亞軌道飛行。靠着亞軌道這條巨大的拋物線,飛船中的乘客同樣可以體會到失重帶來的快感,甚至還可以通過巨大的玻璃窗欣賞藍色地球。

俄羅斯航天局

沒錯,這種國家級的航天局你也可以期待一下,只要你能通過嚴格的宇航員選拔考試。2011年,在NASA決定退役所有的航天飛機後,俄羅斯飛船就成爲了中國以外(此處可以略作停頓並驕傲一下)人類進入太空的唯一載體。並且,俄羅斯航天局還是按人頭收費的,之前每位宇航員定價爲7000萬美元,童叟無欺。

不過,俄羅斯航天局的壟斷也沒維持太久。2020年4月,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就曾炮轟馬斯克同志,指責其在太空發射領域採用“掠奪性定價”策略,擠壓競爭對手生存空間,並且爲應對極速擴張的SpaceX,俄羅斯航天局還將火箭發射價格下調了30%……

自身準備篇

如果你只想短暫體驗一下脫離引力的快感,那麼門檻並不算高。按照官方說法,硬性指標只有兩個,一是年滿18歲;二是身心健康。也就是說,只要你的身體素質能承受過住山車,那麼實現一場炫酷的亞軌道旅行便不在話下。

當然,爲了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扯皮,你還是需要在合同簽署七天內,向官方提供自己過去五年的病史,同時接受醫學檢查。在排除嚴重心臟問題、高血壓和癲癇病後,你便可以拿到“飛行”許可證了。

爲了更好地進行太空旅行,一般官方還會提供四到五項宇航員培訓,其中包括失重體驗、超重體驗和戰鬥機飛行體驗等。但這些訓練並非強制,假如你想保留神祕感的話,只在旁邊稍微觀摩一下也可以——但出於安全考慮,還是建議儘可能參加。

如果你不想只做一次亞軌道飛行,而是真的要進入太空,那麼承受特別嚴酷的訓練顯然是必須的。

首先是體能和心理上的,比如“旋轉洗衣機式”訓練。在這項訓練中,人被綁在特製的機器上,快速旋轉直至達到正常重力的8倍。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感覺重物壓胸,甚至體重也彷彿暴增8倍,整個過程不明覺慘。

然後,還要接受“失重訓練”。最常見的訓練方式就是待在機艙裏,飛機在高空中關閉引擎,以自由落體的形式產生模擬的失重體驗。剛開始訓練99%的人都會狂吐,然後吐着吐着就習慣了……

爲了應對突發狀況,你可能還要學會用英文精準表達各種緊急狀況,以便溝通救命。當然,語言能力強悍或者肢體語言表現力強的同學,這條基本可以省略。

重頭戲來了,在火箭發射當天,你還要進行一系列“戰前準備”。首先,要用特殊的抗菌肥皂洗個大澡,再用“抗菌毛巾”擦乾身體,接受最後一次身體檢查。然後在內褲裏墊上尿布後,穿上特製的太空服。最後,在去發射臺的那輛車的右後車輪上,你需要小便一次(這是個“行規”,尤里·加加林開創的,據說能帶來好運)。

當然,在所有人的注視下,面無表情一動不動地“尿褲子”,這個場面可能過於詭異,如果你崇尚無神論,最後一步也可以自行省略。

VIP專屬篇

真正宇航員的太空之旅,是相當枯燥而且乏味的。但對於那些花費重金的富豪而言,或許他們的太空飆車會更爲舒適一些。畢竟那些身價不菲的富有人士,他們不僅希望在旅行時能夠參觀未知領域,更希望在住宿、設施和餐飲上得到VIP級別款待。

目前大多數宇航員可用的食物都是冷凍乾燥的,並以類似於軍餐即食包的方式包裝,就像下圖這樣乾巴巴的,看上去除了提供卡路里,沒有任何美味可言。

對於富豪遊客們來說,可能選擇面要更大一些。比如在2020年4月,希爾頓逸林酒店就已經與Zero G Kitchen合作,創立了Cookies In Space公司,並針對太空環境推出專用的Zero G Kitchen微重力烤箱。也就是說,你將在太空中品嚐到新鮮出爐的巧克力薯片餅乾,只要你夠有錢。

除去新鮮烘焙的餅乾之外,澳大利亞的一家公司還專門爲太空旅行設計了Vostok啤酒。以往在太空中喝啤酒是個難事,因爲氣體和液體在微重力下極難分離,啤酒中的氣泡會粘在一起,成爲一個巨大的氣球。這樣不僅口感差,而且強行喝下去容易打嗝。Vostok太空啤酒不僅酒瓶採用了特殊裝置,而且酒品本身減少了碳化作用,以在啤酒中補充較小的氣泡,喝起來口感還相當不錯。

如果財力足夠雄厚的話,你還有可能在太空中喫上新鮮蔬菜。本世紀初,NASA就已經開始了一項名爲VEGGIE的實驗。實驗內容就是研究在太空中如何批量種植植物,儘管這項研究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一旦條件成熟,有誰會抗拒在封閉空間內,來一場有趣的太空採摘呢?

對於普通人而言,在太空來上一場“速度與激情”,聽上去有些天方夜譚。但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速度,或許早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如今,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期待着,未來湯姆·克魯斯會爲我們帶來一場怎樣華麗的視聽盛宴。不過小編覺得,我們還可以再大膽一些,預先設想一下自己從太空歸來,發在朋友圈的小視頻應該如何配上精緻的文案。

畢竟,現在已經有博主在直播中賣火箭了,不是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