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人称板桥先生。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及进士,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是“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嫁女儿也很是不一般。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一般人家嫁女儿都要有聘礼,如果家境不怎么好,简单的婚礼怎么着也得办吧,但是,郑板桥嫁女儿却什么都不用。
“板桥有女,颇传父学。”等到女儿长大应该嫁人的时候,郑板桥就对女儿说:“吾携汝去一好去处”,于是,郑板桥把女儿带到了一位书画挚友家中,对女儿说:“此汝室也,好为之,行且琴鸣瑟应矣。”就这样一句话交代清楚后,郑板桥就留下女儿,自己回去了,就这样,女儿就算嫁出去了,连婚礼都没办。
不光是嫁女儿,郑板桥自己的姻缘也很有意思。雍正年间,郑板桥到扬州春游,寻访北郊大虹桥外的玉勾斜宫女坟。走着走着觉得有点口渴,恰巧又见到不远处有一处草屋,便上门拜访,屋里的婆婆招呼他在小厅堂里休息。
忽然,他发现墙上挂着的居然是自己的诗词,便向婆婆道明他就是郑板桥,婆婆惊喜不已,赶紧叫女儿五姑娘出来。五姑娘说,她很是仰慕郑先生,才抄写了先生的诗词,挂在厅堂之上,不曾想居然能见到本人,便请求先生亲书近来新作《道情》,赠与她。
荒郊野外,遇得一妙龄佳人,板桥自然不会拒绝。五姑娘为板桥研墨,板桥一气呵成,写下十首《道情》,并题写了一首《西江月》赠给五姑娘。五姑娘的母亲在旁早已见得,两人是你有情我有意,便对板桥说:“听说先生丧偶未娶,如蒙先生不弃,何不纳小女为箕帚之妾,以遂了小女爱慕先生的心愿!”板桥一听,很是感动,便约定:如果两年后能考上进士,一定回来娶五姑娘。
两年后,板桥果然考中进士,五姑娘虽家境日益贫困难以糊口,仍然拒绝了富商的提亲,痴心苦等板桥两年有余。虽然官途不顺,但在朋友的出资帮助下,板桥欢喜的迎娶了五姑娘(也就是郑板桥的第二任夫人饶氏),两人婚后很是恩爱。
郑板桥在做官时,由于开仓放娘接济穷人被皇帝革了职,便租了一艘小船回扬州老家。一日,郑板桥见前面码头上停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民船避让,郑板桥心想,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家不都是奉旨办事吗?于是,他也拿出一块绢布,在上面写下“奉旨革职”四个大字,挂到桅杆上。
官船上要奉旨上任的人叫姚有才,是朝廷一奸臣的儿子,平时不学无术,喜好搜刮民脂民膏,欺压百姓,因父亲的缘故,才捞了个官做。姚有才见郑板桥的船上挂着“奉旨革职”觉得很是有意思,一打听,才知道船上的人是郑板桥,便向板桥索要书画。
郑板桥听说了姚有才的恶名,以及他做的那些破事儿,很快就写了一首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这可是一首藏头诗“有才缺德”,姚有才看了,差点气昏过去。板桥先生就是这么调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