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尼日利亞空軍已經與我國確定了購買首批共三架“梟龍”戰鬥機的訂單,總金額高達1.843億美元,單價更是超過6000萬美元。而隨着未來尼日利亞空軍所裝備的Mig-21以及殲-7戰鬥機的退役,尼日利亞空軍將在未來幾年內陸續從我國訂購共五十架“梟龍”戰鬥機。而尼日利亞空軍也將是繼巴基斯坦、緬甸以外第三個採購我國生產的第三代戰鬥機的國家。而“梟龍”戰鬥機在外銷市場上的迅猛勢頭,也讓我國不斷發展的航空工業揚眉吐氣。

衆所周知,“梟龍”戰鬥機最早源自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的“超-7”計劃,即在當時我國開始批量服役的殲-7基礎上改進出一款與F-16對標的先進三代機。雖然隨着中美蜜月期的結束,“超-7”計劃曾一度陷入停滯,但是巴基斯坦對先進戰鬥機的需求卻又讓這個項目浴火重生。對巴基斯坦而言,其空軍裝備的幻影-3、幻影-5、殲-6以及強-5戰機都需要在未來進行替換。雖然巴基斯坦可以從美國進口F-16,但是隨着美國對巴基斯坦的制裁,巴基斯坦進口F-16戰鬥機的前景也非常不明朗。

雖然整個項目初始於殲-7,但是在隨着技術的不斷發展,整個“梟龍”戰鬥機與殲-7戰鬥機已經沒有了任何關係。而對我國而言,雖然根據設計指標“梟龍”是一款性價比極高的第三代戰鬥機,但是依然是一款非常輕型的機型。更何況在那時我國的殲-10戰鬥機項目已經進入了正軌,所以我國空軍並沒有在意“梟龍”的發展。不過在巴基斯坦的投資以及成飛公司的自行投資下,“梟龍”戰鬥機最終在2004年4月9日成功首飛。

而在隨後我國在航空技術領域取得了迅速發展,因此又對“梟龍”戰鬥機做出了改進。爲了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並且提高“梟龍”的掛載能力,隨後又爲“梟龍”配備了電傳機械混合式的飛控系統和DSI進氣道。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梟龍”的量產機型與原型機的進氣道有着非常明顯的區別。而爲了讓“梟龍”的空戰能力維持在三代機水平的情況下儘量降低成本,“梟龍”採用了KJL-7多模脈衝多普勒雷達,可同時顯示視場內的40個目標,並對其中的兩個目標同時發動攻擊。雖然在攻擊數量上與其他三代機有差距,但是並不影響其進行超視距空戰。

目前“梟龍”戰鬥機在巴基斯坦服役期間受到了巴基斯坦飛行員的廣泛好評,在加上設計之初就瞄準了亞非拉廣大裝備Mig-21/殲-7戰鬥機的第三世界國家,所以尼日利亞空軍訂購“梟龍”也完全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畢竟尼日利亞空軍是非洲範圍內少有的現代化空軍,在無力更換其他先進戰鬥機的情況下,“梟龍”就成爲了尼日利亞德首選。

可以說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我國航空工業取得了井噴式的發展,下到瞄準低端市場的三代機,上到作爲國之利器的殲-20,我國都可以研發並生產出來。再加上SD-10中距空空導彈、LS系列精確制導炸彈的出現,我國不僅可以爲買家提供先進戰鬥機,還可以爲其提供上到武器裝備,下到後勤維護的所有服務。這樣的表現即便是曾經的航空大國俄羅斯都無法做到。雖然在很多人看來6000萬單價購買“梟龍”非常不划算,但是我國不僅僅會給尼日利亞提供戰鬥機,也將幫助尼日利亞建立更加先進的後勤維護體系,以此來助力尼日利亞空軍的現代化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