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詹克團5月8日到北京市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領取法定代表人恢復爲自己的北京比特大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比特”)的營業執照時,吳忌寒陣營的北京比特首席財務官劉路遙指派王某廣、賀某胤等大約60名員工在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搶走了營業執照及其副本。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比特大陸研發S7礦機、S9礦機的技術大將楊作興,在離開比特大陸之前曾被吳忌寒以2%的股份試圖留下,但詹克團只同意給楊作興0.5%。

比特大陸“生死劫”:吳忌寒與詹克團“宮鬥”史

本報記者/李昆昆/秦梟/北京報道

礦機巨頭比特大陸兩大聯合創始人吳忌寒和詹克團的內鬥逐步公開化。

詹克團5月8日到北京市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領取法定代表人恢復爲自己的北京比特大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比特”)的營業執照時,吳忌寒陣營的北京比特首席財務官劉路遙指派王某廣、賀某胤等大約60名員工在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搶走了營業執照及其副本。

北京市海淀區公安分局5月14日通報顯示:海淀區公安局已對王某廣、賀某胤等人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天眼查平臺看到,“北京比特”法定代表人5月8日已經恢復爲詹克團。

爭搶營業執照事件發生之後,吳忌寒陣營採取進一步行動。記者獲悉,5月9日,“北京比特”開始讓員工重籤合同。業內猜測,這是吳忌寒啓動備選方案、在重慶新建公司、將“北京比特”資產向重慶轉移的開始。吳忌寒對此回應稱:“這個不會的。重慶公司不做研發,北京員工不會遷往重慶。”

記者多方瞭解得知,吳忌寒和詹克團的內鬥實際上從股權安排到業務路線之爭,一開始就禍根深種。但市場不等人,內耗不僅正在消解比特大陸的品牌力,也大大降低其市場競爭力——號稱“礦霸”的比特大陸高峯時佔據全球礦機銷量的90%,但2019年底以來已降至50%以下。

相識

比特大陸運營主體——北京比特成立於2013年10月,但比特大陸的創業要從2011年說起。

早期在創辦巴比特網站時與吳忌寒熟識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投資經理出身的吳忌寒2011年剛剛發現了比特幣,出於投資經理的敏銳,很快就意識到比特幣的潛力,不但自願成爲知名比特幣網站——Bitcointalk中文版版主,還向親友募集10萬元買了900個比特幣。

當時,比特幣圈子裏有一個很有名的青年科幻小說家長鋏,也對比特幣很感興趣。2011年,吳忌寒說服長鋏,一起創辦了巴比特網站,兩人共同爲網站貢獻內容。

一直到烤貓(被稱爲國內ASIC礦機第一人)礦機的ASIC礦機於2012年問世,吳忌寒開始關注礦機的發展潛力。

於是,2013年下半年,吳忌寒首先邀請長鋏一同創業做礦機。不過,這位頗有情懷的小說家,留下了一句“你去淘金吧,我來做淘金路上的賣水人”的名言,婉拒了吳忌寒的邀請。

做礦機要技術,但吳忌寒不懂技術。於是,吳忌寒找到了從中科院畢業、擁有15年集成電路開發經驗的詹克團。爲了說服詹克團一起創業,吳忌寒當時承諾,如果能實現礦機芯片的兩個關鍵性技術指標,詹克團將會拿到公司60%的股份。詹克團答應了。

吳忌寒是一位“85後”,擁有北京大學經濟學和心理學雙學士,畢業後主要是在一家風投公司做投資經理。而詹克團出生於1979年,曾就讀於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離開學校和科研單位以後,在2007年進入北京數字太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擔任研發總監和集成電路部經理。

比特大陸的深度合作伙伴張雷(化名)向記者透露,“吳忌寒小時候家裏面比較窮,屬於典型的白手起家。”

詹克團在中科院做科研時期的一位同事告訴記者,詹克團“比較忠厚”。另一位在比特大陸待了5年以上的資深員工表示,詹克團“類似於上學期間性格孤僻、家境貧寒、學習努力、成績很好的同學”,屬於情商較低的那種人。

前述早期與吳忌寒相熟的人士還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在吳忌寒和詹克團創立比特大陸以後,一直還守着巴比特網站的長鋏,大約是2015年前後,進入巴比特最艱難的時期,曾經被50個投資人拒絕,無奈之下回到自己租住的浙江大學旁邊的商住兩用房樓下,坐在河邊的欄杆上給吳忌寒打了個電話。長鋏支支吾吾,但還沒說幾句話,吳忌寒就知道長鋏缺錢了,第二天就把錢打了過去。

這時候,比特大陸已經發展起來了。

分歧

2013~2018年間,隨着區塊鏈的火速躥紅,比特大陸因爲提供挖礦必須的礦機,而成爲業內首屈一指的“礦霸”。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陸的營收曾高達28.45億美元,淨利潤比同一時期的小米還高。

但隨着比特幣價格在過去兩年的火速下跌,中小型礦機供應商以及比特幣交易所的陸續關停,比特大陸的問題也接踵而來。

2019年3月,吳忌寒突然宣佈辭去比特大陸CEO、退出管理層,詹克團則繼續擔任比特大陸董事長,這一消息當時在朋友圈刷屏。

關於吳忌寒離開公司的原因,據記者多方瞭解,是因爲與詹克團在公司經營方向上有了分歧——吳忌寒傾向於主攻區塊鏈,所以隨後組建了一家區塊鏈發幣業務的新公司Matrixport。

而詹克團一直想做AI,包括拿下福建“城市大腦”訂單,打算在自己的老家福州打造算豐科技產業園等。

一位業內人士認爲,詹克團關注的AI領域,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高成本且短期之內很難有回報的領域,在AI領域比特大陸的競爭對手將是谷歌、華爲、AMD英偉達等巨頭選手,無論在研發資金上,還是在技術積累上,比特大陸都不佔優勢。

比特幣交易所的業內人士王森(化名)告訴記者,兩人分手的直接原因是,早期比特大陸以技術爲中心,詹克團技術團隊在比特大陸的控股權太高了,他是最大的股東,後面業務路線出現紛爭纔開始內鬥。

“一個公司誰的股份多誰的拳頭就硬,股權問題一開始就埋下了禍根。”王森說。

資料顯示,比特大陸公司的開曼羣島控股公司是AB股結構,詹克團持有的B類股份擁有1比10的投票權,詹克團投票權爲59.6%,吳忌寒爲33.5%,其他股東共6.9%。在股權方面,詹克團作爲最大股東,目前佔股36%,吳忌寒作爲第二大股東,佔股20.25%。記者向比特大陸方面求證股權事宜,截至發稿前未獲對方回覆。

記者瞭解到,吳忌寒當年把60%股份給了技術團隊,而詹克團並沒有把股份分給團隊成員。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比特大陸研發S7礦機、S9礦機的技術大將楊作興,在離開比特大陸之前曾被吳忌寒以2%的股份試圖留下,但詹克團只同意給楊作興0.5%。對此,楊作興多次抱怨,自己一個技術核心,還比不過詹克團女助理的股份多。

最終,楊作興離開比特大陸,創立神馬礦機,很快成爲了比特大陸的競爭對手,給比特大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在張雷看來,2019年3月吳忌寒和詹克團算是和平分手,原因是戰略方向出現分歧,吳忌寒選區塊鏈、而詹克團選AI。

“牛市時公司盈利好,兩邊都有充足資金,熊市時公司缺錢,不可能兩邊再同時燒錢。”張雷認爲,聯席CEO制度很容易出問題,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必定有一個人退出,只由一個人來主導比特大陸。

但張雷也坦言,其實當時吳忌寒願意和平出走,有一個因素是,生產礦機既不是區塊鏈的核心方向,也不怎麼賺錢。

“雖然外界、尤其是傳統行業來看,生產礦機已經是暴利了,但還是遠遠比不上區塊鏈和金融。區塊鏈賺的是金融利潤,而礦機生產商是獲取製造業利潤,並且隨着礦機生產商的增加,市場已經進入紅海階段。上個牛市週期比特幣漲了130倍,這種速度是生產礦機遠遠達不到的。所以吳忌寒願意出去,新開了一個公司,做與幣相關的金融業務,這塊更有前途。”

奪權

時隔7個月以後,也就是2019年10月,在投資人和公司員工的支持下,吳忌寒向詹克團發動“政變”。2019年10月28日,“北京比特”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均由詹克團變更爲吳忌寒。29日,吳忌寒向比特大陸全體員工發郵件稱,“比特大陸任何員工不得再執行詹克團的指令,不得參加詹克團召集的會議,如有違反,公司將視情節輕重考慮解除勞動合同。”

據媒體報道,吳忌寒的助理掌管着公司的所有公章,靠着這層關係,吳忌寒迅速通過股東免去詹克團“香港比特”的執行董事和法定代表人身份,並由自己出任新的執行董事。“香港比特”是“北京比特”的唯一股東。

亦有業內人士認爲,記得在一個峯會上,吳忌寒當時跟主要的投資股東有過碰面,但因爲時間點比較敏感,所以就有人猜測,這次工商變更跟這些股東商量過。

王森認爲,之前吳忌寒和平出走,但因爲比特大陸在2018年、2019年出了問題,業績下滑,“後來吳忌寒大概是在資本方的配合下,把公司的控制權奪回來了。詹克團肯定不服氣,因爲他是最大股東,所以也在反擊。”

作爲比特大陸的深度合作伙伴,張雷告訴記者,在吳忌寒主政時期,比特大陸的礦機相對於競爭對手有着明顯的性能和價格優勢,“在(吳忌寒)退出前,比特大陸一直控制市場主導權。2019年10月‘政變’回來以後,很快推出的S19礦機,性能也是最好的,神馬礦機與比特大陸同等級別的M30++礦機,要在好幾個月之後才能推出,但價格要貴30%~40%。”

但在詹克團主政時期,情況是反過來的,比特大陸的礦機賣得比友商貴30%~40%,並且大量丟失市場份額,期間把長期佔據礦池第一的份額都丟了,因爲出貨量低,收入也受到影響。

“我從盟友角度來說,肯定是支持吳忌寒,吳忌寒在時,比特大陸都是發展壯大階段。現在支持詹克團的,大多是比特大陸的競爭對手,指望比特大陸在詹克團帶領下繼續走下坡路。”張雷透露,詹克團主政時期搞了一些措施對礦工很不利,比如要訂期貨礦機時先預付款,但不確定礦機價格,到發貨時看市場價多少再定,“等於說礦工在承受期貨風險時,他還要把礦機期貨變現貨時,礦機可能漲價的利潤拿走。這給我們礦工的購買計劃,給下游客戶的銷售,都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客戶找我來買機器,一臺多少錢,我說不知道,到發貨時再定,這還怎麼賣機器?”

“2019年的時候,詹克團把礦機賣得很貴,同等性能的礦機比友商貴30%~40%,當然還會有一些人去買,就是那些不是很專業的礦工,或者是隻聽過比特大陸的圈外人會買。這麼賣效果就是,比特大陸的市場佔有率持續、緩慢地被消耗。”張雷認爲,用市場佔有率換利潤,把市場佔有率賣掉換成錢,也是一種商業策略,“第一現在行業還是朝陽行業,不應該短視丟市場份額。第二真要丟市場份額,至少也得換足夠利潤回來,但實際上沒賺多少錢回來。”

另外,在詹克團主政時期,大量在銷售系統引入華爲系人馬,這些人生搬華爲的銷售策略,制定了不符合礦機市場的品牌溢價銷售策略,最終導致喪失之前牢牢控制的礦機市場主導權。

張雷告訴記者:“市場主導權、控制權纔是最寶貴的東西,壟斷才能帶來高利潤,詹克團是技術出身,沒能意識到這一點。市場最終還是認可勝者和強者,而不是一紙營業執照。”

拉鋸

在吳忌寒出招之後,詹克團也迅速發起反擊。

2019年11月,詹克團第一次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質疑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管局做出的工商變更登記。

在法院受理行政訴訟之後,詹克團又於2019年11月7日向海澱區司法局發起第一次行政複議,請求撤銷“北京比特”變更法定代表人和執行董事的行爲。

2020年1月31日,北京市海淀區司法局做出《行政複議決定書》,決定撤銷“北京比特”2019年10月28日的法定代表人變更,但駁回了詹克團要求撤銷執行董事變更的決定。所以“北京比特”的執行董事還是吳忌寒。

公開報道顯示,這是因爲在2019年11月,吳忌寒召開過一次股東大會,廢除了詹克團的特殊投票權。股東會之後,吳忌寒陣營的投票權超過50%。

但在詹克團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北京比特”於2020年1月2日再次更換了法人代表,這次是由比特大陸首席財務官劉路遙接替吳忌寒擔任。

針對此,詹克團於2020年2月12日提出第二次行政複議,請求撤銷法人變更。於是,2020年4月28日,北京市海淀區司法局再次做出複議決定,但當時並沒有立即恢復詹克團爲法定代表人。

對於北京市海淀區司法局的兩次裁定,比特大陸官方表示“深表遺憾與不解”,比特大陸認爲,這是“通過行政手段粗暴干涉公司內部自治。比特大陸會堅決提起行政訴訟,維護公司、股東及員工的合法權益”。

正因爲2020年2月的行政複議並未恢復詹克團爲法定代表人,所以纔有2020年5月8日上午,詹克團到北京市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領取公司營業執照時被搶走的事件。

公開報道顯示,這一行動由比特大陸CFO劉路遙現場指揮。

一位幣圈大佬告訴記者,“如果詹克團拿到了營業執照,還是會有一定影響的,就是說即使他拿不到公司的控制權,但至少也可以做一些搗亂吧。這次營業執照被劉路遙拿走,對於詹克團來說很麻煩,等於說即使吳忌寒法人代表沒有變更成功,詹克團也沒有營業執照,公章也不在他手上,那就啥事情都不能做了,空有一個法人的名號沒任何意義。”

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詹克團爲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已於2020年5月8日被恢復。

5月9日,有消息稱比特大陸內鬥再升級,吳忌寒方面啓動備選方案,員工籤新合同,在重慶新建公司,資產正向重慶轉移。但吳忌寒回應稱:“這個不會的。重慶公司不做研發,北京的員工不會遷往重慶。”

5月12日中午,記者來到了北京比特的辦公地點發現,似乎從前幾日的“搶證”風波中平靜了下來。警戒在比特大陸門前的保鏢已經不見了身影,僅有一名保安守候,但也表現出了極強的戒備心。沒等記者開口,便上前詢問了一番,並表示,現在謝絕採訪。

記者從幾位外出就餐的員工處得知,這兩天的安保較之前是嚴了一些,一是因爲疫情,再者就是因爲前兩天“搶證”的事,生面孔肯定進不去。還有員工告訴記者,確實變更了公司,簽了新合同。而對於是否前往新的辦公地點,員工表示,並未接到相關通知。

5月14日,海淀公安分局在微博上發佈通報稱,5月8日10時許,在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向某公司代表發放變更後的營業執照過程中,王某廣(男,35歲)、賀某胤(男,33歲)等該公司員工將營業執照及副本奪走,阻礙發放流程,擾亂服務中心正常工作秩序。接報警後,海淀公安分局迅速開展工作,目前對王某廣、賀某胤等,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此案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