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收复安庆前,曾国藩只把江西和安徽巡抚换成了自己人,江苏巡抚和浙江巡抚这两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还在何桂清的嫡系手中。曾国藩达到了铲除何桂清集团在浙江势力的目的。

作者注:吴学华讲历史原创作品,拒绝转载。头条专栏读书工作室旗下产品,根据资料编写,非虚构小说

上一节说到两江总督何桂清看不清形势,排挤湘军的势力,和曾国藩结下了梁子。

何桂清,云南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第二甲第四十九名进士出身,点翰林院庶吉士。是曾国藩的师兄,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河南乡试副主考,司经局洗马,右赞善,改左赞善,日讲起居注官,南书房行走,太仆寺少卿,会试同考官,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山东学政,兵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南书房行走,顺天乡试覆试阅卷大臣,顺天武乡试较射大臣,兼管三库事务,充实录馆副总裁,会试副总裁、覆试阅卷大臣,大考翰詹阅卷大臣,考试荫生阅卷大臣,礼部左侍郎。咸丰四年(1854年)浙江巡抚,七年(1857年):四月十二日署理两江总督,功加太子少保,十二月二十六日授钦差大臣、办理通商各口事务。十年(1860年):两江总督,加太子太保。四月十九日革职拿办。

看看,这个姓何的家伙,也算是一条官场的老泥鳅了,干过那么多部门的工作,门生故吏也是满天下,根基非常深。

可是这条老泥鳅,在看人的时候,居然看走眼了。他虽然是汉人,可一味的巴结满人中的权臣,以前巴结穆彰阿,后来巴结僧格林沁和肃顺端华,对汉人官员确是不理不睬,甚至打压。要是放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家伙一定是铁杆汉奸。

早在曾国藩第二次出山打江西的时候,那时军队吃了败仗,没有粮饷,曾国藩就写信给师兄何桂清,求他看在同门的份上,给点粮饷予以资助。何桂清不知道脑袋里缺了哪根弦,不但不给一分钱,还回信以师兄的身份大加斥责,说曾国藩多事,扫平贼寇全靠大清军队,你湘军那点游击队的势力,碰巧打赢了几仗,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你不给钱倒就罢了,还写信侮辱人。要是换作聪明一点的人,写信安慰一下,然后说说自己的苦衷,给一点粮饷意思意思就行,也好给自己留条后路。

可这家伙竟然不看好曾国藩,不但写信侮辱,不给钱,在后来的战役中,还百般刁难,极端不配合。

浙江历来是膏腴之区,筹饷要地。何桂清正是在浙江巡抚期间筹饷有功,才升任两江总督的,因此浙江是何桂清的“故地”。两江总督管理江西、安徽、江苏三省,并不包括浙江。但这三省皆与浙江相邻,因此何桂清非常希望把这块自己治理过的土地纳入势力范围,因此一再向京中好友和彭蕴章等吹嘘:“东南半壁似非鄙人不能支持。”“若将江、浙兵勇归弟一人调度,两省大吏能筹饷接济,定能迅奏肤功。”(《何桂清等书札》), 直接向权要们申明了自己的计划。

何桂清把钱都支持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向荣和琦善,对湘军,那是铁公鸡一只。

曾国藩也不是善茬,非常希望能有自己派系的人主掌浙江,这样可以为湘军开辟新的饷源,解决军饷困难。于是在肃顺和胡林冀的活动下,咸丰以湘系的罗遵殿出任浙江巡抚。

罗遵殿是胡林翼的老部下,多年在湖北为官,深为胡林翼所倚重。罗遵殿抚浙,显然是湘系集团的胜利。罗遵殿就任浙江巡抚后,深知单靠湖北一个省的力量支援湘军,非常艰难,于是将浙江的军饷按月接济湖北湘军,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专供江南大营了。这就无异于挖何桂清集团的墙脚。何桂清必欲去罗遵殿而后快,他不停地向朝中大佬通报罗氏的缺点错误,还公开弹劾罗氏没有战守之才,“知守不知战,守近不守远“。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算计他,换上自己的亲信王有龄。

不久,机会就来了。太平天国为破江南大营,实施“围魏救赵”之计,发兵直指杭州。浙江巡抚罗遵殿的身边并没有多少防守兵力,立即向最近的江南大营告急。

当江南大营救援杭州的将领张玉良,路过何桂清停驻的常州时,何桂清使手段让这支部队在路上多停留了几天,结果导致杭州城破,罗遵殿已经在城陷后自杀。何桂清、王有龄的计划成功实现。1860年 (咸丰十年) 4月2日,朝廷以王有龄署理浙江巡抚。何桂清终于从湘系手中夺取了浙江地盘。

罗遵殿死得非常惨烈,率兵打战,浑身带伤,几次昏迷,醒来继续上前线,城破之时,全家人喝药殉国。何桂清落井下石,还在罗遵殿的恤典上大做文章,羞辱湘系人马。

按朝廷的规矩,对尽节之臣从优抚恤,结果王有龄却唆使御史高延祜奏参罗遵殿守城无方,“一筹莫展,贻误生民”,撤销了罗遵殿的恤典。这明明是何桂清、王有龄暗中作梗导致的,却全部栽赃到一个死人的身上。

曾国藩和胡林翼闻讯痛心不已,但是这时的情况,还容不得他们反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笔账,算是记下了。湘系与何桂清的势力人马从此结下了深仇大恨。

王有龄用计害死了罗遵殿,他哪里能料到,不久自己也遭到了同样的下场。

浙江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因此在防务上不能自主。攻破江南大营后,太平军再度进军浙江,咸丰十年( 1860)八月占领嘉善,十年( 1861 )三月占领桐乡、海宁,一步步逼近杭州。浙江形势异常紧张。湖广总督官文看在与何桂清有些交情的份上,想拿出区区一万两银救济王有龄,另外派一支军队过去帮忙,胡林翼竟断然不允。

那时候何桂清已经被撤职,两江总督是曾国藩,何桂清的势力正遭到一步步的打压。在收复安庆前,曾国藩只把江西和安徽巡抚换成了自己人,江苏巡抚和浙江巡抚这两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还在何桂清的嫡系手中。现在,他可以借助朝廷对自己的充分信任,清除何桂清集团的残余势力。

眼看太平军打到了杭州,曾国藩本可以抽调李续宜、曾国荃、鲍超等部主力移军入浙,干扰太平军的后路,减轻杭州的压力,但是他并没有做。

王有龄连连向朝廷告急求援,慈禧和奕訢下旨让曾国藩设法解围杭州。曾国藩上奏讲述自己正在扫清江西和安徽的太平贼寇势力,并进攻天京的战略。意思就是我的部队都在江苏和安徽这边打战,连日来打得很艰难,那里还能够派兵去救呢?要是冲忙抽调兵力,势必让太平贼寇得势,我这一年多的努力就白费了。

曾国藩看准了这是他为罗遵殿报仇雪恨,夺取浙江地方政权的绝好机会。咸丰十一年( 1861 )十一月十六日,曾国藩一看拖得差不多了,于是上奏朝廷,提出以自己的部下左宗棠援浙。几天之后,他又密奏清廷,认为王有龄无法胜任浙江巡抚一职:以前他说罗遵殿“一筹莫展,贻误生民”,他不是有本事吗?为什么这时候又请求救援了?我看他就是生就一张巧嘴,一肚子的绣花枕头,朝廷用这样的人,岂不是真正误国误民?

王有龄不能胜任,谁能胜任呢?显然是将要领兵入浙的左宗棠。但是与此同时,曾国藩又写信给左宗棠,让他不要急于进兵。王有龄是通过阻滞救援借刀杀人的,曾国藩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慕容家族的那一套手段: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于是左宗棠、鲍超等在浙、赣边境勒马观变,咸丰十一年( 1861)十一月底,李秀成军攻破杭州。“十月二十八日,城破有龄尚在城垣,服毒不死,回署自尽”。

王有龄和罗遵殿一样,自杀而亡。

曾国藩达到了铲除何桂清集团在浙江势力的目的。咸丰十一年底,朝廷接受曾国藩的建议,以左宗棠为浙江巡抚。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客户端查看)

当初王有龄以罗遵殿“一筹莫展 ,贻误生民”,建议朝廷撤销了罗遵殿的恤典。现在曾国藩却宽容大度,建议朝廷对他照例“赐恤”。曾国藩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替罗遵殿昭雪冤抑,请求清政府对罗遵殿从优赐恤”。在议及王有龄的恤典时,曾国藩话中带刺,说王有龄污点很多,“迭被参劾”,“平昔苛派捐饷,严劾士绅,杭州之人感其死守,绍兴之人恨其暴敛,唯其坚守杭城,“见危授命,臣断不敢以一眚掩其忠节。该抚惟仍应表扬忠烈,赐予恤典”。告如此行文用笔,睚眦必报,可见他与何桂清集团积怨之深。

报复完了王有龄,曾国藩又盯住了何桂清的另一个嫡系,江苏巡抚薛焕。(欲知曾国藩怎么对付薛焕,请看下一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