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国内的男青年还想着回家之后可以出轨、家暴,可以大摇大摆的对女性的牺牲颐指气使,对女性加上理所当然做家务和生育的标签,以为可以不用对家庭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得到一个免费的老妈子、子宫,那么将会有更多的女性宁愿独身也不愿投入到婚姻之中。女性结婚之后要付出的代价牺牲远远比男性大,诸如传统认为的女人就要做家务,女性一边要承担着工作养家、生育小孩,还要当牛做马的做家务,甚至还会面对婆媳关系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文:张嘉

婚姻在电影和小说中,曾一度是甜蜜而幸福的。几乎每个人的孩提时代,都憧憬着婚姻生活的美满。

然而当孩子们长大,透过成年人的眼睛,婚姻就是一滩深不见底的死水。

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鸡毛蒜皮和人性背面的纠葛,婚姻从美好爱情的结果变成了现下年轻人的包袱。

面对我国结婚率持续走低,深挖其中的原因,是太多的矛盾、纠葛与碰撞。

01

女性视角的婚姻:觉醒之际,不愿再继续无偿牺牲

在很多的自媒体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不婚主义者的言论大多都是女性,中国作为从传统封建社会走到今日的国家,当今的妇女地位还是受着封建糟粕观点的影响。

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非常困难。

尤其是当新一代的女性从自己身边、长辈妇女中看到了太多妇女牺牲奉献的例子,这和她们渴望追求自我幸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女性结婚之后要付出的代价牺牲远远比男性大,诸如传统认为的女人就要做家务,女性一边要承担着工作养家、生育小孩,还要当牛做马的做家务,甚至还会面对婆媳关系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一个女性,婚前是抢手货,婚后就成了黄脸婆。

很多时候 女性不愿意结婚的原因不仅仅是自己生活质量的走低,也是自己自我价值意义的丧失。

嫁到一个家庭里,每天日复一日的做家务不仅不会得到支持,还会被当作理所当然,"不就是做个家务吗?""不就是生个孩子吗?"当女性对家庭的牺牲奉献不被珍惜和体谅,不仅连实际的关照分担都没有,起码的尊重也丧失了。

而目前中国大多数上一辈的男人们,都是在家里可以什么家务都不做,对女人指指点点,甚至出轨家暴频频发生。

然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导向又是让女人隐忍、宽容、妥协。

新一代的女性们拥有了在事业上更加平等的地位,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她们宁愿选择独善其身的生活,也不愿意嫁到一个只想着剥削自己的家里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下一代上,把自己的一生都栽进去。

而男性在婚恋市场上,就算离了婚也是抢手货,损失比女性小了许多。

老婆可以换一个,而一个已婚已育的女人遭遇家庭破裂,要面对的事业、生活、家庭的挑战要多得多。

如果说国内的男青年还想着回家之后可以出轨、家暴,可以大摇大摆的对女性的牺牲颐指气使,对女性加上理所当然做家务和生育的标签,以为可以不用对家庭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得到一个免费的老妈子、子宫,那么将会有更多的女性宁愿独身也不愿投入到婚姻之中。

没有谁是傻瓜,让自己跳入一个深渊火坑无理由的燃烧自己。

02

两代人的矛盾点:面对催婚,没有爱情的婚姻增加

当下的父母们,对婚姻的看重还是非常高的。不少传统家庭并不接受丁克、不婚等一些新型的生活方式。

很多年轻人受到长辈们的催促和压力,找一个并不爱的人结婚搭伙过日子,一下跌进不可收拾的深渊。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家长们舒服了,苦了小孩。

从相亲盛行开始,男女的恋爱就像是一场商品的交易,货比三家,权衡利弊,根本上丧失了婚姻的本质——婚姻不再是爱情的最高殿堂,而是一个放置自私的容器。

我们彼此都想着从婚姻中攫取什么,是利益还是对自己的好处,而缺少了对组建一个家庭的奉献与责任。

婚姻的意义本是美好的,然而我们一遍一遍的曲解了它的意义。

为了社会上的风俗和传统老旧的眼光,我们明明知道它们是愚昧的,却仍然脆弱的不敢做对抗,还是因为外界的指点一头栽进了婚姻这座围城。

在这样的婚姻大环境下,我们很难确定,那些为了摆脱焦虑而马上投身婚姻的人是否获得了幸福。

是的,孝顺就要传宗接代,孝顺就要生小孩结婚,女人30就是剩女了,男人出轨没关系,可以容忍,女人生小孩哪有那么痛苦,那么多生的都生了。

这一系列的认同明明是封闭残余的糟粕,却为什么没有人站起来反抗和质疑?

希望更多的男性是出于对女性的尊重和珍惜,愿意为家庭分担而不是天经地义的做撒手掌柜而步入婚姻,也希望更多的女性可以懂得反抗和争取自己的权益,要嫁给幸福,不要嫁给深渊。

一个没有幸福,不被珍惜的家庭,就算是获得了外界贤良的名声,那这一生珍贵的青春也都付之一炬了。

我更希望社会对年轻人的婚恋观和生活方式的追求可以更加的多元化,让步入婚姻的人懂得包容和经营婚姻,过的越来越幸福。

也希望不想结婚的那些人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每个人的人生由自己主宰,无论别人是如何指指点点,自己的意愿和快乐才是真正真实的。

追求智慧,追求进步,和传统观念的冲突并不是可耻的。

不结婚也可以孝顺父母,不结婚也可以实现作为女性的价值。

已经是2020年了,还是有那样多的人没有醒来。

我想还是要引用鲁迅先生那句话:向来如此,便对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