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宗紹定六年,宋蒙雙方聯手圍困蔡州,最終一戰滅金,宋軍由江海、孟珙率兩萬餘宋軍,自京湖地區北上攻取蔡州,金哀宗自縊而亡,金末帝死於亂兵之中,金國的滅亡,宣告了蒙金戰爭的結束,也宣告了宋蒙戰爭的開始。

後世一直在爭論,南宋和蒙古聯盟是自尋死路,重蹈了海上之盟的覆轍,也就是聯金滅遼,最後導致金國直接把北宋也滅了,前車之鑑啊,南宋朝堂也是爭論得不可開交,是聯蒙還是聯金,這成爲南宋的一道難題。

但是我要說的是,南宋在紹定六年,徹底敲定了聯蒙滅金的計劃,並不是錯誤的,可以說利大於弊,聯蒙滅金和聯金滅遼的具體情況,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首先金國的態度可謂是影響南宋的決策,那麼在金國面對蒙古處於劣勢時,給南宋傳到出的是什麼態度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只要金國還有一口氣,首選的絕不是聯合南宋共同對抗蒙古,而是從南宋身上咬下一口肉,只有才“將死”之時纔會假意和南宋聯合。

這基本上就是從金宣宗時期開始的策略,金宣宗南遷汴京後,爲了補充國力,大舉征討南宋,希望向南擴張,以彌補和蒙古交戰時的損失,但是金宣宗時期主導的南征,非但沒有取得預想的戰果,反而是讓宋軍打出了氣勢,算是給了南宋練兵的機會。

金宣宗時期的錯誤決策造成的結果就是,讓南宋支持聯金抗蒙的聲音備受打壓,畢竟你想聯盟,也要看人家的意思啊,可以說在金宣宗時期,的確是宋金聯合最佳的時機,金國尚有餘力,如果有南宋在後發提供錢糧支撐,未必不可也蒙古一戰,只是金宣宗時期定下的基調,讓宋金聯盟缺乏根基。

而到了金哀宗時期,哪怕是金廷已經從汴京逃亡,先後遷都歸德府和蔡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和汝南,一路逃亡的金哀宗也是沒有放下姿態和南宋聯合,其先後授意武仙和粘哥完展趁機攻取南宋的川蜀漢中之地。

武仙這個人,我之前提過,曾是金哀宗被圍蔡州時,最後實力可以救援蔡州的地方勢力,但是他提出了西取蜀地,立爲根基的計劃,金哀宗也只能支持,但是武仙最終被孟珙所擊敗。

《金史.哀宗本紀》八月癸酉朔,以秦州元帥粘哥完展權參知政事,行省事於陝西。諭以蠟書,期九月中徵兵上會於饒豐關,欲出宋不意,以取興元。

同時,已經逃到蔡州,奄奄一息的金哀宗也並沒有把所有希望都壓在武仙身上,他授意粘哥完展調集兵力,趁南宋不備,一舉攻取興元,大概就是今天的漢中市一帶,當時的粘哥完展所部大致在今天的天水市。

可見即便金國早已是危亡在即,但是隻要還有一絲可能,金國的決策就不會是聯合南宋對抗蒙古,而是攻佔宋境,以圖後舉。

這也是金國地理位置決定了,加在南宋和蒙古之間,即便宋金聯合,金國還是要獨自面對大部分的軍事壓力,想要南宋大舉北征也不太現實,同時隨着和蒙古的戰爭中越發處於劣勢,金國也是急於擺脫困境,那麼西進奪取蜀地是一個絕佳的選擇,既可以把戰火引向南宋,也可以找到一個穩固的根據地,不僅可以延續國祚,也可以伺機而動。

所以說這些都導致宋金聯盟缺乏足夠的基礎,不能一直寄希望於南宋熱臉貼冷不屁股吧。

而反觀南宋這一方面,對待聯蒙還是聯金,決策上是很慎重的,在蒙金戰爭大部分時間,只要金國不主動招惹南宋,南宋都是保持各不相幫狀態的,對於蒙古借道攻金的請求,南宋也都是拒絕,所以拖雷曾經強行攻入宋境,由漢水東下進入河南地界,隨後就爆發了三峯山之戰,金軍大潰。

要說南宋在決策上有什麼問題,可能在派兵圍攻汴京的事情上有待考量。

《宋史.理宗本紀》時宋與大元兵合圍汴京,金主奔歸德府,尋奔蔡州,大元再遣使議攻金,史嵩之以鄒伸之報謝。

也就是三峯山之戰後,南宋曾派兵聯合蒙古圍攻汴京,即今天的河南開封,這個是沒有必要的,畢竟此時金國雖然衰亡在即,但是也必要幫助蒙古踹金國一腳,南宋要做的就是一點,休養民力,整兵備戰。

除此之外,南宋做的也沒什麼錯誤的事情了,本來內部對於聯金抗蒙就有分歧,加上金國作死的行爲,國仇家恨之下,南宋沒有采取聯金的策略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意思的是,金哀宗在徹底絕望的時候,做過最後一次嘗試,那就是派人去南宋,尋求聯合,金哀宗還說過這些話,“宋人負朕深矣。朕自即位以來,戒飭邊將無犯南界。邊臣有自請征討者,未嘗不切責之。”

也就是南宋辜負他了,說的話也是扯淡了,說沒有侵犯南宋邊疆,當初也不知道是誰覬覦南宋的川蜀之地了,這可以說是金哀宗在蔡州絕望的低吼了,真的是沒有別的辦法了,蔡州一城之地絕不會成爲扭轉蒙金戰局的關鍵,需要外援,但是唯一外援南宋表示沒興趣。

蔡州被圍,金國想向南宋傳達脣亡齒寒之意,可是他們沒有考慮到底是,當時的金國已經不具備“脣”的地位了,若是南宋在當時選擇聯金,那麼無異於直接和蒙古開戰,這不利於南宋備戰計劃,而且就散擊敗了蒙古,國力衰微的金國能夠給南宋提供足夠的庇護嗎?答案是完全不可能。

所以在紹定六年,南宋敲定聯蒙滅金的策略時,南宋做的不是選擇題,因爲已經不存在聯金抗蒙的空間了,金國滅亡在即,金國尚有聯合價值的時候,南宋內部還可以爭論一下,但是當金國已經幾乎名存實亡的時候,誰還會支持聯合金國。

《孟少保神道碑》公言:“倘國家事力有餘,則兵糧可勿與,其次當權以濟事,不然金滅無厭,將及我矣。 ”

孟珙對於當時的局勢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也就是說,面對蒙古即將滅金的局面,南宋沒有坐視不理的實力,假如南宋有足夠的實力擊敗蒙古,那麼的確可以按兵不動,擇機而動,但是顯然蒙古滅金後是不會停止征伐的。

所以既然蒙古滅金是大勢所趨,南宋要做的就不是坐觀成敗,而是要主動進攻,一來是向蒙古展現軍力,令蒙古不輕視南宋,二來是主動攻金,獲取足夠的戰略防禦空間。

最終南宋選擇了聯蒙滅金的策略,由江海、孟珙有京湖之地率兵兩萬北上,於蒙古大軍合圍蔡州,蔡州沒有外援,城內缺糧,軍無鬥志,金國的結局已經註定了。

《金史.哀宗本紀》十二月甲戌,盡籍民丁防守,括婦人壯捷者假男子衣冠,運大石。

《宋史.孟珙傳》金人驅其老稚熬爲油,號「人油包」,人不堪其楚,珙遣道士說止之。

蔡州城內老弱婦孺都被金人徵調守城了,更爲殘忍的是用老人小孩熬油,在宋蒙聯軍攻城時用以燙傷攻城將士,可以說蔡州成爲了人間煉獄。

對於蔡州之戰,《元史》中記載是傾向於宋軍沒有起到太大作用的,整體上的定位就是,宋軍是幫助蒙軍攻城的,是來打下手的,不過從《金史》中可以印證,首先攻入蔡州城的是宋軍。

《金史.哀宗本紀》亟出捍敵,而南面已立幟。俄頃,四面呼聲震天地。南面守者棄門,大軍入,與城中軍巷戰,城中軍不能御。

孟珙率部首先攻入了南門,因爲當時宋蒙雙方爲了避免誤傷,所以劃分了各自的轄區,南門是歸宋軍圍攻的,入城後於金軍巷戰,同時打開西門,蒙軍得以入城,之後就是金軍殘部在巷戰中就逐漸被消滅了,金哀宗自縊,末帝戰死於亂軍中,金國滅亡。

有意思的是,蔡州之戰,宋蒙雙方滅金後,瓜分了錢糧,所作出的態度。

《宋史.理宗本紀》命王旻守隨州,王安國守棗陽,蔣成守光化,楊恢守均,並益兵飭備,經理唐、鄧屯田。

《元史.塔察兒》塔察兒留中原,分兵屯守黃河上游,阻遏宋朝軍隊。

可見宋蒙雙方都知道對方的心思,南宋是積極整兵備戰,知道滅金後,很快就是和蒙軍交戰,而蒙古則是有意防備宋軍可能的北伐行動,打蔡州時尚能同心協力,但是金國一滅,雙方都知道,對方成爲了自己的下一個對手,從這一點來看,也能看出,南宋執行聯盟滅金的策略,並不是糊塗,南宋也深知滅金後,必然要面對蒙古南下,但是南宋已經別無選擇。

總的來說,蒙、金、南宋三方對峙局面的發展,金國的決策影響甚大,其作死般的選擇了兩下作戰,不僅徒耗兵力,還將南宋推到了對立面,南宋想要和金國聯盟的機會都沒有,直到金哀宗逃難到蔡州,大勢已去的金國已經不具備和南宋聯合的資本,亡國也是自己作出來的。

參考資料《宋史.理宗本紀》《宋史.孟珙傳》《孟少保神道碑》《金史.哀宗本紀》《元史.太宗本紀》《元史.塔察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