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一部抗戰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播出後,劇中人物特點鮮明的“炮灰團”,給觀衆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那麼,劇中“團長”龍文章的人物原型是誰呢?

請記住,他的名字叫劉放吾,時任中國遠征軍新編38師113團團長。

劉放吾是湖南郴州桂陽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後來一直在孫立人的手下效力,是孫立人將軍的得力干將。

1942年的仁安羌大捷中,主力就是劉放吾的113團,這場戰鬥異常激烈,劉放吾三次攻陷了日軍陣地,又三次失守,最後硬是以血肉之軀,取得了一場慘烈的勝利!

這次戰鬥,劉放吾率隊殲滅日軍1200多人,解救了英軍7000多人,還有美國傳教士、各國新聞記者500多人,震驚了世界。

仁安羌大捷的歷史意義,不僅僅在於這是中國遠征軍取得的第一場勝利,也是自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在境外擊敗日軍,而且,因解救了衆多國際社會的人士,讓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因此,劉放吾團長也憑藉這次勝利,晉升爲陸軍少將。

然而,劉放吾本人卻很不願意提及這段往事,因爲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的兄弟太多,正如他在日記中所感慨的:“可憐河邊無定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因爲太低調,久而久之,劉放吾的英雄事蹟也漸漸被人遺忘,估計就連劉放吾本人也沒想到,自己的這段英雄經歷,後來竟然被人“偷了去”!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上世紀50年代,當年在仁安羌大捷中被救出來的一名英國士兵菲士廷,已經成了大官,想找到當年的那位中國將軍,表示感謝。

當時,劉放吾已經去了美國生活,對此事自然毫不知情,結果被小人鑽了空子。

一個叫林彥章的人,竟冒充劉放吾,靠着道聽途說來的一些故事,成功騙取了菲士廷的信任,悠哉遊哉地過了十幾年,一直到1963年,這個冒牌的“劉放吾”才露出馬腳,被捕入獄。

那麼,此時真正的劉放吾又在幹什麼呢?

原來,由於受到孫立人“兵變”案的牽連,劉放吾被迫退役,生活艱難,他雖然幾度向上級求助,但都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劉放吾只好移居美國,投靠好友。

在美國,劉放吾的生活很平淡,對當年的仁安羌大捷隻字不提,沒有人知道他的那段輝煌往事。

直到1992年,英國撒切爾夫人訪美時,專門要求面見劉放吾,這才讓這位隱居多年的中國將軍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

當時,劉放吾已經是93歲高齡,還坐着輪椅,撒切爾夫人一見到他,立刻過去蹲下來跟他握手,這張照片(上圖),也迅速傳遍了美國,連美國總統布什也向他表示慰問。

在仁安羌大捷50週年紀念時,布什總統還特地向劉放吾表示了感謝,說:“在仁安羌大捷50週年之際,我願再次代表國家,感謝您解救500名美國記者、傳教士及數千名英軍的英勇行爲。”

兩年後,1994年6月29日,劉放吾將軍在洛杉磯病逝,享年95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