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河北省與河南省、山東省之間,行政區劃的變化。其實,河北省幾乎和周邊的省份、地區都發生過區劃調整。今天,我們聊聊河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之間的區劃問題。河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淵源很深,1962年,河北省的商都縣被劃入了內蒙古自治區。那麼,商都縣爲何劃入了內蒙古呢?今天,我們聊聊這個故事。


商都縣位於河北省與內蒙古的交界地區,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的烏蘭察布市。其實,我國北部各省的行政區劃調整,都與內蒙古自治區有很大的關係。我們需要首先聊聊內蒙古地區的歷史發展,然後再聊商都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內蒙古地區一直是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政權反覆拉鋸的地區。

在中原王朝強盛的時期,會控制內蒙古草原,從而拱衛華北、西北等地的安全,因爲,在內蒙古地區,出現了很多農耕文化的遺蹟。但是,中原王朝陷入內戰或者衰敗以後,北方遊牧政權又會重新控制內蒙古草原,從而威脅中原王朝的關中地區、三晉地區。從秦漢時期一直到明朝,千百年來,這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清朝屬於東北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在清朝入關之前,已經控制了整個東北地區。蒙古各部中,基本上都已經與清朝達成了聯盟。因此,清朝剛剛入關的以後,已經解決了蒙古各部與中原王朝對抗的問題。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清朝沒有在內蒙古地區建立行政區劃,繼續保留蒙古各部的模式。


在中原地區,清朝繼續沿用明朝的行省制度,並且進一步的完善,從“大明兩京一十三省”變成了“大清內陸十八行省。”清朝剛剛滅亡的時候,著名的十八星旗就是這麼來的。但是在西北、東北和內蒙古地區,清朝卻沒有設立行政區劃,清朝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力很差。在清朝統治的前期,這些問題並不明顯。但是進入清朝統治後期以後,西方列強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並且開始窺視清朝的北部疆土。在這樣的危機情況下,清朝先後在西北、東北建立了行省,至於內蒙古地區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仍沒有行省制度。

在清朝統治的末期,清朝北部地區的門戶已經開放,商業貿易非常頻繁,出現了“想發財,上七臺”的說法。七臺說的是七臺鎮,而七臺鎮是商都縣的所在地。商都縣位於直隸省與內蒙古地區的交界地帶,當時的商業貿易很發達,不愧被稱爲“商都。”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全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各路軍閥都忙着打仗,根本沒有人理會行政區劃的問題。


一轉眼到了北伐戰爭時期,當時的政權鑑於華北地區的局勢,在北方建立了熱河省、綏遠省、察哈爾省和寧夏省,俗稱爲塞北四省。當時,商都縣隸屬於察哈爾省的察北專區。這樣的模式持續了20多年,在建國以後,隨着全國局勢的全面穩定,我國開始了恢復生產和發展經濟的工作。50年份前期,鑑於各地區行政區劃錯亂的問題,我國開始了大規模調整行政區劃。在塞北四省中,察哈爾省被第一個撤銷。

隨後,察哈爾省的管轄區,分別劃入了河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早在1947年就已經成立了,但是,當時的管轄區只有內蒙古的東部。由於沒有規模太大的城市,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曾經留在了張家口市。請注意,張家口市曾經是察哈爾省的省會,但是察哈爾省撤銷以後,張家口地區已經劃分給了河北省。換而言之,內蒙古的首府設立在河北省境內。察哈爾省撤銷的時候,商都縣劃入了河北省,隸屬於張家口地區管理。


其實,商都縣隸屬於張家口以後,出現了各方面的問題。當時的交通、通訊等條件並不好,商都縣前往張家口市區,距離在200公里以上,按照當時的條件,前往市區非常困難。與之相比,商都縣前往烏蘭察布盟的距離則比較近,而且交通相對便利。經過10年左右的反覆考量,商都縣留在河北省並不合適,出現了各方面的問題。因此在1962年,河北省張家口地區的商都縣,劃分給了內蒙古烏蘭察布盟。

從1952年,察哈爾省撤銷,商都縣隸屬於河北省。到1962年,劃入內蒙古自治區,大約只在河北省停留了10年時間。商都縣劃入了內蒙古以後,河北省北部的行政區劃基本穩定,再加上南部和東南部的區劃已經確定,河北省開始與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上演反覆區劃調整。關於河北省行政區劃的問題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從各方面來說,河北省堪稱是行政區劃變化最大的省份之一。


我們可以看一下40年代的河北省地圖和60年代的河北省地圖,大家肯定會發現巨大的變化。東南西北中各個地區的區劃,都發生變化。河北省與周邊的河南省、山東省、山西省、遼寧省等都發生了行政區劃調整。此外,河北省的省會城市位置也在不斷的變化,大名、保定、天津、北平、石家莊等城市,都曾做過河北省的省會。河北省一系列變化,僅僅是我國近現代歷史的一個縮影,同時也見證了我國一步步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