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遂這時候挺身而出,向平原君自薦,平原君說:“有才華的人就像利器裝在布袋裏,不時就會顯露出來,你在我這裏待了三年,可見你沒什麼才華”,毛遂說:“那平原君可以試試把我放進布袋裏”,這也是後來成語脫穎而出的由來。可不久之後燕國攻打趙國,平原君立馬想到了勇敢機智的毛遂,便讓毛遂去指揮戰事。

大家好,我們的星河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毛遂在歷史的長河中只留下了自薦的大名,所以毛遂被定性爲一個勇敢的人,可沒有一個人的性格是單面的,毛遂也有他的退卻,如果想了解全面的毛遂,那就來看看他的生平經歷和最終結局吧。毛遂的自薦成全了自己,可後來的毛遂更多的是自慚,最終拔劍自刎。
毛遂出生於趙國,是雞澤人,這個村子以毛姓爲主,一代偉人毛主席其實就是毛遂的後代,這不是憑空猜測,毛氏研究會親自認定了毛遂是毛主席的第二十二世祖。
毛遂自小就非常聰明,只是奈何家境貧困,父親又早早離世,母親爲了餬口很少管教毛遂,導致毛遂漸漸地不務正業,白白浪費了他的聰明才智。長大後的毛遂成了個徹頭徹腳的小地痞,每天就喜歡喝酒賭博,做做白日夢, 毛遂的母親被這樣子的毛遂折騰的一病不起,不久後就離世了。
母親去世後,毛遂甚至都沒有錢去下葬母親,只能去找舅舅借錢。然而借到錢的毛遂賭癮又上來了,他在賭場把母親的棺材錢賠了個精光,最後只能拿草蓆把母親裹住,在荒野地隨便埋了。舅舅聽說後,把毛遂罵的羞愧難當,自此毛遂改變了心性,不再遊手好閒,而是去到處拜師學習,並娶妻生子,過上了比較穩當的生活。
浪子回頭的毛遂有着真才實學,他選擇了投靠趙國的平原君,成爲了平原君的門客。毛遂在平原君門下一直沒有地方顯露他的才能,平原君也沒正眼瞧過毛遂,就這樣過了三年,毛遂終於等來了機會。秦國包圍了趙國,趙國別無他法,只能找一些說客去楚國,說服楚國和趙國一起抵抗秦國。於是平原君挑選了十九個能文能武的人,想湊個整數,可就是想不出誰還可以擔此重任。
毛遂這時候挺身而出,向平原君自薦,平原君說:“有才華的人就像利器裝在布袋裏,不時就會顯露出來,你在我這裏待了三年,可見你沒什麼才華”,毛遂說:“那平原君可以試試把我放進布袋裏”,這也是後來成語脫穎而出的由來。平原君雖然有些不信任毛遂,但還是用毛遂湊了個整數,一起動身前往楚國。在說服楚國國君的過程中,平原君前言不但後語,沒有任何說服力,這時候毛遂便挺身而出,用自己高超的口才說服了楚國國君,實現了趙楚聯合。
這就是衆所周知的毛遂自薦了,而毛遂自薦之後呢?毛遂是不是走上了人生巔峯呢?毛遂自薦之後確實在趙國名聲大起,成爲了平原君的上客。可不久之後燕國攻打趙國,平原君立馬想到了勇敢機智的毛遂,便讓毛遂去指揮戰事。毛遂當然清楚自己擅長的是口上功夫,對於帶兵打仗他可不敢貿然嘗試,只得一再推脫,從當初的自薦變爲自慚。可在平原君心裏,毛遂簡直是個無所不能的全才,平原君認爲毛遂這樣做只是藉口推辭罷了,便堅持讓毛遂出戰。
在戰場上毛遂談古論今的本事毫無用處,儘管毛遂用盡了全力,也沒有打贏。戰敗之後的毛遂非常慚愧,便在家鄉找了一個偏僻的地方,拔劍自刎了。
毛遂的一生有過輝煌,但最終卻淪爲悲劇,真是讓人唏噓不已。毛遂的悲劇是誰造成的呢?是毛遂的自薦,是毛遂的自慚,還是趙王重視人才,這些似乎都不是直接原因,可又是因爲這些因素混雜在一起才最終導致了這場悲劇。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