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王子
秋瑾爲大家所熟知,是因爲她革命志士的身份。1907年夏天,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消息傳來,秋瑾拒絕了一切讓她離開紹興的勸告,認爲 “革命要流血纔會成功”,留下“秋風秋雨愁煞人”的遺書,慷慨赴死,時年32歲。
圖/秋瑾慷慨赴死
除了女革命家身份以外,秋瑾還是一位傑出的女性運動家。
01不愛紅裝愛武裝
秋瑾家境優越,自曾祖父起世代爲官,在她幼時,中國正逐漸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國門被迫打開,亡國滅種的危機向古老的中華帝國襲來,社會變革風起雲湧,新舊思想衝擊更迭。
雖然她接受的是傳統的四書五經的教育,但是除了“子曰”之外,她對古今英雄豪傑的故事更爲感興趣,曾寫下“莫重男兒薄女兒,始信英雄亦有雌”的詩句,以花木蘭爲人生榜樣,可見其志向。與此同時,在大部分女性還藏於深閨之中與針線刺繡相伴時,她卻愛上了習武,儘管是“纏小腳”陋習的受害者,秋瑾並沒有放棄,而是每天堅持練習騎馬射箭,雙腳被磨得鮮血直流也在所不惜。就這樣,秋瑾度過了她的少女時期。
圖/不愛紅裝愛武裝
02倡女權
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迫害不僅侷限於身體上的變態審美: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露來玉指纖纖軟,行處金蓮步步嬌......更爲殘酷的是對精神上的壓榨,女子無才便是德、夫爲妻綱、婚姻大事全憑父母做主,遺害千年。
儘管秋瑾的思想前衛,認爲婚姻需得兩情相悅,自由自主不因親,但她仍舊沒有擺脫被包辦婚姻的命運。成年後她的父親爲她尋了一個所謂的好人家,王廷鈞家財萬貫也步入仕途,可爲秋瑾提供優厚的物質條件,但在思想和作風上他仍舊是封建時代男性那一派,與秋瑾格格不入。
秋瑾在北京期間接觸到了許多先進婦女,與吳芝瑛義結金蘭,結識京師大學堂日語教習服部宇之吉的妻子服部繁子,此時的她經常女扮男裝,身着西裝洋服。服部繁子詢問秋瑾緣由?秋瑾答道:“太太您是知道的,在中國是男子強,女子弱,女子受壓迫。我要成爲男人一樣的強者,所以我要先從外貌上像個男人,再從心理也成爲男人。”
1904年5月,秋瑾不顧世俗的眼光,擺脫家庭束縛,東渡日本考察女學。留學後她接觸到了系統的西方知識,也看到了不同國家的女性地位。撰寫了《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一文痛斥喫人封建禮教,揭露中國婦女受到的不平等的待遇,淪爲男子玩物、奴隸,提倡男女平權。
03興女學
秋瑾歸國後大力興辦報刊、學校,在紹興創辦大通學堂和女校。1907年初,秋瑾主持創辦的《中國女報》在上海問世,於《敬告姊妹們》一文中提倡:女子要有志氣,謀求自立,志向更爲遠大的就努力建功立業,使得中外稱揚,通國敬慕。“ 這樣美麗的世界,難道我諸姊妹,真個安於牛馬奴隸的生涯不可自拔嗎?”。在女報發刊詞中主張“況恢復人類應得之權利,是則取我主權,已遊刃有餘。 還以助男子,共爭主權於異族,不亦我女子之天職乎?盡我天職, 以效祖國。凡我女子志願所及,即我女子權力所及,當仁不讓,夫何吝於先着鞭?”,在提倡男女平權的基礎上,多了不拘性別共同報效祖國的愛國精神。
圖/《中國女報》
秋瑾的偉大不僅在於宣傳追求男女平權的思想,更在於她把精神追求進化爲實實在在的社會實踐,併爲此奮鬥一生。
參考文獻:
(1)秋瑾婦女解放思想研究
(2)從《中國女報》解讀秋瑾的女性解放思想
(3)關於秋瑾女子教育與女權思想之研究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