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潔華街邊美食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劉邦稱帝后,有一句名言,也正是這句名言奠定了漢初三傑的位置,他們分別是後勤保障之蕭何,謀士無雙之張良,戰無不勝之韓信。而在這三者之中,韓信的作用無疑最大。至於理由,且聽我細細道來。
大家可能覺得,劉邦戰勝項羽的過程中,韓信、蕭何、張良三人發揮的作用應該是差不多的,至少不會相差太多。如果在一般情況下,確實如此,然而劉邦的敵人可是項羽。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那就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徒勞的”。而項羽就是那絕對實力。
且看項羽出道以後的戰績。
一、鉅鹿之戰,項羽以數萬楚兵打敗有着四十萬之多的秦軍
鉅鹿之戰,算是滅秦之前的最後一戰。在這場戰鬥中,章邯兵二十萬,王離兵二十萬,總計四十萬。而項羽,史書上記載僅幾萬大軍。就是在這樣懸殊的實力差距下,項羽愣是俘虜了王離,逼得章邯投降。要知道,就連項羽的叔父項梁,都死在了秦軍的手裏。
二、彭城之戰,劉邦花費良久積攢起來的實力被消耗殆盡
彭城一戰,劉邦佔據着項羽的老巢彭城,和項羽展開戰鬥。誰曾想,擁有五十六萬大軍的劉邦會如此不堪一擊,幾乎沒有做出什麼抵抗就被項羽打得幾乎全滅。這其中固然有劉邦情敵的因素在裏面,但又何嘗不是突出了項羽之猛呢?
那麼我又爲什麼說項羽天賦異稟呢?
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描述:項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要學兵法,結果項梁教他兵法,他學了一會就又不學了,史書記載爲“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項羽並沒有經過系統的兵法研究。這也是我說項羽天賦異稟的原因。
如果說項羽是那正面,那麼韓信就是他的反面。項羽是力的代表,韓信是智的代表。和項羽一樣,韓信出道以來,打得基本上也是以少勝多的戰役。不過和項羽不同的是,韓信勝利靠的是謀略,而項羽勝利靠的更多的是力量。
一、井陘之戰,韓信以少勝多,賣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韓信兵數萬,趙王兵二十萬,於井陘展開決戰。韓信一面派出部隊擺出沒有退路的絕陣,誘敵深入,一面又派出小分隊前去地方大本營插上漢軍旗子。
趙軍果然中計,傾巢出動攻打韓信。因爲韓信軍沒有退路,激發出了無窮的潛力,佔據優勢的趙軍一時間竟然無法獲勝。無奈之下,趙軍只好返回營地,結果卻看見營地上已經插滿了漢軍的旗子。趙軍以爲大本營已經被敵人擊潰,紛紛潰逃。就這樣,韓信以極少的兵力拿下了趙國。
二、濰水之戰,韓信殺死項羽手下大將龍且,使得項羽心生懼意
濰水之戰,韓信以退爲進,誘龍且過河,趁其過河之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龍且死後,項羽驚恐,派人前來遊說韓信。至此,勝利的天平逐漸向劉邦傾斜。而且在劉邦和項羽對抗的過程中,一直是韓信出兵抵抗住了項羽,才使得劉邦又喘息的機會。
這也是爲何明明是劉邦打敗的項羽,後人卻喜歡吹韓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