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种迷惑手段终于让希特勒对盟军登陆的方向和时间都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他以为盟军在英国东南部已集结了九十多个师的兵力,准备在七月进攻加莱,因此他把德军最精锐的军队都集中于加莱地区,设置了六公里纵深的防御地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盟军为了配合东线苏军的进攻,全面打击法西斯的军事力量,决定开辟第二战场,为此,盟军制订了代号为“霸王”的作战计划,准备在法国的诺曼底海岸登陆,突破德军沿海防线。

“暗度陈仓”诺曼底登陆——“瞒天过海”蒙骗德军
继法西斯在苏联遭到痛击之后,整个战争形势表明,法西斯的灭亡已为期不远了。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谈,主要讨论了关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会议拟定了关于将德军消灭的计划,并就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达成默契。
为了开辟第二战场,三国决定实施名为“霸王”的作战计划。三国商定,“霸王”战役应于第二年六月发动,于是,一个使德军陷入两面作战局面、加速其失败进程的大战役发动了,它也是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诺曼底登陆战”。
这一年的圣诞节前夕,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广播演说,宣布任命艾森豪威尔为西北欧盟国远征军的最高统帅,负责指挥“霸王”战役;英国的泰德空军上将为副统帅;蒙哥马利为英军地面部队司令;美国的布莱德雷为美军地面部队司令。
1944年1月14日,艾森豪威尔飞抵伦敦,成立了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全面展开“霸王”战役的准备工作。
艾森豪威尔到达伦敦后,开始对战役作强化准备。那时,关于“霸王”战役的作战计划,由英国摩根中将领导的一个特种联合作战计划小组建议以诺曼底为登陆地点,不过,最初的计划是以一个师的登陆兵力为基准。艾森豪威尔和奉命担任英军地面部队司令的蒙哥马利对从诺曼底登陆的作战计划仔细研究后,决定将登陆兵力增加到五个师。
登陆的时间、地点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准备工作。由于诺曼底地区没有海港,为保证顺利登陆,必须构筑大型人工海港,以便船舶停靠。英国海空工程专家经过反复研究,发明出一种预制的海港堤岸。这种预制的堤是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巨大空心块,准备登陆时,由船只拖到诺曼底海滩上,拼接成一道道堤岸,然后,拔出空心块的塞子,使之沉到海底。
由于这种混凝土块又高又大,沉到三十英尺深的海底后,还能露出海面三十英尺,足够船舶停靠之用。盟军一共铸造了两百多块各种形状的空心块,其中最大的有六十英尺高、五十五英尺宽、两百英尺长、重达六千吨。
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盟军已悄悄地为诺曼底登陆战役集结了两百八十八万人的兵力,其中,陆军三十六个师,约一百五十万人;空军飞机约一万四千架,其中轰炸机五千八百架,战斗机四千九百架,运输机三千架;海军各型舰艇九千余艘,而德军在西线的地面部队共五十八个师,空军飞机五百余架,海军舰艇、鱼雷艇共两百余艘,其中在诺曼底第一线负责抗击盟军登陆的作战部队,只有六个师、三个独立团,仅九万多人。
德军根本没有想到盟军会选择诺曼底为登陆地点,他们一直以为盟军可能在加莱登陆,希特勒亲自确定的要构筑的防御阵地顺序是:加莱海滨、瑟堡要塞,诺曼底。由于把诺曼底放在所要构筑防御阵地的顺序的最后,因此,德军在诺曼底的防御力量相当薄弱。
之所以如此,这和盟军所采取的多种“以假乱真”迷惑德军的方法有关。
在准备诺曼底登陆时,美、英盟军在多佛港口虚设以巴顿将军为首的美军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并制造即将在加莱地区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的假象,在英国东海岸各港口设置大量假登陆艇、假物资器材堆积物,树立鲜明的上船和登陆准备标志;在已知的德军特务机关周围,建立了假的无线电网,适时发出假情报;突击上陆前夜,还在佯攻方向布伦地区施放模拟登陆舰队,用飞机投掷铝箔片,使德国在雷达荧光屏上将其判断成大群飞机,造成有护航机群掩护登陆的假象。
盟军重点轰炸加莱地区,整个登陆准备阶段,美、英盟军在加莱地区投下的炸弹吨数超过同期在诺曼底地区投弹量的两倍。此外,盟军情报部门还精心策划了一个欺骗敌人的行动,即通过制造假象证明英军地面部队司令官蒙哥马利己离开英国本土,到直布罗陀及阿尔及尔视察去了。
种种迷惑手段终于让希特勒对盟军登陆的方向和时间都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他以为盟军在英国东南部已集结了九十多个师的兵力,准备在七月进攻加莱,因此他把德军最精锐的军队都集中于加莱地区,设置了六公里纵深的防御地带;在加莱一带的海滩中又放置了大量障碍物和三道水雷区,而在诺曼底,希特勒却只部署了六个师、三个团的兵力,防御力量和构筑工事都很薄弱。德军在诺曼底海滩虽设有一些障碍物,但塞纳湾中并未敷设水雷。
6月5日是艾森豪威尔将军选定的登陆日。6月1日,美、英盟军负责登陆的五个步兵师的突击梯队在英国西南部十个主要港口开始上船,但自第二天起,登陆地区天气不断变化,海面上刮起了6级以上大风,不利于实施登陆作战,许多已在海上编队登陆艇上的士兵只好返回港口待命。这时,美国气象学博士、气象委员会主任斯塔格上校预报,从6日晨到8日之间将出现一个适合登陆的好天气。艾森豪威尔当机立断,下令于6月6日早晨6时30分登陆。
德军未能准确判断出盟军登陆的主攻方向及时间,更未重视六月初的这一气象变化对战局的影响,仍认为盟军不可能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登陆。
6日早晨,防守诺曼底的德军司令隆美尔根本不在德军司令部,他在前两天天气正恶劣时就放心大胆地回德国“休假”了;驻诺曼底的德军第七集团司令部也已下令军队解除戒备状态,召集所属指挥官到远离海滩的地方进行“图上作业”去了。
直至美、英盟军登陆的炮火打破了诺曼底的沉默和宁静,德军仍然错误地认为盟军攻击诺曼底只是一种牵制性的行动,仍将很大预备兵力控制在加菜地区。德军的这个判断,无疑有利于盟军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成功。
6日凌晨,英、美盟军三个空降兵师在两千多架轰炸机的支援下,搭乘两千三百多架飞机与八百多架滑翔机,在诺曼底海岸实施空降着陆,正式拉开诺曼底登陆战的序幕。由大批船舰运送的盟军登陆部队也开始在各个滩头强行登陆;一千多架飞机和海军大炮同时向德军防线猛轰。
尽管,在奥马哈滩的登陆战最为激烈,但盟军仍有三万四千人登上岸,伤亡仅二千人。
盟军在各登陆点肃清敌军后,迅速向前推进,截止当天夜晚,已有十三万余人成功上岸。六天以后,盟军占领了五个滩头,共计三十二万余人上岸,初步在八十公里正面、二十公里纵深建立了集团军统一的登陆场,至7月5日,登陆部队超过一百万人,并成功将大量武器、车辆和物资运送上岸。7月18日,登陆部队已增至三十六个师,约一百五十万人,各种车辆三十三万辆,作战物资约一百六十万吨。
盟军的登陆任务顺利完成了。
在美、英盟队突击上陆的较长时间内,德军统帅部未能查明盟军登陆作战的真实规模,仍认为盟军的主要突击方向是在加莱地区,所以,德军始终在加莱地区安排相当大的兵力,又加上当时德军的指挥系统相当混乱,内部又矛盾重重,部署在英吉利海峡沿岸的七个装甲师,表面上受隆美尔指挥,实际听命于专门用来控制隆美尔的西线总司令部及其装甲群的调度。
在盟军登陆后的一段时间内,德军竟没有一个装甲师对盟军发起反击。直到三天以后,德军装甲师才相继投入战斗。而这时,盟军早已在滩头站稳了脚跟。
当仓皇从德国赶回诺曼底的隆美尔再用急电请求希特勒调兵支援时,已经太迟了。盟军经过长时间的战略轰炸和反潜战斗,使德军完全丧失了制空权和制空权。希特勒鼓吹的“大西洋壁垒”彻底被打破,隆美尔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败阵而去。
诺曼底登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这次战役使盟军成功地在西线开辟了反法西斯的第二战场,与东线的苏军合作对德军形成东西合围之势,使德国被迫陷入其最不愿看到的“两线作战”的局面,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这次战役以后,盟军于7月25日开始向法国内陆大规模推进。一个月以后,在起义军和巴黎人民的配合下,盟军开进了巴黎,宣告了德国法西斯在西欧防线的全面崩溃。
“声东击西”布下疑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盟军为了配合东线苏军的进攻,全面打击法西斯的军事力量,决定开辟第二战场,为此,盟军制订了代号为“霸王”的作战计划,准备在法国的诺曼底海岸登陆,突破德军沿海防线。
要顺利进行这样一次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谈何容易!当时,驻守法国西北海岸的德军将领正是有“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元帅。他一上任就着手加强修建沿海的“大西洋壁垒”。他在沿海的浅滩设置了密集的钢筋水泥障碍物,在海滩上埋设了大量地雷,又在海岸上构筑了一座座炮台和碉堡。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和巩固的海防工事,盟军如何才能取胜呢?
为此,英国首相邱吉尔充分利用他的谍报机构,对德军施展了种种疑兵之计。他设立了一个叫作“伦敦控制小组”的机构,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伦敦控制小组”制订了名为“刚毅行动”的一整套欺骗敌人的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要把德军西线的九十个师的兵力,以及其空军和海军,吸引到离诺曼底海岸较远的各地去,因此,计划的重点是要使德军相信,盟军真正进攻的目标为加莱海岸。
英国煞有介事地派人员前往中立国去收购加莱海岸的详细地图,并假装有一支兵力达一百万人的集团军,驻在英国东南沿海一带,佯装准备进攻加莱地区。英国电影制片厂的布景师们制造了不少假的登陆艇,把它们从泰晤士河运到东南沿海,又用帆布制造了许多假建筑,如假弹药库、假医院、假兵营、假炮和假飞机等,用充气的橡胶,制造了一个装甲旅的假坦克,这些东西都“醒目”地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此外,英国建筑师还在多佛尔海岸显眼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加油船码头。
通过以上种种手段,果然骗过了德方。希特勒以为盟军在英国东南部已经集结了92至97个师的兵力,准备在七月进攻加莱,因此,他把德军最精锐的第十五集团军部署在加莱地区,而诺曼底只有一个装甲师驻防。
1944年6月5日,进攻诺曼底的日子终于到了。当时,驻防诺曼底的指挥官隆美尔正在德国的家里为妻子过生日,盟军进攻的消息令他措手不及,匆匆赶回法国前线,等他用急电请求希特勒调兵支援时,已为时已晚。一批批的盟军登陆部队,像怒潮一般涌上海岸,德军的“大西洋壁垒”被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