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的失利,損失慘重的中央紅軍不得不開始進行戰略轉移,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長征。
蘇區前四次反“圍剿”一直勝仗連連,爲何這次損失慘重?
那是因爲掌握軍隊指揮權的博古,盲目聽從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不切實際的指揮造成的,長征中在遵義會議後,博古失去了領導權,在以後長征行程中關於他的記載很少,那麼博古在遵義會議後去了哪裏?都在做些什麼工作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博古。
參加革命前,博古原叫秦邦憲,1907年生於江蘇無錫,1925年還是學生的秦邦憲參加了五卅運動,從而走上革命道路,同年成爲黨員,當時組織上要派一批優秀黨員去蘇聯學習,秦邦憲很榮幸的成爲其中的一員。
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秦邦憲給自己取了一個俄文名“博古諾夫”,後來他回國後,就化名“博古”,當初博古回國時,負責的是新聞宣傳工作,但數也沒有料到,這位外表普通的年輕人很快成爲我黨最高領導者。
1931年,由於顧順章的叛變,我黨在上海的地下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在向忠發被捕後,組織與共產國際遠東局商議後,由博古擔任我黨的最高負責人,這一年他只有24歲。
對於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理論水平很高的領導者,在危急關頭接受重任,博古在工作中也頗有建樹,帶領上海黨組織度過難關,但由於他沒有實戰經驗,也沒有軍事天賦,來到蘇區在獲得軍事指揮權後,盲目聽從李德的軍事指揮,令我軍在早期遭受巨大損失。
鑑於他的錯誤,遵義會議中,博古失去了軍事指揮權。
博古跟隨紅軍勝利完成長征,來到了陝北,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他與周公趕赴西安,經過一番努力,最終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爲以後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奠定基礎。
在軍事方面,博古的能力或許有缺陷,但他的組織和宣傳能力還是很不錯的,抗戰爆發前後,博古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後來歷任長江局組織部長和南方局組織部長,事實證明,他在組織宣傳方面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1941年,博古回到延安後,擔任新華通訊社社長,同年還創辦了《解放日報》,此後將大量心血都用於我黨的新聞宣傳事業中,另外他精通俄語,且有很高的理論水平,所以工作之餘還翻譯了很多馬列著作,爲馬列主義在全黨的宣傳、普及和理論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貢獻。
1946年,博古跟隨衆人來到重慶參加談判,在四月八日回延安途中,遭遇飛機失事遇難,時年39歲,博古不但是我黨早期領導人之一,也是中國新聞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所以他的犧牲是我黨的巨大損失。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