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愛戀而言,如果說童年時最美好是純真,青年時最美好的是熱烈,成年時最美好的是相戀,老年時最美好的是相扶,那麼少年時最美好的便是朦朧。

少年時的愛戀是青澀的,就像冬日裏籠罩在近前的那一層淡淡的霧氣,若有似無,但太陽卻在這一層淡淡的薄紗中變得唯美夢幻了起來,讓人們總是在往後的日子裏追憶感慨,微微一笑。

巖井俊二的《情書》將這種少年時愛戀的朦朧展現到極致。

唯美,可以說是我看到這部電影最直觀的感受。

整個電影以東方獨有的婉約含蓄又不失唯美的手法呈現出來,不管是電影場景的設置,人物心理細節的表現,燈光的效果還是音樂的選擇銜接都是如此,就像一片小小的羽毛飄落在平靜的水面上蕩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惹得人的心癢癢的,忍不住探究到底。

《情書》的故事情節很簡單,通過渡邊博子和女樹的來往信件中一點點剖開中學時代男樹的情感故事,男樹將自己對女樹的暗戀隱藏得很深很深,一丁點兒的痕跡都沒有流露出來,還會常常捉弄女樹,給女樹留下調皮搗蛋鬼的印象。

或許,男樹已經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女樹的喜歡吧,但是女樹並沒有接收到。

人物細膩的情感通過電影鏡頭和場景的轉換娓娓道來,讓你感受那個因登山事故不幸去世的男樹與同名同姓的同班女生的情感片段,細膩地向觀衆道出男樹內心深處的東西。

初戀,是美的,不管有沒有遺憾,這是青少年邁向成長的一塊里程碑,是自己內心掙扎的源頭,也是以後愛戀的藍本。

電影以男樹現在未婚妻渡邊博子和他初戀對象的信件來往追憶這位亡人,在雪花飄落、茫茫雪國的世界裏,情書就這樣展開敘述。

電影裏有一個場景我一直念念不忘,那是男樹和女樹一同在圖書室的一幕,男樹身着白色校服斜靠在窗前靜靜地看書,一時間,輕風拂起白色窗簾帶進了三兩片櫻花花瓣,這一切在陽光的烘托下變得夢幻起來。

女樹靜靜地偷看着這樣的男樹,我想在那麼一瞬間,女樹是喜歡男樹的,就像少時大家所說的,我喜歡上你不是因爲其他的,只是因爲你在那天藍天白雲陽光下穿着白色衣服笑得很開心。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的喜歡很膚淺,但是,少年時的男孩和女孩除了擁有純真美好的情感,又怎麼會擁有其他什麼物質的東西?

年少時的愛戀,清澈不沾染絲毫慾望,純潔如雪,深遠到天際。

如果不去深究,或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在別人心中,曾經有如此重要的位置。能夠回憶的,或許只有窗前那恍惚的身影,靜默的臉頰,或許只有那些點點滴滴荒唐的片段,已經是百轉千回的細膩情懷。

寂靜而坦然地走向離別,就好像女樹騎着自行車消失在小樽的街道,沒有揹負四號的哀痛。深處的心意也只有經過時間的盪滌,才能夠如此雋永悠長。

自然的體現出幻覺式的纖細哀愁和象徵意象是《情書》中最爲成功的地方,玄幻的哀愁遷移和清冷的風韻將影片定位於青春卻又不止於青春。

剛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並沒有體會到這意蘊,只是爲曾經年少的浪漫哀愁所感動,只是猜想倘若女樹和男樹曾經相愛,結局又是怎樣。

於是想着,"情書"究竟是什麼?是渡邊博子寄給天堂男樹的信?還是少年男樹細心描畫自己喜歡女孩的書籤?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愛戀的對象,這似乎和成長無關,而是隱祕於心的情懷。

年少的時候,我們總有好多話想對喜歡的人說,即使和他或她根本不認識。

長大後,孤獨地站立在十字街頭,看人影穿梭卻沒有一個人爲自己停留。冥冥之中是否會有一個人和我一樣地站在黑暗的舞臺上,等待照亮彼此的光線?

女樹的回憶讓渡邊博子最終走出了自我情感的深淵,也是博子讓女樹明白原來在很久之前曾經有過一個男孩無比真摯地喜歡過她。

彼此照亮卻從未相逢,似乎沒有人爲她們遺憾,但她們儼然融爲一體,成爲愛和回憶的象徵。

她們各自徒勞的愛,在這一刻平添了動人的韻味。若是沒有辦法遺忘,不妨銘記在心。就如同我們無法迴避死亡,卻仍然要勇敢地生活。

"你好嗎?"

"我很好。"

只願在心裏,再爲你寫一封情書,最後一次忘記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