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鑑於在中國的掠奪行動已步入正軌,爲開拓新戰場,秩父宮雍仁被任命爲金百合計劃在東南亞地區的主管,負責將日軍從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荷屬東印度和法屬印度支那掠奪來的財寶通過船隊運回日本。1937年底佔領南京後,日本人在大肆屠殺中國百姓的同時,更不放過一切財物,金百合計劃由此拉開序幕。

大家好,我們的用心瞭解歷史中沉澱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6000噸黃金意味着什麼?如果按今天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金價摺合成現金,將超過20000億元人民幣。而這個數字,僅僅是日本侵略者在佔領南京期間的搜刮所得。60000噸黃金又意味着什麼?那是20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則是二戰期間日本在東南亞的搜刮所得。
那麼,日軍在整個二戰及其前後那些年,總共掠奪了多少財富?告訴你,根據美國學者在深入研究後給出的數據,是100萬億……美元!
日本,這個孤懸於茫茫大海中的小島國,資源貧乏,但卻是當今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如果計算人均,作爲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還遠遠落後於它。這固然由其民族善於學習、擅長貿易等因素決定,但一些不光彩的行徑也發揮了巨大作用,其中一項罪行就是對鄰居趁火打劫。
自15世紀開始,日本爲擺脫困境,就屢屢將目光瞄向東亞鄰國,試圖通過戰爭掠奪別國財富。不過在當時,羽翼未豐的日本幾乎每次都鎩羽而歸,只能靠一些海盜在別國沿海上小打小鬧。可自明治維新以來,野心迅速膨脹的日本統治者再度躍躍欲試,向鄰居露出了猙獰的爪牙。
早在1871年,國力剛有所起色的日本就利用“琉球漂民”事件侵略臺灣,最終向腐朽軟弱的清政府勒索了50萬兩白銀。20多年後,通過孤注一擲的甲午戰爭,日本軍國主義又向清政府勒索了2.3億兩白銀,這筆錢相當於那時日本十年的財政收入。進入20世紀30年代後,日本已徹底撕下僞裝,對中國的領土發起了赤裸裸的軍事侵略。此後,在坦克和大炮的保護下,日本侵略者開始對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進行瘋狂掠奪,搜刮了難以計數的黃金、白銀、珠寶、文物、古籍和藝術品。
在那段黑暗的時期,中國並非唯一的受害者。隨着日本軍國主義戰線的不斷拉長,除中國外,從曼谷到新加坡,從馬尼拉到雅加達,東南亞各國都遭到了同樣的殘酷掠奪。可以說,日本對亞洲財富的掠奪動員了全社會的力量,其掠奪的對象也包括淪陷區的每個角落,日本人既搜刮國庫、銀行,也肆無忌憚地搶劫平民的首飾乃至一切可以用來製造武器的金屬物品,甚至挖掘古墓,偷盜國寶。據研究披露,僅在菲律賓的某個藏寶處,日本就隱藏了價值777萬億日元的財富。
值得一提的是,日軍的掠奪是有計劃、有組織的,而其最高領導者,就是裕仁天皇。根據美國學者西格雷夫夫婦在《黃金武士》一書中披露,日本的這項系統洗劫行動還有一個響亮動聽的名字——金百合計劃。
所謂“金百合計劃”,正式啓動於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由於擔心士兵的零星搶劫會破壞一些價值無法估量的文物,同時避免金銀財寶落入日軍官兵私人之手,天皇統治集團決定獨佔所有財富。爲此,日本方面任命裕仁天皇的弟弟秩父宮雍仁爲該計劃負責人,而其他皇室成員則負責各個佔領區的分支機構。計劃的主要執行者是日本軍隊,日本的經濟組織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黑幫則是幫兇。計劃還網羅了一大批專家,具體涉及文物鑑定、運輸、地質、建築等領域。
自古以來,日本一直對中國的財富垂涎不已,因此,金百合計劃的第一個目標便是向來以富庶著稱的中國。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佔領東北地區的日本就開始了全方位的搶劫。當時,關東軍很快就佔領了瀋陽銀行、邊疆銀行和東三省銀行的金庫,日本憲兵隊則洗劫所有省行及各地支行,將大筆黃金和貨幣據爲己有。有了前輩們的經驗,金百合計劃的執行者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1937年底佔領南京後,日本人在大肆屠殺中國百姓的同時,更不放過一切財物,金百合計劃由此拉開序幕。毫不誇張地說,在這方面,日本人絕對勝過他們的納粹夥伴。
被調遣來的憲兵隊特別行動小隊負責執行金百合計劃,他們四處搜查,扣壓中國政府的財產,炸開銀行的庫房,搶劫富戶和商人,整個過程十分細緻。僅在這一階段,日本祕密憲兵就至少搜刮了6000噸黃金,另外還有無數寶石、藝術品和古董。就像納粹敲下猶太人死難者的假牙一樣,日本強盜也喜歡從屍體上敲下金牙,不同的是,這發生在日本強盜在中國的土地上挖墓掘墳以後。
接着,日本皇室成員親自爲搶來的財物編制詳細目錄,隨後將這些物品貼封裝上列車或卡車,由參與計劃的軍隊護送,運往上海。最終,這些戰利品會從上海直接裝船運回日本,或者繼續走陸路轉運到僞滿洲國進行處理。在僞滿洲國,會對稀有金屬進行分等,金質首飾和小金塊被融化後重新澆鑄成同一尺寸的金錠,然後在運回日本。
與山賊土匪不同,日軍深知文化遺產遠比真金白銀值錢,特別是在中國這種歷史悠久的國家。於是,經過短暫的籌備,在金百合計劃下面,又成立了一個特別行動組,其成員都是挑選過的對文物有深厚造詣的專家。讓人喫驚的是,其中居然還有一些日本和尚,他們的任務是從所有搶來的佛經中挑選精品,運回東京。據美國人估計,日本從中國各地搶來的珍貴手稿和書籍,不低於300萬冊。此外,中國國寶北京猿人的頭蓋骨和牙齒極有可能也被日本人藏到了他們的皇宮裏。
爲更徹底地搜刮中國的財富,日本甚至破格重用了黑社會頭子兒玉譽士夫,用他的陰險毒辣來挖掘中國土地蘊藏的礦產。來到中國後,兒玉的正式身份是駐上海日本海軍和空軍的採購員,其祕密任務則是打着日本企業的幌子發現並獲取銅、鈷、鎳、雲母等重要礦產,外加通過販賣毒品在中國斂財。後來,爲準備南進計劃,兒玉居然被升爲海軍少將。
在榨取中國這個亞洲巨人的同時,日本也沒有放過其他小鄰居,其鐵蹄所到之處,當地的人民就會被狠狠咬上一口。
比如在朝鮮這個日本的老殖民地,日本人就幾乎掘地三尺地進行掠奪。雖然國力微弱,但朝鮮出產的青瓷也算聞名於世。日本人搶劫了朝鮮宮廷和民間收藏的青瓷後仍不滿足,竟大肆挖掘古墓多達2000多處,其中包括位於開城的朝鮮王陵。其後,日本便以科研的名義,把青瓷、王冠、項鍊、耳環等數以萬計的朝鮮文物運回日本。朝鮮寺廟也未能倖免,精美的佛像和銅鐘被搜刮,連金屬宗教器具也被劫掠,用來鑄造武器。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僅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日軍就先後佔領了東南亞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讓當地人民絕望的是,雖然英國、美國、荷蘭等老牌殖民者被趕走了,但取而代之的日本人卻更加兇狠貪婪,並很快就展示了其在搜刮財寶方面的絕招。
鑑於在中國的掠奪行動已步入正軌,爲開拓新戰場,秩父宮雍仁被任命爲金百合計劃在東南亞地區的主管,負責將日軍從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荷屬東印度和法屬印度支那掠奪來的財寶通過船隊運回日本。佔領新加坡後,秩父宮在那裏建立金百合計劃的地區總部,把吉隆坡和檳榔嶼作爲搶劫贓物的中轉站。
在吉隆坡馬來西亞中央銀行金庫,日本人搶到很多金磚,每塊重6.25公斤;在柬埔寨,日本人又搶到大約1000噸的黃金;在菲律賓國庫,有51噸黃金、172噸白銀,此外還有2700萬美國財政部公債,以及大量寶石,結果極大多數也落入日本之手。1942年7月,日本人甚至搶到了一尊4.5米高的金佛!這些來自各國的不同尺寸的黃金都會被運到馬來西亞怡保,重新澆鑄成統一規格的金磚。
日軍還包圍當地上層人士和中產階級住宅區,控制馬來酋長和富有華僑,迫令他們離開,憲兵隨後入室搶掠,將所有值錢物件和金屬製品洗劫一空。對於平民,日軍也經常搜查,偶爾能夠獲得藏匿的黃金和財物。
爲推進搶劫事業,大量日本銀行職員被派到東南亞各地,協助日軍清理銀行賬目,找出隱藏的賬戶和財產。他們用刑訊等手段迫使當地銀行的工作人員交出祕密庫房和保險箱要是,而拒絕合作者大都會被折磨致死。利用這種方法,日本人在爪哇銀行一口氣就奪得了5200萬荷蘭盾現金。
從太平洋戰爭爆發開始不到一年的時間,在馬尼拉的15個碼頭上,日本搶劫來的財物便已堆積如山,這裏也是整個東南亞的最後轉運站。
總之,日軍在二戰期間的劫掠對象包括佔領區的銀行、公司、個人、教堂、寺廟,甚至黑社會組織及地下經濟團體,只要你能想到的,他們都不會放過。
據戰後不全面的估計,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戰利品”高達千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數萬億。其中僅黃金一項就有60000多噸,還有許多無法估價的鑽石、翡翠、玉器、古玩、字畫等奇珍異寶。現在已很難統計日本究竟從亞洲掠奪了多少財富,最近美國人重新給出的數字,是100萬億美元。這個數字也許誇大了,也許還不夠,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向富饒的亞洲在經過日本洗劫後,黃金儲備量佔當時世界黃金儲備量的比率降到了可憐的5%。
通過無恥的手段搜刮瞭如此巨量的財富,小小的日本要把它們消化掉也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各種證據顯示,這下財富大多數都堂而皇之地轉化成日本的“合法”儲蓄,有些還被慷慨派送給了“友邦”人士。毫無疑問,這絕對稱得上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洗黑錢行動。
經過中途島戰役的慘敗後,金百合計劃的負責人秩父宮及其兄弟高松宮、三笠宮皆已意識到,日本最終將輸掉這場戰爭。爲此,他們立即着手通過海路將搶來的財富運回日本。與此同時,美軍潛艇先後擊沉了大量日本運輸船。爲保護財富的安全,秩父宮於1943年將金百合計劃的總部從新加坡搬到菲律賓的呂宋島。接着,日軍將這批財寶登記造冊,然後埋藏於島上172處地窖、隧道和山洞中。
此時,日本仍在幻想能與同盟國實現有條件停戰,並在戰後保住對菲律賓的佔領,如此一來,還有望將埋藏起來的財富從容地運回日本。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此後戰敗的速度卻遠遠超出預料,結果那些財富便永遠留在了菲律賓。
據披露,戰後發現的第一處日本藏寶地位於菲律賓的聖羅馬納。日本人在菲律賓節節敗退時,當地游擊隊發現日軍將大批沉重的箱子運到一個山洞裏,然後用炸藥將洞口封死。游擊隊隨同美國戰略情報局的一名少校記住了藏寶地點,在戰後重新打開了這個山洞,成功從那些箱子裏起出了大量黃金。
當然,遺留在菲律賓的日本藏寶只是他們掠奪的財富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則被悄悄地運回到日本國內。爲此,日本多次違反國際法,用醫療船來轉移物資。1942年10月,2000噸黃金和大批水雷,就由日本醫療船“天應丸”載往日本,在橫須賀軍港卸下。而1945年3月,另一艘醫療船“阿波丸”抵達新加坡,在那裏裝載了大量物資返回日本,結果4月1日夜間在臺灣海峽被美軍“皇后魚”號潛艇擊沉。根據記錄,船上除戰略物資和隨同撤退的軍政人員外,還裝有40噸黃金,12噸白銀,15萬克拉工業鑽石,40箱文物、藝術品等珍寶,及大量美元、英鎊等紙幣。
運回日本後,一部分“金百合”寶藏被祕密儲存在荒山上的廢棄礦井裏。而股票、證券、持金證書等非物質財富,則被送到橫濱正金銀行或臺灣銀行,然後再轉移到日本人在中立國的銀行開設的賬戶上。黃金則重新澆鑄成符合國際標準的金塊,與非物質財富一同存入中立國銀行。
就這樣,通過一套完整的手續,日本將他們掠奪來的財富由“黑”洗“白”,從而爲他們不久之後的經濟復興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