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甄嬛傳》中,雍正的中宮皇后被塑造成了一個反面角色,她的性格大致有四個特點,一是表裏不一,說一套做一套;二是忍性很強,不管受了多大氣都能忍下來;三是拉幫結派,玩弄權謀;四是手段陰狠,常用麝香害人,讓其他嬪妃不能懷孕等。
那麼,歷史上雍正的中宮皇后果真是這樣的嗎?在查閱了一些相關史料之後,筆者從中梳理出的雍正皇后,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一,非常仁慈。這個皇后姓烏喇那拉氏,是內大臣費揚古之女,費揚古是一品大員,所以她出身名門之家。烏喇那拉氏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仁慈,她入宮成爲皇后之後,對待下人比如嬪妃,像親姐妹一樣,從不弄權,誰有困難就幫助誰,大家像家人一樣。
二,肚子爭氣。烏喇那拉氏生育了雍正的第一個皇子,時間是康熙三十六年,當時就把胤禛給樂壞了,第一個嘛,所以取了個很有希望的名字叫弘暉,“暉”字就是日光的意思,表明雍正帝對他的希望所在。
三,母儀天下。烏喇那拉氏有母儀天下之風,她不僅長相端莊,而且氣質非凡,還有很高的文化素養。總之一句話,就是這個女人具有封建社會中對女子的要求,叫做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什麼優點都具備了。
正因爲如此,雍正帝對這個皇后非常滿意,他想,要是其他嬪妃也像這樣就好了,於是,雍正想了個辦法,以中宮皇后爲模特,繪畫12幅美人圖,這12幅美人圖中表達了雍正帝對后妃的要求,要她們向圖中畫的那樣,修身,養性,持家。
這12幅美人圖是《美人照鏡》《美人觀雪》《美人倚門》《美人賞花》《美人品茗》《美人展書》《美人賞蝶》《美人捻珠》《美人持表》《美人縫衣》《美人鑑寶》《美人觀鵲》,各自表達不同的含義,讓妃嬪們向皇后學習,做皇后式的好女人。
那麼,雍正的皇后是怎麼死的呢?《甄嬛傳》中是被甄嬛氣死的,冷宮中的皇后受到甄嬛的冷嘲熱諷,氣絕身亡,很是悽慘。
實際上,雍正的中宮皇后是病死的。而且,是由於勞累過度,伺候病中的雍正帝而患病身亡。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帝是一種什麼態度呢?真的像《甄嬛傳》中那樣,對皇后恨之入骨嗎?
對於皇后的死,雍正帝非常悲痛,他作出了超出常人的舉動:
一,要去見皇后最後一面。王公大臣極力勸阻,不讓他去見。但雍正說:“我們40多年的夫妻了,我一定要去見最後一面。”王公大臣仍然不讓去。
原來,雍正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爲皇后含殮,也就是把一顆大珍珠放到嘴裏,壓着舌頭,稱爲含口。可是,這種事皇帝不能做,因爲迷信的人認爲這樣很晦氣,死人最後一口氣會碰在人身上,不吉利。雍正帝當時正是病魔纏身,沒有去成。
二,給皇后一個最好的諡號。諡號就是蓋棺定論,是對死者的一生的總結。雍正帝非常重視這件事情,他爲皇后圈定的諡號是“孝敬”兩個字。
我們知道,對於那個時代的女人,孝敬是最好的評論了,而且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孝敬”,更爲重要的是清朝的治國方略是“以孝治天下”。皇后死後被蓋棺定論爲孝敬,對烏喇那拉氏來說可謂是最高貴的獎勵了。
當然,筆者發此文並沒有指責《甄嬛傳》不尊重歷史的意思,電視劇主要還是以娛樂爲主,情節自然要跌宕起伏。但我們也還是應該要發現歷史的真相,不能誤會了那位賢惠的皇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