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认真改编经典神话故事的动画已经很少了,就算有改编也会为了创新大幅扭曲原意甚至恶搞,回忆起从前看过的《西游记》和《哪吒传奇》等作品,我仍旧觉得用动画的方式讲述经典故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尊重原作和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矛盾的。对于央少的作品,我个人印象最深的要算是《西游记》和《哪吒传奇》,六小龄童老师的真人版《西游记》固然是经典,但1999年开始播出的52集连续动画《西游记》也是不可忽视的佳作。

有关于回忆的动画片单,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不少,毕竟现在活跃在网络上的还有一批像小编这样的“老人家”嘛,年纪上来了人总是比较喜欢回忆过去的东西。今天就让我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曾经在众多8090后心中奉为中国版“迪士尼”、“吉卜力”的两大动画制作商。

南方:上海美术制片厂

首先第一个要提的就是上海美术制片厂,它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动画制作中心,也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就连日本动画大师高畑勋与宫崎骏都曾经来此拜访。

木偶、剪纸、折纸、水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制作形式可谓是多种多样的,曾经诞生了许多享誉国际、被动画大师们奉为经典的作品。不过现在的上美相较从前已经低调很多了,作品质量似乎也大不如前。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作品固然是十分出名的,各种木偶定格动画、水墨动画放在如今也能让人耳目一新,还有《葫芦娃》、《舒克贝塔》《邋遢大王》等等,80、90后应该都很熟悉。不过于我而言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天书奇谭》、《雪孩子》、《三个和尚》、《九色鹿》这几部。

《雪孩子》和《三个和尚》分别是在美术课和音乐课上看的。《雪孩子》讲述的是作为小白兔玩伴的雪人在失火时牺牲自己勇救小白兔的故事,温暖感人,当时作为国产动画的范例在课上播出。《三个和尚》更是人教版音乐课本的课程之一,它改编自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民间故事,全片无台词,靠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活泼有趣,节奏感强。身穿红黄蓝三色衣服的三个和尚,高矮胖瘦不一,个性鲜明,让人捧腹,短短二十分钟的片子,却让人印象深刻。

《天书奇谭》与《九色鹿》是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我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它们在各个频道反复播出。

《天书奇谭》改编自罗贯中的《平妖传》,主角蛋生是一个从蛋里出生的小孩,三只狐狸妖精偷吃仙丹以后下凡为祸人间,蛋生修习天书法术,与狐狸斗智斗勇。

片中人物设计十分生动,还有浓重的中国文化色彩,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只狐狸精,像京剧中的扮相。

《九色鹿》改编自敦煌莫高窟鹿王本生的故事,九色鹿王救了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却反被出卖。纯洁善良、舍生取义的九色鹿王,自私贪婪的人类,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让故事有了一丝哀伤的感觉。其实小时候并不是很喜欢这个故事,觉得太残酷了。

最后顺便一提,以“童年阴影”著称的《鸭子侦探》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加拿大的动画公司联合制作的。虽然现在看来,《鸭子侦探》里的推理好像没什么逻辑,但当年可是许多人的侦探动画启蒙,神秘兮兮的片头真的有点毛骨悚然。

北方: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动画部

就如武侠片中将少林分为南北两个一样,中国的动画制作也有着“南上美,北央少”的说法。

对于央少的作品,我个人印象最深的要算是《西游记》和《哪吒传奇》,六小龄童老师的真人版《西游记》固然是经典,但1999年开始播出的52集连续动画《西游记》也是不可忽视的佳作。片尾曲那句“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真是记忆犹新。

跟《猫和老鼠》一样,我想《西游记》也是许多人看过但没有完整看完的系列之一,每一个故事单拿出来都很好看。其实从前我并没有在电视上追过《西游记》,更多的是看外婆给我买的VCD。六小龄童的孙悟空抓耳挠腮,显得精灵顽皮,而动画版的孙悟空则显得更有人情味,更帅气。

那时候家里有一张《三打白骨精》的碟,看过一两次以后就不怎么敢看了,不是因为恐怖,而是悟空被师傅赶走的场景太心酸了,我总是忍不住要哭。

相较《西游记》,我在电视上看《哪吒传奇》的机会要多许多,“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十分熟悉

其实故事主要内容和各种改编自《封神演义》的作品异曲同工,《封神演义》的故事我是怎么都看不腻的。作为一部面向少儿的动画,《哪吒传奇》传达的最宝贵的思想也许是一种胸怀天下的志向吧,它把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放入宏大的历史叙事中。

最近《哪吒传奇》中纣王和妲己的爱情故事经常被做成cut,虽然印象中妲己在百分之九十九的剧情中都很坏,但依旧妩媚撩人,她与纣王最终一同葬身火海,有种霸王别姬式的凄壮感。

片中作为妲己手下的申公豹也丑得很有个性,像《神奇宝贝》里的武藏小次郎一样带给观众许多欢乐。

现在认真改编经典神话故事的动画已经很少了,就算有改编也会为了创新大幅扭曲原意甚至恶搞,回忆起从前看过的《西游记》和《哪吒传奇》等作品,我仍旧觉得用动画的方式讲述经典故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尊重原作和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矛盾的。

当然除了这两部以外,还有像是《围棋少年》、《大脸猫和脸皮鼠》等等也都是中国动画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总结:

​我们好像总是用现在的习惯去回忆童年,因为现在喜欢日本动漫,所以总能轻而易举地回忆起那些日本的作品,而还有许多曾给我们带来欢乐与教育启蒙的好作品,却很少被提起甚至渐渐被遗忘。

我们的童年是丰富的,有着的优秀动画,我们都能在电视上看到。不像现在某些流于表面说教的国产低龄动画,那时候的作品是润物细无声的。除了日本动画,国产的作品也有许多,它们都十分优秀且适合童心未泯的孩子,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以后你能回忆起更多的童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