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知是一部影片而非現實,我也不願意用諸如楊英無視學友、大副張戀水的愛慕之情,去質問她對楊明有“守節”的封建倫理之嫌。其實從影片結尾處,當張戀水爲楊英送上毛衣時,我們依稀看到了楊英已經含蓄地敞開了十年情感世界的封閉大門,張戀水的愛情長跑也峯迴路轉,見到了曙光。

上影1980年拍攝的《等到滿山紅葉時》,是我心目中難以忘懷的經典影片。讀高一,在部隊大禮堂初看此片,即被深深吸引,記憶猶新。17年前,原單位工會休養,選擇遊三峽線路。船行江中,人立船舷,放眼兩岸,火紅紅葉,漫山遍野,不禁思緒綿綿,影片插曲《滿山紅葉似彩霞》彷彿縈繞腦際。時至今日,依然時不時地觀看此片,沐浴影片給我留在心底的那份美好情感。

影片通過倒敘和插敘的敘事結構,以電影演員吳素琴爲了飾演長江客船“朝雲號”三副楊英,去體驗生活展開故事,主要情節是三對青年的戀愛故事。展現了演員吳素琴和服務員費廣彬爲愛情產生衝突的曲折經歷,播音員小王和船員小李躲躲藏藏、頗爲風趣的地下戀情。層層剝筍般着重講述了楊英與非同胞哥哥楊明之間,悲歡離合的悽美愛情故事。

楊英與楊明從青梅竹馬、相依爲命的兄妹,到感情日益熾烈,難以分開的戀人,締下同心之結。不料命運弄人,哥哥不幸葬身江流。等到滿山紅葉時,溯江而上的客船卻載不動離愁思念之情,那一陣陣、一聲聲汽笛,趕不上心上人匆匆遠去的腳步,再也看不到那盞暗夜裏搖曳的航標燈。江波流,難分手,相思紅葉夢中游,等到滿山紅葉時,哥舉明燈迎歸舟。信號臺前景物非,信誓依然猶縈耳,等到滿山紅葉時。

喜歡影片含蓄、深沉的風格。紅葉隱含濃濃的相思,穿插閃回的鏡頭,串聯起楊英既歡樂又充滿傷痛的往事。從她小時候第一次看到紅葉,聽着《滿山紅葉似彩霞》在“哥哥”背上甜甜入睡,到河運學校讀書,碼頭去接帶着紅葉的哥哥時的激動和驚喜;從哥哥生前寫給她的最後一封沒寄出的信中描繪的“再吹一陣北風,這裏就是滿山紅葉了”的景象,到她成爲長江客船上的女大副後,插在船艙花瓶裏的那束紅葉,始終與她相伴。紅葉記載着楊英濃濃的深情,無言地傾訴着對哥哥一如滔滔江水般的思念。

楊英與楊明的愛情執著但不瘋狂,內斂而不張揚,以倒敘手法,緩緩撥開內情,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細膩的感情表達出來。報考河運學校時,楊英追問哥哥,一句將來“誰”給你做飯時緊張的語氣;臨走之前,向哥哥表達愛意,“不管走到哪兒,信號臺永遠在我心裏”的莊重承諾;暑假回家,看到楊明喫過的碗沒刷乾淨,撅起嘴巴,埋怨哥哥總讓她的“擔心”,我願意一輩子給你做飯;搬航標燈時,自己陷在爛泥裏還擔心哥哥的“安危”等一系列細節的刻畫,既沒有雙目相對的熾熱外露,更沒有肉麻的摟摟抱抱,卻分明讓人感受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魅力。無論環境或地位怎樣改變,絲毫沒有動搖她對楊明真誠的愛。無論走到哪裏,楊明的形象始終牢牢佔據着她的心。那份真誠、那份忠貞,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愛情,動人心絃。

我筆頭爛,不能完全表達出對影片的喜愛之情,但留在心底的那份美好情感一直沒變,也不想改變。明知是一部影片而非現實,我也不願意用諸如楊英無視學友、大副張戀水的愛慕之情,去質問她對楊明有“守節”的封建倫理之嫌。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也許各個理解不同,但忠誠肯定是保持雙方愛情長久的很重要因素。楊英在服務員費廣彬爲愛苦惱時勸解他的那句話:“如果她真心實意地愛你,她就會愛你一輩子。如果她對你三心二意,那這種感情,根本不配叫做愛情”語重心長。

從這個角度說,大副張戀水也是個情深義重、情操高尚的人,十多年來把愛慕之情深埋心底,他和楊明不僅沒有“情敵”之間的嫉恨,反而充滿了親密的友誼和熱情支持。現實生活中,始終如一的愛情追求者,也許不多;對逝去的戀人,也不提倡永遠“守節”。其實從影片結尾處,當張戀水爲楊英送上毛衣時,我們依稀看到了楊英已經含蓄地敞開了十年情感世界的封閉大門,張戀水的愛情長跑也峯迴路轉,見到了曙光。反過來說,正因爲始終如一的愛情操守,那份忠誠的愛情觀,正是打動我內心美好情感之處,也是我喜愛這部片子的重要原因。

也許愛屋及烏,一直喜愛男女主演吳海燕、丁嘉元這兩位上影演員。還有那耀眼的紅葉,頗有三峽民歌風味、朱逢博老師演唱的旋律優美,委婉動人的插曲《滿山紅葉似彩霞》:滿山那個紅葉啊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紅葉彩霞千般好,怎比阿妹在山涯。紅葉映在妹心窩,哥是川江長流水,妹是川江水上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