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聖彼得堡金鐘造船廠的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布扎科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根據改進後的計劃,該廠正在建造"拉達"級的第二艘和第三艘潛艇,並決定於2020年至2021年移交給俄羅斯海軍。當前,俄羅斯方面之所以決定將"拉達"級潛艇建造完畢,除了補充俄羅斯海軍的潛艇數量外,還有一層更深的考慮那就是對外軍貿。

提到俄羅斯的"拉達"級常規潛艇(677型常規潛艇),相信不少人都會想到中俄於2012年年底簽訂的購買4艘"拉達"級潛艇的框架合同。雖然此事前後曾被衆多國內外媒體報道,但後來卻沒有了進展情況。而"拉達"級在俄羅斯本國的境遇也不甚理想。原本俄羅斯海軍準備建造8艘"拉達"級潛艇,可由於存在技術問題,建造數量被砍到了3艘,其中只有1艘建成服役,另外2艘被無限期的擱置。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就在近日,"拉達"級潛艇似乎"死而復生",曾經被中斷的2艘同級潛艇也開始繼續建造。


(第二艘"拉達"級潛艇"喀琅施塔得"號在金鐘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

近日,聖彼得堡金鐘造船廠的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布扎科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根據改進後的計劃,該廠正在建造"拉達"級的第二艘和第三艘潛艇,並決定於2020年至2021年移交給俄羅斯海軍。"拉達"級的第二艘潛艇爲"喀琅施塔得"號,與2005年7月開工,2018年9月下水,從開工到下水整整耗時13年之久。而第三艘潛艇"塞瓦斯托波爾"號則於2006年開工,時至今日也沒有下水的報道。由於這兩艘潛艇久久沒有交付俄羅斯海軍,外界曾一度認爲它們已經被放棄。不過從最細的報道看,金鐘造船廠還是準備將它們建造完畢並交付俄羅斯海軍使用。


("拉達"級首艇"聖彼得堡"號)

"拉達"級潛艇是由負責設計和研製的,該設計局是蘇俄設計、研發潛艇級別最多、建造數量最多和歷史最久的設計局,蘇俄海軍三分之二的都是由研製完成的。按照時代劃分,"拉達"級潛艇屬於蘇俄第四代常規動力潛艇,同時也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自行研製的第一款常規動力潛艇。在總體設計上,"拉達"級採用了當下流行的模塊化設計,可根據不同需要建造相應噸位的潛艇。據媒體報道,"拉達"級總共使用了120多項創新技術工藝,以及上百套此前從未使用過的嶄新零部件與系統。這些首次使用的新產品與新技術除了帶給"拉達"級強悍的性能外,也帶來了一些不確定因素,使得"拉達"級在最初的測試時表現不佳。


(俄羅斯"拉達"級常規潛艇多視圖)

值得注意的是,"拉達"級在建造之初計劃採用AIP系統,與傳統的柴電潛艇相比,裝備AIP系統的常規動力潛艇可以擁有更長的水下續航時間。然而,在"拉達"級首艇建造時,蘇俄有關方面決定終止進展緩慢的閉式循環柴油機AIP系統,而燃料電池AIP系統又因爲經費問題遲遲無法實裝。在這種情況下,爲了加快二號艇和三號艇的建造進度,金鐘造船廠負責人表示,經俄羅斯國防部批准,後續建造的兩艘"拉達"級潛艇將不裝備AIP系統,同時對潛艇的技術控制系統、電力推進系統和導航系統進行了深度現代化改造,以便讓這兩艘潛艇獲得更好的操控性能與隱蔽性能。


(在國際市場上熱賣的德國209型潛艇家族)

當前,俄羅斯方面之所以決定將"拉達"級潛艇建造完畢,除了補充俄羅斯海軍的潛艇數量外,還有一層更深的考慮那就是對外軍貿。儘管俄羅斯的"基洛"級潛艇在國際軍貿市場斬獲了大量訂單,但作爲一種滿載排水量超過3000噸的常規潛艇,許多經濟狀況欠佳的國家和地區實在無力負擔。與之相對的,德國研發的209型1400噸級潛艇甚至是更小的1200噸級潛艇,卻受到許多用戶的歡迎。而"拉達"級潛艇因爲採用模塊化設計,可以建造從550噸級至1850噸級的各型潛艇,能較好的滿足想要購買中小型潛艇的客戶。所以,俄羅斯後續建造的這兩艘"拉達"級潛艇,完全可以當做"樣板艇"使用,從而擴大俄羅斯在潛艇出口方面的國際競爭力。

儘管俄羅斯方面目前已經重啓了"拉達"級潛艇的建造工作,但該級潛艇最終的命運如何卻還是未知數。如果"拉達"級潛艇能在國際軍貿市場打開局面,那它很有可能成爲俄羅斯另一款熱銷潛艇。可如果罕有國家願意爲"拉達"級買單,那麼此次建造的兩艘"拉達"級潛艇,很可能就會成爲該級潛艇的絕唱。畢竟現在的俄羅斯海軍遠沒有當年財大氣粗,與其繼續改進"拉達"級潛艇,還不如用有限的資金研發一款新潛艇或繼續購買"基洛"級潛艇的改進版。由此可見,"拉達"級最終的命運究竟如何,還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