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OVID-19疫情氾濫引發的經濟衰退是近代史上從未見過的,包括加拿大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政府出現的財政問題,一方面是由於經濟衰退導致的政府稅收大幅度減少,另一方面是由於政府爲了抗疫和救市而不得不推出鉅額赤字開支。市級政府的財政更是哀嚎遍野,以多倫多爲例,新冠肺炎對多倫多旅遊業帶來嚴重衝擊,預計今年第2季多市因爲疫情損失的經濟活動高達25億元。

中新社·華輿訊 據加中時報報道 隨着新冠感染人數下降,省長福特14日宣佈安省正式分階段重啓。此前,5月11日,安省嘗試解封,省級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分兩期開放;這次省府從19日起允許部分商業企業;戶外、娛樂和季節性活動;護理、社區和家庭服務營業。似乎一切向好,人們走出家門,預示着後疫情時代的到來。

抗疫“錢雨”戰術

聯邦政府在COVID-19病毒肆虐以來不惜猛增赤字,斥資2千多億加元用於幫助國民和公司企業度過難關。到目前爲止,額外增加的大筆開支還只是爲了抗疫救災,未來經濟復甦階段會需要更多撥款刺激經濟;聯邦預算署的測算顯示,特魯多政府本財政年度的赤字開支會超過2500億加元,至少相當於聯邦正常情況下十年財政預算赤字的總和。在可預見的將來,在加拿大經濟重上發展軌道之前,削減赤字的問題不會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COVID-19疫情氾濫引發的經濟衰退是近代史上從未見過的,包括加拿大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政府出現的財政問題,一方面是由於經濟衰退導致的政府稅收大幅度減少,另一方面是由於政府爲了抗疫和救市而不得不推出鉅額赤字開支。

當人們留在家裏狙擊病毒的同時,也在重創經濟;可當經濟重啓的時候,國民又要再次承擔病毒捲土重來的風險。後疫情時代的悲情纔剛剛拉開帷幕,對政府來說,一手抓衛生安全,一手抓經濟發展,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聯邦及地方政府發光手中的錢款之後,帶領民衆走出經濟低谷,恢復以往的經濟秩序,比抗疫撥款本身更要難上許多。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專欄文章指出,新冠病毒之後,世界將不再是原來的樣子。新冠病毒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猛烈程度向人類發起襲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是暫時的,但它所引發的政治和經濟動盪可能會持續幾代人。

拯救經濟需要多少繃帶

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加拿大也未能倖免於難。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字,4月份流失的職位達199.38萬份,創歷史新高,失業率大幅增至13%,加上3月份流失的101.1萬份職位,達300.48萬份。分析公司Refinitiv的調查顯示,預計新冠將造成全國流失400萬份職位,失業率上升至18%。

國會預算官員Yves Giroux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財政赤字會繼續像氣球一樣鼓起,最終超過本身經濟體積。她補充到,這是聯邦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記錄以來的最高赤字。前任國會預算官員佩吉(Kevin Page)表示, 加拿大將需要兩年才能恢復到正常的國民生產總值。

不僅聯邦,加拿大各省和各大城市地方政府同樣深陷赤字泥潭。佩吉表示,各省的赤字將會呈雙倍甚至三倍的數字增長。市級政府的財政更是哀嚎遍野,以多倫多爲例,新冠肺炎對多倫多旅遊業帶來嚴重衝擊,預計今年第2季多市因爲疫情損失的經濟活動高達25億元。

後疫情時代,面對“天價”赤字,入不敷出的政府將要面臨三種選擇,減少支出、增加收入或承擔更多債務。“羊毛出在羊身上”,坊間百姓認爲,最終這些撒出去的貨幣還會赤裸裸地加回到百姓身上。

然而僅僅面對的是經濟衰退也許還不那麼悲情;令人悲愴的是,爲了重振經濟,國民可能最終又回到原點與新冠相伴;在經歷了封城、宅居、失業之後,在今年稍晚一些時候,又一次與大流行遭遇。那時,病毒留給人類的選擇還有多少呢?

韓國和德國都在解除部分封禁措施後發生了疫情回升。中國武漢市在解封一個月後,一個小區在兩天內有六人確診,因此重新實行封閉管理,並上調風險等級。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絕大部分青壯年患者順利痊癒,他們當中有些人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感染過病毒。據統計,在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當中,40%無症狀或症狀非常輕微,40%出現流感症狀,難受但無危險。只有20%的患者症狀嚴重,需要住院治療。

消費將會是報復還是佛系?

隨着疫情的逐步控制,人們對於疫情結束後要做什麼,很多人都已經在心裏列好了清單。那麼,報復性消費會出現嗎?

中國作爲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國家,從各大媒體採集到的民衆對於疫情結束後是否進行報復性消費來看,結果好像並不如當年非典過後那般“熱情高漲”,一部分民衆表示不會,還有的表示會改變自己的消費方式。

爲何如今大家的答案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一個原因是隨着成熟的互聯網使用環境,豐富的消費業態,人們在疫情下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居家活動內容,以及多元化的商品購買選擇和渠道。

更主要的是一些居民收入水平降低,“風險”意識加強而產生的消費方式的轉變。出於避險心理,人們更願意持幣觀望而不是把錢花出去,這種心理要持續多久,同樣是未知數。

後疫情時代預言與911效應

美國著名女記者勞加勒特(Laurie Garrett)認爲新冠危機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疫情會像潮水那樣一波一波的漲落,而不是像海嘯那樣突然來襲。加勒特說,新冠疫情將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以及生活的諸多層面。這其中包括重新審視旅行是否重要、面對面的商業會議以及大衆交通的必要性問題。

這是否意味着迴歸正常已經成爲一種夢想了呢?對此,加勒特表示你不需要往遠處看,只要看看美國9.11 恐襲後的世界就可以找到答案。

她說,9.11後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反恐已經成了一種“新常態”。它影響了人們的一切,從上飛機的安檢、到平時工作進辦公室大樓等等。

因此,加勒特說後疫情時代也是如此。人們會預期和經歷巨大的變化,以及我們如何去適應這些變化。

而從政治層面上,加勒特預言,如果此次疫情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即富人更富、窮人更窮。屆時還可能出現羣體不滿所造成的政治動盪。

後疫情時代裏我們面對我們

新冠疫情是突然的也是空前的。

加拿大從未經歷過這麼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聯邦,省政府,公共衛生專家和勞動保護部門都在摸索中制定政策。即將復工的僱員也必須考量各種因素。

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控制疫情的同時逐漸恢復經濟活動。一些勞工法律師說,出門上班的風險確實比平常高,但是隻要工作場所的衛生符合省衛生部門的規定,員工並不能因害怕感染而拒絕復工。當然,他們可以要求僱主加強防疫措施,也不應該被迫和出現新冠肺炎症狀的人一起工作。

疫情前期,我們面對的是疫情本身對民衆健康和生命安全嚴重威脅,在後疫情時代我們面對的將是我們自己。可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人們將使用數倍於對抗疫情時使出的力氣,在去修補支離破碎的經濟同時,還要去彌合分化的民意和受損的社羣關係。(原標題:加拿大後疫情時代來臨,不是黎明,而是黎明前的黑暗!)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