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1931年,纔有科學家站出來指出靜態宇宙的錯誤,並且提一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理論。而真正讓宇宙大爆炸的理論被人們廣泛認可的,則是在1965年的時候,科學家羅伯特威爾遜無意中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存在。

衆所周知,人類生活在太陽系中,雖然目前看來人類似乎永遠都無法飛出太陽系,可其實太陽系非常小。就拿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來說,恆星的數量至少有1000億顆,而銀河系的上面還有本星系羣,再之上還有超星系團。這樣看來,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陽系渺小得還不及一粒沙子。不過,就是這麼不起眼的星系中卻孕育出了生命。

宇宙是怎麼來的呢?根據現代研究,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爆炸,在大約138億年前,一顆奇點出現在虛無之中,當它的內部能量積攢到極限時,這顆奇點就“砰”的一聲發生了爆炸,宇宙也隨之誕生了。不過,早期的宇宙中什麼都沒有,直到第一代恆星的出現,通過不斷地內部燃燒,且不斷地向外拋射出各類元素、物質等,宇宙中的一切才漸漸有了規模。當宇宙渡過了自己的“新生兒”時期後,宇宙便也正式運行起來了。

宇宙是靜態還是動態的呢?這個問題如果放在現在,大家的回答一定是動態。不過,在100年前,人們還以爲宇宙是靜態的,而且永遠都是一層不變的。這裏,就連愛因斯坦也犯了錯誤,當然,愛因斯坦是屬於故意犯錯。

其實,最早的時候,愛因斯坦就發現了宇宙其實是一直在不斷運動中的。不過,當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得不到認可,而且在國際上,科學家們普遍都相信宇宙是靜止的。於是,爲了迎合大衆的觀點,愛因斯坦便修改了自己在相對論中提到的內容,也默認爲宇宙是靜態的,這其實給後世造成了很多的誤解。直到1931年,纔有科學家站出來指出靜態宇宙的錯誤,並且提一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理論。

這位質疑愛因斯坦的科學家來自前蘇聯,他的名字叫做弗裏德曼。通過望遠鏡觀測宇宙一段時間後,且經過各類數據演算,弗裏德曼發現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多了一個宇宙常數Λ,這個就是愛因斯坦故意加進去的。當這個常數Λ去掉後,宇宙膨脹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最後,另一外科學家勒梅特提出了“原聲原子假說”。“原聲原子假說”闡述了關於宇宙是如何誕生的經過,以及宇宙最終會走向何方。

而真正讓宇宙大爆炸的理論被人們廣泛認可的,則是在1965年的時候,科學家羅伯特威爾遜無意中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存在。這項發現可以說徹底顛覆了人們以往對宇宙的認識,並將人們對宇宙的認知引領到了新的方向上去。

說起來,最早人類因爲對宇宙的盲目認知,讓揭開宇宙真相的時間足足完了近百年的時間。其實早在19上世紀,就曾有科學家發現宇宙的星系、類天體等之間都存在着紅移現象。我們知道,現代科學中紅移現象是最能支撐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有力證據之一。不過,當時人們覺得動態的宇宙實在是太離譜了,所以便將這種現象解釋成宇宙中的一種光波現象,並沒有想要去推翻宇宙的靜態理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