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意外。

你不知道孩子会烦什么样的错,也不知道孩子会在什么时候犯错。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家长会感到手足无措。

其实,孩子也会感到手足无措。尤其是当孩子经理“瓶颈期”的时候。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

晚上,妈妈帮孩子补习功课,孩子又做错了一道数学题。

“15-8=?”

孩子的答案是6。很显然,他又算错了。妈妈显得有些着急:“这道题你不是做过好多遍了?为什么还会犯错?”

孩子仔细看着题目,想了很久,一脸茫然的看着妈妈,表象像是在说:“哪里错了?我没错啊?”

妈妈无奈只能用传统的数数方式,解开孩子的疑惑。

面对现实,孩子终于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两个问题:

第一:孩子犯错往往不自知。

很多时候,只是我们认为孩子做错了,但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就是理解能力上的“瓶颈期”。

我们可以认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惯性思维和惯性认知使儿童有了某种习惯性的理解方式。和上面的孩子一样,15-8=7,为什么孩子总是用这样简单的问题犯错?也许是因为我们向孩子解释的方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力。

不管你解释的多透彻,多有逻辑性,那都是你自认为的,孩子并不理解,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已经到了“瓶颈期”。

第二:面对犯错孩子往往不认错。

我们通常会用现实来反驳孩子,比如那个字到底怎么写,那句话到底怎么读,我们通过查字典、查拼音让孩子接受现实。

当然,很多孩子在现实面前会认错,但往往也是表面认错。

认知习惯的惯性,会让孩子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这就是为什么一旦孩子读错字没有及时改正就很难改正的原因所在。

我们当然可以这样理解:认知习惯,让孩子的认知能力遭遇了“瓶颈”。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一点:

习惯就是使孩子进入能力成长“瓶颈期”的首要因素。

认知习惯让孩子产生了自己的认知方式,在对的事情上坚持自己的认知,在错的事情上也会坚持自己的认知。

惯性思维方式让孩子产生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对的是事情上孩子会这样理解,在错的事情上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如果不解决孩子的“惯性”问题,孩子就会坚持犯错并且持之以恒。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提升孩子的思维惯性、认知惯性,那么孩子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就无法突破瓶颈。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说起一个人:亚洲百米第一人——苏炳添。

如果你了解苏炳添,你就会发现,最终让苏炳添获得飞跃的是他做出的一个艰难的改变。之前,他习惯性的右脚在前起跑,后来他发现:右脚在前起跑会首先用到力量不足的左脚,起跑阶段往往无法建立优势。于是,苏炳添开始锻炼左脚在前起跑。

对于任何人来说,这种转变都是十分艰难的,何况苏炳添此前一直是这样的起跑方式,想要改变的确很难。

现实也告诉苏炳添,这样做的确不容易。左脚在前起跑的第一次比赛,他的成绩就有了很大的下滑。

但苏炳添没有放弃,他坚持进行锻炼,每天几百次的左脚在前起步锻炼,最终,他成功了。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个百米时间进入9秒大关的亚洲人。

苏炳添的事例其实就在解释我们所说的“育儿难题”。该如何帮助孩子突破“瓶颈期”?

1. 方向对了,重要的是改变思维和方式。

简单的说,瓶子中有一个物体,它从瓶底一直往上爬,爬到了瓶颈的地方,因为体型太大它无法突破瓶颈。

这其实已经在告诉我们,物体爬的方向是对的,只有往上爬才能爬出瓶子。只不过是现实问题让它无法实现,现实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的思维和方式。

一颗实心的铁球,它的直径超过了瓶颈,不管用什么办法,它都无法爬出瓶颈。如果是一个气球呢?虽然它的直径也超过了瓶颈,但因为张力的存在,只要一部分球体先挤出瓶口,借助张力气球就可以挤出瓶颈。

思维上我们需要知道:不是瓶颈挡住了你,而是你的认知阻碍了自己的视线。

方式上我们要知道:我们要改变的不是现实条件,而是改变自己。

2. 习惯上的改变,是孩子能力提升的硬条件。

我们能发现,让孩子进入能力瓶颈期的就是孩子的思维习惯和认知习惯。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这些思维先和认知习惯帮助孩子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他们通过这些习惯更加了解世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但凡是总有极限,就算是独孤求败练到了天下无敌,他也会有功力上的瓶颈期,不是武功限制了他而是他的能力限制了自己。

独孤求败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了获得功力上的提升,他自废武功重新开始,才成有了最终的“孤独求败”。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十岁之前,我们通过这些习惯让孩子成长,十岁之后,我们需要通过打破这些习惯,让孩子接受更多新的思维模式、认知模式,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思维习惯必须多样化

3. 固定的方式,意味着局限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建立习惯可以提升效率,但同时也会让孩子形成惯性思维。对于孩子的认知和思维来说,惯性并不是动力,而是阻力。

固定的方式也就意味着孩子的思维被局限了,方式被锁定了。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世界。通过不同的解释,让孩子拥又更多的思维模式,这样的成长,对孩子来说才是更有意义的。

建立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帮助很大,但作为父母你需要意识到这样一点:帮助孩子打破习惯,也是对孩子成长的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