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朋友的弟弟最近上初中了,妈妈就会和我朋友吐槽,弟弟长大了开始在自己世界有自己的想法,妈妈就能感受到孩子的叛逆期是要来了。

这天外面下着大雨,妈妈就想送孩子去上学,可是孩子就是拒绝了,并且非常肯定的要自己走,妈妈看着外面的天气是降温了,给孩子送上了衣服与雨伞,孩子拒接了妈妈给的外套,拿着雨伞就直接往外面走了。

孩子是越来越大就开始要追求独立自主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朋友就和我说道,在他处在青春期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的,很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想要自己做主 。


比如出去玩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会叮嘱到晚上九点半之前就要赶回来,冬天来的时候不要逞强,要学会保护自己。家长给的都是一个善意,可是很多的时候却很容易遭受到孩子的“怼”。

v 青春期的“联结”与“分化”

一个人在这一生都是要经历这几个的时期的;婴儿期、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这一系列时期都是必然要经历的。

而每个时期都有其发展变化的具体内容,对于青春期就是的理解就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人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特定的阶段。

在青春期的时期的这个阶段,家长可能就会发现曾经听话的孩子,似乎就是在一夜之间就已经开始变得一个人了,变得叛逆或者是不通情达理,这样的情况可能看上去是一个反常行为。


其实上也可以属于正常现象,因为这样的时期是一个孩子生命发展需要经历的过程。这个阶段,他是一个联结与分化并存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个体既不是完全的儿童也不是完全的成人。

既想要独立于家庭彰显自己的个人价值,也想要与家人保持联结拥有归属感。哈佛大学的教授安妮·费舍尔博士就说:这样的一个过程是逐渐成为某个人的过程。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个体既要身处在家庭关系的背景里,又要与家人有所不同的想要独立起来,需要在这个双重的力量下同时作用取得平衡。

家长有的时候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懂事,常常的这个表达的意思就是指孩子应该要随顺自己的意愿,没有或者不固执、不坚持自己的独立的意见或者做法。


那么这样的一个做法就会导致孩子无法满足青春期个体的特征,满足不了这个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想着用更多的“可能性”来进行打破,探索和寻找更多的可能。

l 孩子是怎样理解到家长话的?

举到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花花今天有同学聚会,同班同学一起组织去KTV唱歌,和爸爸妈妈简单的交代信息之后,爸爸就对孩子说“你要记得早一点回来,最好是不要超过九点半,如果还可以更早回来就更好了。”爸爸的这样的一个话术在孩子的眼里就会有其他的信号比如:

1. 孩子可能不会在九点半之前之前回来,会玩的更晚;

2. 孩子不够自律不会自己提醒自己,家长不相信孩子就需要爸爸来提醒。


孩子这样想到以后,可能就会在大脑里就会开始产生“他们还是没有把我想象成是一个成熟的个体”,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家长不相信自己,无法从家长这里得到关爱与信任,孩子渴望得到的暗示就是:

1. 我相信你,我相信你可以自己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2. 我也尊重你的想法,因为你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你拥有自己决定的权利。

但是爸爸并没有这么做,那么在孩子的眼里办的话语就可能是会变成:他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做到;也不知道放手让孩子做。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会用青春期的手段寻找一个方式来找到“新的平衡”,孩子就会选择用自己的语言来发表自我管理的宣言,宣告自己的生命发展已经是达到了自律的阶段。


但是孩子在这个阶段还是希望能和自己父母可以一个探索适合彼此发展的方式。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或者孩子应该怎么做可以在做自我、亲子关系、家庭生活中来不断地切换呢?

v 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应该怎么做呢?

心理学家默瑞.鲍温强调:要在保持个人与家庭联结的同时,让个人分化为独立个体。青春期是孩子进步的一个标志,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需要被肯定也是需要被接纳、包容的时期。

因为孩子会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渴望独立,想要自己尝试很多事,想要慢慢的可以脱离家长的管束,家长在与青春期孩子相处时候就需要牢记到一个中心点、两个基本点:

n 一个中心点指的是:家庭教育要以遵循孩子的不同的生命阶段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帮助孩子完成各个阶段的发展作为目标任务来进行完成。


n 两个基本点指的是:一培养正面思考的心智模式、二是造就滋养人心的互动模式。

一. 家长要记住孩子的每个行动背后,都是有正面的意图

让孩子可以从小就养成思考和包容的习惯,心存善意,就在上述讲到例子,爸爸希望孩子可以早点回来的背后表达的意图是,爸爸对女儿的安全是在意的状态,是在表达爸爸的关心。

家长需要是帮助孩子孩子培养正面的思考的心智模式,那么双方在表达上面就是会是幸福的存在,而不是家长在限制与否定孩子。

二. 家长善用正面语言的能力,营造好的家庭互动模式

一个家庭的氛围与环境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需要多用支持、肯定和鼓励的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的支持。

家长不要用这一副家长的姿态对孩子命令或者是限制,这样是会给孩子打来否定与不信任感,干扰到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是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更是孩子的亲密朋友,家长是一直陪伴在孩子的作用的,我们是需要陪伴孩子经历成长中的变化然后给予给孩子成长的建议,家长可以放手的让孩子尝试,给孩子权利探索,给孩子成长!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