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曾经流传,燕京大学是“贵族学校”,学生都是富家子弟,但是根据一些老校友的回忆,这种说法与事实是不相符的。 与公立大学相比,燕京大学作为教会大学,学杂费是偏高的。图为大学食堂。

上世纪30年代,北大学生每年交费共22块银圆,宿费全免,清华大学、北平医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等等的学费跟北大基本一致。

而燕京大学本科正式生的学费是每学期银洋81圆,每年162圆。另外一些著名的教会大学,如辅仁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以及广州岭南大学的学费,跟燕京基本上一样,每年大约160银圆。 从学费金额上来看,燕京大学等教会大学的学费比国立大学高出七八倍,真是不折不扣的“贵族学校”了。图为拥有暖气的宿舍,一名女学生正在摆自己的洋娃娃。

但是学校并不只向“富二代”敞开大门,也很欢迎家庭贫寒,但成绩优异的学生加入。图为燕京大学的女学生。

根据1946年的一份调查,全校800名学生当中,要求救济的就有403人。 学校采用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办法来帮助这些清寒学生,并想方设法地为他们介绍工作,这应该算是早期的勤工俭学了。图为燕京大学的女大学生。

学生们可以给华侨及外籍愿学中文的教职员担任国语老师或者为外籍教职员做翻译;还能给本校教职员的子弟做家教,补习功课;学校的图书馆、附中、附小、办公室等也欢迎学生去做一些打字、誊写类的服务性工作;此外,学生还能做一些清扫校园、绿化园林的体力劳动。

1938年-1941年,经济系还建立了燕大消费合作社,办社的宗旨是“销售日常消费必需品,为校园内教职员工、学生购物提供方便”,同时也收到“在实践中教育人的目的”。当年办社提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办得很有特色,这种合作社实质上体现了自助的精神。图为打乒乓球的女学生。

1946年,部分参加自助工作的同学成立了清寒同学自助会,承揽了学校拆除日伪旧房、修剪松墙、清理庭院等劳务,一时间搞得有声有色。1947年冬,清寒同学自助会又开设了自助商店,最初经营图书杂志、文具纸张、日常生活用品、大众食品等,后来范围逐渐扩大,还在岛亭开设了餐厅。在当时的社会,大学生当服务员,站柜台、当堂倌、端盘子,在国内还是尚不多见的。图为洗衣服的女学生,看这水龙头就比较前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