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核心硬件水准来看,首先处理器选择了联发科的天玑1000plus处理器,闪存规格目前还没有消息,但很大程度上有可能和iQOO Neo3维持同一规格,也就是说,闪存规格有可能为ufs3.1,,运行内存仍然可能为LPDDR4x,但这样的硬件水准,其实已经能够称之为顶尖旗舰产品。在提到联发科处理器之前,我们先来谈谈vivo,这个品牌在2018年的中期开始觉醒,注重探索型产品和性价比旗舰产品,分别推出了NEX的高端探索系列和iQOO的性价比旗舰产品,还加强了自己在x系列女性用户的市场以及z系列的绝对性价比领域。

编者按:事实上联发科在中国大陆市场,尤其是国产手机行列,已经存在感非常低,除了去年红米系列搭载了G90T之外,几乎没有产品选择联发科的处理器,如今联发科的市场也主要在东南亚,包括非洲。不过vivo的子品牌iQOO Z1即将带来联发科最强的天玑1000处理器,这枚处理器此前在跑分以及评测之中似乎占据了很高的权重,但始终没有量产机型来印证,这会是联发科反败为胜的最关键一枚芯片吗?

vivo的转型很成功

在提到联发科处理器之前,我们先来谈谈vivo,这个品牌在2018年的中期开始觉醒,注重探索型产品和性价比旗舰产品,分别推出了NEX的高端探索系列和iQOO的性价比旗舰产品,还加强了自己在x系列女性用户的市场以及z系列的绝对性价比领域。同时vivo的供应链也拉锯的很长,就目前而言,vivo在自己旗下的产品分别使用了,包括三星猎户座处理器,高通骁龙处理器以及联发科的天玑系列,可以看出vivo正在壮大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以此来对抗相关芯片短缺以及供货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多个系列多款产品呈现高低搭配的态势,不至于自相残杀。而过去的这一年的成绩也表明vivo目前做的还是相当成功,甚至于在最新的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上,老搭档OPPO已经开始逐渐落伍,但vivo仍然维持了很强的竞争力。

此次推出的iQOO Z系列产品,我们可以近似的认为是此前vivo旗下的Z系列,同样主打性价比的标签,事实上,iQOO系列本身就是主打性价比旗舰产品,顺势推出Z系列,很有可能会把iQOO的子品牌再提高一个维度,比如类似于华为的荣耀系列,以及小米的红米系列,给予其独立的产线,独立的规划以及独立的定价权,甚至还有独立的元器件选配。当然经过了一年5代产品的强势推出,目前iQOO的性价比标签已经非常明显,在用户心目中也形成了很深刻的印象,此时也顺水推舟地将iQOO系列做成更独立的品牌形象,我们认为其实很符合一个品牌的建设规律。

除了IQOO系列之外,vivo还将有更多系列产品的多个型号推出,比如S系列Z系列,未来还将会在y系列大力推出廉价型的产品,当然也并不放弃在高端型号上的努力,比如X系列以及NEX系列。以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vivo还能够继续保持四大品牌之一的状态,是否能够进一步的成长,需要有持续性的动作,以及对市场更加细分的规划。

IQOO Z1表现如何?

其实可以和iQOO Z1这一款产品可以作为对比的,是刚刚发布不久的iQOO Neo3,作为iQOO 旗下的次旗舰品牌,如今Neo3的硬件水准已经可以对标其他产品的顶级旗舰产品,那么iQOO Z1这款产品显然是和iQOO Neo3,形成所谓的平行双次旗舰的战略,给予用户更多的选择。

从定位上而言,这款产品的价格目前在线下的市场爆料为2498元,从这个定位上可以看出和此前vivo的z系列,包括次旗舰的Neo系列都站在同一档次之上。外观层面选择的仍然是挖孔全面屏的解决方案,很大程度上是iQOO Neo3的另一大改版,后背的设计,也仍然是摄像头模组维持一个矩阵,三颗摄像头加上闪光灯的竖直排列,并不显得过分突兀。

从核心硬件水准来看,首先处理器选择了联发科的天玑1000plus处理器,闪存规格目前还没有消息,但很大程度上有可能和iQOO Neo3维持同一规格,也就是说,闪存规格有可能为ufs3.1,,运行内存仍然可能为LPDDR4x,但这样的硬件水准,其实已经能够称之为顶尖旗舰产品。

除此之外还包括了支持WiFi6技术以及第一款同时支持5G+5G双卡双待,毕竟目前包括华为之内的智能手机,都只支持5G+4G的双卡双待,这一点的突破还是在市场有很大的亮点,其次在续航层面搭载了4500毫安时,匹配44W的快充标准,还包括144Hz的刷新率屏幕,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和iQOO Neo3高度相似,只不过旗舰芯片换成了联发科的处理器。

硬件规格上而言,144Hz刷新率的屏幕匹配旗舰级别的处理器以及顶尖闪存规格,再加上非常强势的充电续航能力,的确是非常具有竞争力,在2000多元的价格档位里,vivo势必想要通过多个系列多个型号来占据市场。

天玑1000plus,会让联发科翻盘吗?

提到联发科处理器的发展历程,也是让人唏嘘不已,相比于高通处理器,联发科在大陆市场的耕耘其实更早,而且也更加成功,最早甚至已经追溯到山寨机的时代。联发科的优势在于更加廉价,硬件性能也能够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甚至还提供一站式的设计服务,即便是在智能手机发展的初期阶段,联发科仍然在国内市场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彼时的高通还只在一些国际品牌上应用,在国内显然是没有如今这么大的影响力。现在很多用户将联发科的失败归咎于小米,当然这是完全不够客观,也并不能够反映联发科自身的失误,的确,小米将联发科曾经相当不错的一枚芯片用在了红米系列上,但这并不是联发科衰败的借口。

这么多年以来,联发科在中高端处理器上的市场持续被蚕食,尤其是在大陆市场,苹果A系列,高通骁龙8系列以及华为麒麟9系列,构成了大陆市场最炙手可热的三款芯片,即便是三星的猎户座芯片似乎也比联发科要成功的多,联发科在中高端的性能以及技术规格的持续下降,已经呈现断崖式的跌落。在魅族宣布全面进入高通处理器领域之后,联发科在国内的消息就已经非常惨淡,直到去年,红米系列率先使用了联发科的G90T,这枚号称游戏专用机芯片,仍然是以落后的制程工艺带来了极高的发热,甚至无法发挥自己架构的优势,可以说是惨败。

此次天玑系列的预热已经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早在去年5G比较火热的时候,联发科就已经向外透露了天玑系列的消息,如今天玑1000plus在此前的跑分数据中也频频被拉出来对比,虽然没有真机搭载呈现确切的数据,但从技术规格标准上天玑1000plus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这款处理器采用了更加先进的7纳米制程工艺,选择了A77+G77的双旗舰架构,也就是说A77的CPU大核以及G77的旗舰大核,都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芯片的硬件性能。对于联发科而言,如果此次能够在iQOO Z1上一炮打响,那么至少能够挽回绝大部分的中端产品的市场,而这一市场目前也是各家品牌厂商争夺最为激烈的市场。联发科能够站住这一市场就已经保持了销量上的稳定,但如果天玑1000plus像此前G90T那样翻车之后,那么联发科在5G的机会就已经很渺茫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