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在這句俗語中,“勸嫖”只是相對於“勸賭”而言,是一種假設:同樣做壞事,去賭博還不如去嫖娼,僅此而已。所以,只要不對家庭造成影響,一般不會去開口相勸,這就是古人“寧勸賭,不勸嫖”的由來。

在農村流傳着一些古老的俗語,雖然字數不多,但句句經典,蘊含着老祖宗爲人處世的道理,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之魅力所在。

有一句俗語,叫做“寧勸賭,不勸嫖,男不三,女不四”,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都聽說過,也知道大概的意思。那麼,這短短十二個字,到底有什麼講究?

先來看前面二句“寧勸賭,不勸嫖”,從字面上很好理解,寧可勸人戒賭,不要勸人戒嫖。按照現代人的理解,這句話明顯存在問題,在當今社會賭博、嫖娼都是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爲,怎麼可以縱容男人去嫖娼呢?

其實在這句俗語中,“勸嫖”只是相對於“勸賭”而言,是一種假設:同樣做壞事,去賭博還不如去嫖娼,僅此而已。當然,有人以身試法,有人鋌而走險,那是另一回事。還要說明一下,在古代(一直到民國),娼妓經過官府的批准是可以合法存在的。

人們常說“久賭必輸”、“十賭九輸”,賭博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惡習。關於賭博的行爲老百姓都是深惡痛絕,歷代官府也一直予以禁止,比如在北宋初年,凡是在京城賭博者一律問斬,在明朝時期則改爲砍手。

賭和嫖是男人最常見的二大惡習,一旦沾染危害無窮。因爲賭博而傾家蕩產、債臺高築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跟賭博的“人財二空”相比,嫖娼的危害確實要小,屬於男人生活作風的問題,最多也就被打上一個“花心男人”的標籤。再說了男人在外面總會有點應酬,偶爾犯點小錯也不至於被一棍子打死。

還有一點,嫖娼這種事情過於隱私,即使真想勸說也實在難以開口,弄不好的話好心變成驢肝肺,親戚朋友翻臉不認人。所以,只要不對家庭造成影響,一般不會去開口相勸,這就是古人“寧勸賭,不勸嫖”的由來。

至於“男不三,女不四”,其實是“男不做三、女不做四”。意思是男人不能過三十歲的生日、女人不能過四十歲的生日,否則不太吉利。這裏說的過生日,不是簡單的喫個蛋糕、吹個蠟燭、許個願望,而是正式操辦的那種。

在過去,不少人逢整歲就要辦酒席,以此來慶祝生日,如十歲、二十歲,這種情況比較普遍。那爲什麼男人三十歲、女人四十歲不能做生日?古人爲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很多人會聯想到一個成語:“不三不四”,其實毫無關係。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古人認爲,男人到了三十歲,已經到了立業的關鍵時期,所以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業中去,儘早擔負起家庭的重任,不要把精力分散在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上,故爲“男不三”。

而“女不四”又是怎麼回事呢?古代女子的家庭地位很低,很少外出拋頭露面,一生致力於相夫教子、縫縫補補。女人四十,已人到中年,正是受制於封建禮教“三從四德”中“四德”的年齡。

四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古代女人裏裏外外都要受到制約,哪有福氣大擺生日酒席爲自己慶生?“女不四”也就不難理解了。

相比於古代女性,現代女性是多麼的幸福快樂,就像生活在天堂裏。對於“寧勸賭,不勸嫖,男不三,女不四”這句俗語,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

免責聲明:本文章來源於網絡、報刊、新聞等整理而成,文章所述觀點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轉載是爲了更好地傳播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