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六五式军装的士兵们】这是一组反映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民生百态的老照片。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此时人们的思想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0年代也是中国新旧变革的重要阶段,社会经济也有了较为快速发展,一批“万元户”开始出现。


【赶集的人们】这张老照片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穿衣打扮,可以看到还是以灰蓝两种颜色为主。不过,“的确良”衣服在年轻人群体中广为流行。所谓的“的确良”是化纤材质,尽管不吸汗、不透气,可挺括滑爽、易洗快干,还比棉布结实,尤其鲜艳的色彩,结果广受年轻人的追捧。


【街头小人书摊位】80年代人们精神娱乐活动很匮乏,这时就出现了小人书摊位。在当时城市街头总能看到小人书摊位,一毛看一本,有时书摊老板为了多赚钱,会将一些厚的小人书拆分。相信70后、80后对小人书有着深刻的记忆。


【万元户家庭】“万元户”是80年代的标签之一,通俗来说就是一个家庭年收入达到1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当时年收入1万元是一个天文数字。有专家根据80年代物价水平作出计算,那时的1万元相当于如今的200多万元,实在令人震惊。


【万元户家庭】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万元户”这一说法,最早来自新华社的报道。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刊发一篇通讯《雁滩的春天》,报道了1979年年底甘肃兰州雁滩公社社员李德祥,因劳动出色,从大队里分到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作“万元户”。


【坐飞机免费喝茅台酒】80年代乘坐飞机出行可是一件颇为自豪的事情,当时国内航班数量很少,而飞机上更是免费提供茅台酒,这在现在来看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事实上,早在70年代末期国内航班甚至给乘客赠送一瓶茅台酒。


【乐山大佛脚趾上的游客】80年代中国各地景点游客很少,门票的价格也相对较低,但是当时景点的商业化气息渐浓。举个例子,各大旅游景点入口处都有拍照摊位、纪念品摊位以及各种小吃摊位等。也正是这样的经营活动,逐渐涌现出一批较为富裕的群体。


【哈尔滨街头】有网友调侃,“如果穿越回到80年代,走在街头巷尾根本看不到胖子!”确实如此,80年代人们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加上副食品不是很丰富,很多家庭尤其在农村,很多人一年吃上猪肉的次数寥寥无几,所以看不到胖子也正常。


【八达岭长城上的游客】“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早已深入人心。八达岭长城号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长城之一。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街头冰镇汽水摊位】80年代由于电冰箱远远没有普及,而且价格昂贵,冰镇汽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上佳饮品,炎热的夏季喝上一口冰镇汽水别有一番风味。这张老照片中的汽水品牌是北冰洋当年风靡全国,成为一代人内心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