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然不可能知道齊國當時是什麼心態,畢竟沒有讀心術。
但我們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一下猜測;害怕到後悔再到憤怒
按理說,當時齊國的心理應該是極其害怕的,因爲它是親眼看見秦國殲滅了其它五國,現在輪到自己了,說不害怕都不會有人相信。畢竟在接連滅了五國的秦國面前,齊國的這點實力還真不夠看的,一點安全感都沒有。

除了害怕的心理之外,齊國的心裏還是比較複雜和後悔的,因爲它在看到其它6國在打架的時候,心裏還是充滿了快感的,因爲在其它6國裏面實力最強的就是秦國,而秦國和齊國的關係一直都很好。
就連之後秦國開始針對齊國的時候,都還抱有一絲僥倖,認爲秦國還會念及舊情不會對付自己,結果到最後秦國絲毫不念舊情,準備攻打齊國的時候,齊國的心理剩下的就只是焦慮和憤怒,當秦國一下子擊潰了齊國的兵馬之後,齊國就已經是萬念俱灰,服軟了。悔恨
當然,以上的僅僅只是個人的觀點和看法,更多的人都在說,齊國的心裏是悔恨,而不是其它的情緒。因爲說白了齊國僅僅只是做錯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肯出兵,他聽信了秦國的鬼話。

那麼齊國當時出兵了會怎樣呢?有了齊國的幫助,那麼它不僅可以替其他5國擋住一段時間,讓其它五國有了反擊的機會,且還可以跟其它5國的軍隊合成起來,到時候,秦國面對的就是六個國家聯合起來的壓力,想完成一統六國的宏願就會更加艱難。
所以,如果齊國不去相信秦國的鬼話,而是選擇幫助其它五國共同抗秦的話,那麼秦國的壓力就會劇增,說不定還沒等到它滅掉其它五國的時候,自己就先被滅了。那樣,齊國也不至於到最後,只剩下了自己一個國家面對秦國。
當然了,齊國當初不派兵支援,更多的還是五國伐齊的原因。在五國伐齊之後,齊國的心理就逐漸變得扭曲起來了,他曾經被其它5個國家合起火來暴揍,搞得齊國損失慘重,差點就一蹶不振。

因此,齊國對這5個國家可以的是恨之入骨,當他看到了曾經的一個個仇人逐漸被滅的時候,齊國別提有多高興了,看到這些當年合起夥來欺負自己的國家,如今互相殘殺了,齊國那已經扭曲了的心理自然是充滿了快感。只是他絲毫沒有想過,要是秦國最後勝利了,他會放過齊國麼?
秦國也很聰明,他知道自己肯定無法以一己之力同時滅掉其它六國,所以它選擇了逐一擊破,也就是不同時攻擊所有的國家,而是把全部都力量都集中在一起,專門的針對一個國家,然後依照這個方法再逐漸統治六國,他還專門把不出力的齊國放在最後一個打,那時候孤立無援的齊國,僅剩自己一個,肯定是很快就被秦國給消滅了。
這時候有人會問了,齊國這是傻麼?他明知道不幫助其它五國共同面對秦國的話,那麼將來在自己獨自面對秦國的時候,肯定是沒有絲毫的招架之力啊。關於這個問題只能說,秦國實在是太狡猾了,他利用言語將齊國和自己綁在一條船上,讓齊國還以爲自己和秦國是友好國家一定不會對付自己,再加上當初五國伐齊的時候,已經把他們心理弄的扭曲了,所以這纔有了齊國“不幫忙”的事情發生。
這就好像是一個班裏的學生被自己班裏的同學欺負了,然後另外一個班裏的學生要攻打這個班級,爲了減輕負擔,於是就好言好語的安慰那個被人欺負的同學,叫他打起來的時候不要動手,結果最後這個被欺負的學生就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班級的學生都被打了,然後一點忙都不出。最後,別的班級的學生看見這個班的人都被打敗了,於是又騰出手了把這個被欺負的學生也給打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