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歷史是一幅燦爛輝煌的壯麗畫卷,那麼商丘古城在明清時期一定是其中斑斕多姿的精彩片段。

如果說華夏文明是一支氣勢恢宏的交響樂曲,那麼明清時期的商丘古城一定是其中令人蕩氣迴腸的動人樂章。

商丘古城自五代後唐時期得名歸德,歷經滄桑,巍然屹立,寫下了太多不朽的傳奇。而古城“八大家”“七大戶”的風雲沉浮,更是一部明清歷史的精彩演繹和真實寫照。

鬧龍街軼事:帝王師乾坤正氣

古城北門裏,有一條街道由城門腳下向西伸展開去。這條街原名馬道街,號稱古城“八大家”之首的沈家即沈鯉的府第便在這條街上。這條街由沈鯉沈閣老和當時萬曆小太子引發的故事而得名。

相傳,沈鯉在任太子講師時,帶小太子迴歸德老家。城內頑童看到身穿黃衣服的小孩,便用手撩撥衣服,惹得太子十分煩躁。沈鯉擔心太子追究,就笑着對太子說:“噢,那條街叫鬧龍街。皇帝走到那條街上,老百姓都要跟他鬧一鬧。”

沈鯉以他超人的機智杜撰一個“鬧龍街”名,爲百姓免除了一場禍災。這事被人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大街小巷,城裏城外。從此,人們便稱這條街爲“鬧龍街”。

宋氏家族:明清政壇清名遠揚

天下宋氏出商丘,商丘宋氏有清名。北宋時有“三蘇”,其光輝照亮了中國文壇。歸德府有“三宋”,其清名享譽明清政壇。

宋纁,因廉政爲民而千古流芳,是肩比包拯、海瑞的一代廉吏,後來建有“三報祠”,供奉的就是這三位賢臣;

宋權,古城北城門上“清德”二字石碑,據記載是康熙皇帝給宋犖題寫的“清德堂”的殘留部分;

宋犖,政績卓著,能詩善書,還擅長收藏鑑賞。香雪海、滄浪亭、百衲本、碧螺春等文化符號,都與他有關。

歸德府“三宋”均是明清時期舉足輕重的朝臣。可以說,不瞭解這三位,看不出商丘宋氏的厚重與傑出。

侯家大院:一曲桃花扇 遺恨壯悔堂

從古城北門進去,東一街路北是侯恂故居尚書府,路南是侯方域故居壯悔堂,因悽美愛情故事桃花扇之故,侯家大院是遊覽古城的必去之處。

說到桃花扇,就要先說李香君和侯方域。李香君自幼被秦淮名妓收養,她歌喉珠圓玉潤,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被稱爲“秦淮八豔”之一。侯方域,22歲到南京應試,結識了一大批江南名士,爲“復社”領袖,被稱爲“奮然爲天下持大義者”的“復社四公子”。

據《睢陽區志》記載,明崇禎十二年,侯方域在秦淮河畔結識了秦淮八豔之一的著名歌伎李香君,二人一見如故,互生愛慕之情。侯方域將一柄上等的鏤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送給了李香君做定情之物。

兩人定情後不久,由於侯方域文章切中時弊犯忌而落榜,匆忙離開南京。二人分別後,巡撫田仰派人搶親,李香君以死相拒,血濺摺扇。正巧畫家楊龍友在場,他拾起宮扇,就其鮮血畫了幾枝桃花,始有“桃花扇”之稱。

幾經輾轉,侯方域將李香君,帶回歸德侯府,住在西園翡翠樓上,故後人稱翡翠樓爲“香君樓”。但好景不長,侯方域下江南時,李香君的歌妓身份被侯府知曉,把她趕到城南侯氏莊園,最終寂寥鬱悶而死。

侯方域爲其立碑,碑前有一石桌,桌前有一圓形“愧石墩”,他常坐在愧石墩上久久不忍離去,感慨自己潦倒半生,又覺得愧對李香君,把自己的書房改名爲“壯悔堂”。

關於古城八大家,民間一直流傳有“沈宋侯,葉餘劉,還有高楊在後頭”的說法,多處文物古蹟,無不記錄着曾經的輝煌與榮耀。

隨着歷史的遞進,名震商丘的“八大家”逐步由繁華、喧囂歸於沉寂。但古城的興盛並未停歇,隨之而起“七大戶”又粉墨登場,締造了古城新的華美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