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後伴隨馬騰的是另一個在涼州比較有名望的軍閥韓遂,兩人時而聯合時而敵對,最後結成異姓兄弟,兩股勢力完全聯合,成爲繼董卓之後涼州最有實力的軍閥。作爲涼州地區前後兩個最有實力的軍閥,感覺上應該頗有淵源,由於二者最活躍的時間相差近二十年,多數時間裏董卓的實力遠強於馬騰,而且涼州一直是多個軍閥並存的狀態,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交集,董卓和馬騰的關係也並不像演義中的那樣是敵對的。


馬騰

馬騰和董卓在演義中有過一次交集,就是馬騰加入了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聯軍,其中第十三路諸侯西涼太守就是馬騰,但是表現很低調。演義中二者都屬涼州軍閥,是朝廷官員,董卓的官階高過馬騰。馬騰是伏波將軍馬援之後,世代爲將,忠於漢室,後面官至徵西將軍。董卓平定黃巾軍時表現一般,在被何進招入京城後,幸運掌握朝堂,而且迫不及待篡漢,官至太師。兩人是敵對狀態。


馬騰

正史中馬騰是土生土長的涼州人,但並不能完全證明是馬援的後代,也不是世代爲將,到馬騰出生時,家境比較貧窮。馬騰身材魁梧,應徵入伍,參與平定狄道人王國以及氐、羌等叛亂,立有戰功,成爲一方將領。之後伴隨馬騰的是另一個在涼州比較有名望的軍閥韓遂,兩人時而聯合時而敵對,最後結成異姓兄弟,兩股勢力完全聯合,成爲繼董卓之後涼州最有實力的軍閥;與此同時,兩人對漢室的態度很模糊,時而效忠,時而反叛。馬騰最後歸順了曹操控制的漢室朝廷,併成爲人質;因爲馬超與曹操的敵對而被殺害。


董卓

正史中董卓出生於潁川,成長於涼州,能文能武,頗有氣力,擅長結交,成年後即在朝廷做官,先後鎮壓過黃巾之亂和涼州之亂,但活動並不僅限於涼州,還曾在幷州、益州等地做過官,而且整體表現比演義中的要好。後來在何進、袁紹等人的召喚下進京,通過吞併對手、廢立皇帝等一系列措施,控制了朝堂。之後董卓意圖篡漢,並殘害忠良、虐殺百姓,大失人心,招致關東諸侯的一致反對,被迫挾天子遷都長安,最後被手下呂布所殺。


董卓

作爲涼州地區前後兩個最有實力的軍閥,感覺上應該頗有淵源,由於二者最活躍的時間相差近二十年,多數時間裏董卓的實力遠強於馬騰,而且涼州一直是多個軍閥並存的狀態,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交集,董卓和馬騰的關係也並不像演義中的那樣是敵對的。唯一明確提到交集的是“公元191年,董卓入長安,邀請韓遂、馬騰共同策劃進攻山東諸將。二人見天下大亂,也想要依靠董卓起兵。”可見兩人因爲同屬涼州軍閥,甚至有聯合的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