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宋月是再也尋不到的清耀,唐詩宋詞是再無法複製的巔峯,隨着兩個黃金時代的消逝,我們只能踮着腳尖遙望詩和遠方,卻不能再親手撫摩它、聆聽它,不能再把它按進筆下,沁進心裏。


正如魯迅所言,好的詩都被唐人給作完了,同樣地,好的詞也都在宋人的紙上寫完了。明月黯了,清風散了,浪漫主義崩塌,如今我們吟起一首詩詞,都能輕鬆地蕩入它的意境之中,我們自認爲對詩詞很瞭解,可是當我們拿起筆,卻不知該如何下筆。


會讀會背不會寫,這是當代古典文學的通病。然而,隨着網絡和科技的迅猛發展,這種局面卻很輕鬆地就被打破了。


有沒有發現網絡上有很多古詩詞的創作高手?有沒有覺得他們的水平太高,以至於會自我羞愧?其實,這些高手之中有真有假,速成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兩個萬能詞彙表即可!


一般都是文科生舞文弄墨,但使用萬能詞彙表卻是理科生佔優勢,因爲用這種方法寫詩需要用到文本數據分析。《全唐詩》是迄今爲止收錄詩歌最多最完整的唐詩合集,共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以此爲分析基準最能說明問題。


以《全唐詩》全本爲對象,篩選出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即古人最喜歡使用的詞彙,取其前148位彙集成表,如下。



如果想速成一首詩,從中選取代號即可。當然,詩歌創作並非這麼簡單,在不考慮韻律平仄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簡單羅列幾例,糊弄糊弄門外漢足夠了。我們不妨直接從1至28組成一首七言:


人山風日天雲春,花年月水知心君。


歸清行我白秋江,空雨明夜老寒家。


再稍微進行修改,更換部分字眼,即變成了如下之作:


南山風日天雲暮,花年月水知心君。


歸清行客愁秋江,空雨明夜老寒聲。


風歇日夕,天色將晚,只有那月兒與水才懂得我此時的心境。遠行的歸客在秋江之上面容愁慘,雖然下着雨,夜晚卻很明亮,他就這樣孤獨地聽着這雨水墜地的寒聲。



這是小解邊寫邊作的,前後不過幾分鐘,自然不遵平仄格律,但假如真的用這種方法創作一首詩,再經過專業的打磨,恐怕真可以以假亂真了!反正小解是很受益,尤其是“空雨明夜老寒聲”一句,沉怨憂傷的意境非常之到位。


小解又隨便挑選了幾個詞,再成一首:“芳醉閒思仙歲樓,葉北笑晚松竹幽。輕逢暮語綠吟殘,霜飛漢宮病翠柳。”28字皆出自表格,作爲一首速成品,讀來還是小有風味的。


無獨有偶,唐詩既能如此,宋詞自然更不在話下。但是,詞就不能單個字地蹦了,而是以高頻詞組來搭配。有高手運用科技手段篩選出宋詞高頻詞彙一百組,匯表如下。



宋詞亦講究平仄,但相對來說更加自由,因此用這種方法寫起來就更加輕鬆。比如小解以《如夢令》三十三字爲本,不講仄韻,搭配出的詞是這樣的:


東風何處風流,斜陽何事依舊。多情空少年,一點平生深處。悠悠,悠悠,年年故人依舊。


包含兩個“依舊”,語句也不盡通順,但也有幾分風姿。不過,僅100詞組實在太少了,假如將宋詞之前一千高頻詞彙羅列成表,那創作的能動性便會大大提升。當然,也可以摻加自己喜歡的一些詞進去,如:


憑欄臨風,淚乾了無痕。昨夜夢裏故人來,夢醒孤影傷懷。舊愁新怨難消,誰知何時了,憶往昔空守,換一日閒愁。



突然想起80後作家郭敬明曾在網絡上公開發表過的幾首詞作,他使用的很多詞彙都屬於高頻,什麼殘、歲、晚、君、江南、爐火等皆是如此。想來,郭敬明不會也是用此種方法創作的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