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个地方都可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常态化的防控措施,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结合本地的需要和检测能力来确定并动态调整检测的策略和人群范围。在对疫情风险、检测能力进行全面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既有利于精准防控,保护群众健康,又有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一起来看!

—国内疫情形势—

新冠疫情未来走向还有很大不确定性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内疫情总体呈零星散发状态,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黑龙江、吉林等部分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并引发了持续传播。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新冠疫情的未来走向还有很大不确定性。

—常态化防控—

因地制宜确定并动态调整核酸检测策略和人群范围

武汉市开始对全市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疫情范围,开展主动搜索,加强检测和排查力度。在对疫情风险、检测能力进行全面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既有利于精准防控,保护群众健康,又有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

各个地方都可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常态化的防控措施,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结合本地的需要和检测能力来确定并动态调整检测的策略和人群范围。

从国门到家门闭环运作,强化防止境外输入措施

随着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落细,因境外疫情输入引发我国疫情反弹的风险,我们认为总体上是可控的。为防控境外疫情的输入,采取了从国门到家门全链条无缝衔接和闭环运作:

国家卫健委与外交、海关、边检、民航、铁路等多部门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强化防境外输入的各项措施。如所有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等。

落实好“四早措施”,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强化发热门诊监测和传染病网络直报,实施“筛查-诊断-报告-隔离”全链条的封闭式管理。同时,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

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的范围,一旦发生社区疫情传播或者发生聚集性疫情,要及时快速处置,查清感染来源,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的责任,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管理和防控,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继续广泛开展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公众科学防控。

—疫苗研发—

目前,疫苗研发总体进展顺利

目前看来,疫苗研发总体进展很顺利。目前已经有一项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四项灭活疫苗相继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开展一期和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在这些项目的临床试验过程中,目前没有收到有重大不良反应的报告。按照计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些项目将在今年7月陆续完成二期临床试验。

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工作也在顺利有序推进,进展较快的已经开始向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滚动递交申报资料,预计6月份还会有项目能够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回应关切—

正在全面加快恢复正常医疗服务

目前,各地按照国家卫健委的部署和要求,正在全面加快恢复正常医疗服务。据统计,目前全国医疗服务的整体情况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5%,部分地区已经完全得以恢复。

来源:中国政府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