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十日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大家好,欢迎来到这里。李昂即位八年时间,他在很多方面开始放松警惕,勤政爱民之心渐弱,并且有些不辨忠奸,另外还有一个大缺点——耳根子太软,本来已经决定好的事情,经人一忽悠就又变了主意,这个缺点在他处理郑注事件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郑注跟王守澄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势力越来越大,李昂非常讨厌他们,公元833年9月,侍御史李款连续数十次弹幼郑注,郑注不但没受到任何惩罚,反倒还升了官。一个多月后,李昂中风,语言功能几乎丧失,在王守澄的推荐下,郑注客串起御医的角色,没想到他的药竟然很管用,李昂服药后病症明显好转,便更加宠爱郑注。
李昂用错了王守澄和郑注,并因此而引发更加恶劣的连锁反应。之前有个叫李仲言(后改名为李训)的大臣因为犯法被流放到象州,公元834年全国大赦,李仲言也在赦免行列,他到东都洛阳后跟李逢吉勾结在一起,因为李逢吉还想当宰相,恰好李仲言跟郑注关系很好,于是李逢吉便托李仲言重金贿赂郑注,在郑注和王守澄的引荐下李仲言有幸面见圣上。这对李仲言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重生的机会,他怎能错过。
李仲言品德不佳,但擅长文辞,巧舌如簧,并且英俊潇洒、仪表堂堂,属于那种人见人爱的类型,李昂见到他后被他的外表和文辞所迷惑,认为他是当世奇才,准备重用。李德裕知道李仲言是个什么货色,当然极力反对,可是,李昂竟然这样问李德裕:“难道就不允许人家犯错误,难道犯了错误就不会改正?"
李德裕的回答是:“我听说孔子的弟子颜回‘不迁怒、不二过’,圣人虽然会犯错误,但他们的心是正直的,也就是说本质是好的,所以才能改正。李仲言本质就有问题,他是不会真正悔改的。”君臣二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皇帝胜出,李仲言被重用。
这样一来,李德裕的势力又落了下风,没过多久,李逢吉、李宗阂等人全部回京,李德裕在这次郑注主导的党派之争中败下阵来,丢掉宰相职务,跑到镇海去当节度使。几个月后,另外一位跟李德裕一伙的宰相“路隋”也被贬出京城,到地方去做节度使。李德裕暂时落败,但他党羽颇丰,仍然在跟李宗阂的势力对抗着,李昂为此也是忧心忡忡,担心有一天闹出大事来。
朋党之争愈演愈烈,李昂也无暇顾及,他更担心的还是太监的问题,虽然他一直受着太监迷惑,但理智让他知道这是大隐患,必须除掉。现在,李昂有了新的帮手——李训和郑注,君臣三人经常在一起秘密商量如何铲除太监的问题,这事做得一直很隐秘,一般人不可能想到他们仁在商量如何对付太监,因为,李训和郑注都是依靠太监起的家。
经过长期策划,君臣三人组终于开始行动,他们提拔王守澄的对头仇士良为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从王守澄手中分走一部分权力。李训和郑注虽然帮李昂做了点儿好事,但跟他俩干的坏事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这二人如同疯狗一般见谁咬谁,就连李宗阂也不例外,公元835年6月,李宗阂被贬到明州当刺史。
加上之前的李德裕和路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有三位宰相败在李训和郑注手里,这些小人嚣张程度无以复加,凡是之前对他们好的全部提拔,凡是跟他们稍微有一点儿仇的全部被打击报复。宰相接连被贬,所有人都认为郑注很快就会跻身于宰相之列,但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还当不上宰相,更让大家想不到是,当不上宰相的原因是李训嫉妒他,采用了很多手段进行压制。
这就是小人之间的合作啊!小伙伴总会在出其不意的时候捅上一刀。小人之所以能得手还在于皇帝不能明辨是非,翰林学士、户部侍郎李压因为跟皇帝揭露郑注邪恶的本质,被贬到江州做刺史,随后再被贬到柳州当司户。
紧接着,李昂又借郑注等人之手,大肆惩治李宗阂、李德裕的党羽,在这些被惩治的人中有些还是很不错的,之前提到过他们虽然拉帮结派,但大部分人还是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等到李昂把李德裕等人的党羽剪掉一些的时候,新提拔上来的都是郑注和李训的人,那些人几乎没一个好东西,贪污腐败对他们来说都是小手段,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朝廷被郑注和李训肆无忌惮地洗着牌,最严重的时期竟然达到每天都有人被贬滴的程度,新官还来不及到任,这样一来,上朝时期空位无数,导致人心惶惶,到后来,郑注和李训都感到害怕了,这样搞下去最后岂不是就他俩陪皇帝玩儿,于是,才有所收敛,不再贬滴官员。
郑注和李训上升的势头根本挡不住,俗话说:物极必反,当郑注大红大紫的时候,李训正在准备将其置于死地。郑注并未感受到李训的威胁,但有件事让他如鲤在喉,那就是他出身卑贱,想找一些出身名门望族的大臣给自己壮壮声威,郑注非常看好礼部员外郎韦温,因此拉拢他,韦温不想跟郑注狼狈为奸,拒绝了盛情美意,有好心人对韦温说:“你敢拒绝郑注,肯定要大祸临头啊!"
韦温的回答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我拒绝郑注顶多是被贬滴或者流放,但我若跟他同流合污,可能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这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啊!不为眼前利益所蒙蔽,也不畏惧眼前的灾难,而是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