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十日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大家好,歡迎來到這裏。李昂即位八年時間,他在很多方面開始放鬆警惕,勤政愛民之心漸弱,並且有些不辨忠奸,另外還有一個大缺點——耳根子太軟,本來已經決定好的事情,經人一忽悠就又變了主意,這個缺點在他處理鄭注事件上表現得尤爲突出。
鄭注跟王守澄勾結在一起,狼狽爲奸,勢力越來越大,李昂非常討厭他們,公元833年9月,侍御史李款連續數十次彈幼鄭注,鄭注不但沒受到任何懲罰,反倒還升了官。一個多月後,李昂中風,語言功能幾乎喪失,在王守澄的推薦下,鄭注客串起御醫的角色,沒想到他的藥竟然很管用,李昂服藥後病症明顯好轉,便更加寵愛鄭注。
李昂用錯了王守澄和鄭注,並因此而引發更加惡劣的連鎖反應。之前有個叫李仲言(後改名爲李訓)的大臣因爲犯法被流放到象州,公元834年全國大赦,李仲言也在赦免行列,他到東都洛陽後跟李逢吉勾結在一起,因爲李逢吉還想當宰相,恰好李仲言跟鄭注關係很好,於是李逢吉便託李仲言重金賄賂鄭注,在鄭注和王守澄的引薦下李仲言有幸面見聖上。這對李仲言來說簡直就是一個重生的機會,他怎能錯過。
李仲言品德不佳,但擅長文辭,巧舌如簧,並且英俊瀟灑、儀表堂堂,屬於那種人見人愛的類型,李昂見到他後被他的外表和文辭所迷惑,認爲他是當世奇才,準備重用。李德裕知道李仲言是個什麼貨色,當然極力反對,可是,李昂竟然這樣問李德裕:“難道就不允許人家犯錯誤,難道犯了錯誤就不會改正?"
李德裕的回答是:“我聽說孔子的弟子顏回‘不遷怒、不二過’,聖人雖然會犯錯誤,但他們的心是正直的,也就是說本質是好的,所以才能改正。李仲言本質就有問題,他是不會真正悔改的。”君臣二人爭得面紅耳赤,最終皇帝勝出,李仲言被重用。
這樣一來,李德裕的勢力又落了下風,沒過多久,李逢吉、李宗閡等人全部回京,李德裕在這次鄭注主導的黨派之爭中敗下陣來,丟掉宰相職務,跑到鎮海去當節度使。幾個月後,另外一位跟李德裕一夥的宰相“路隋”也被貶出京城,到地方去做節度使。李德裕暫時落敗,但他黨羽頗豐,仍然在跟李宗閡的勢力對抗着,李昂爲此也是憂心忡忡,擔心有一天鬧出大事來。
朋黨之爭愈演愈烈,李昂也無暇顧及,他更擔心的還是太監的問題,雖然他一直受着太監迷惑,但理智讓他知道這是大隱患,必須除掉。現在,李昂有了新的幫手——李訓和鄭注,君臣三人經常在一起祕密商量如何剷除太監的問題,這事做得一直很隱祕,一般人不可能想到他們仁在商量如何對付太監,因爲,李訓和鄭注都是依靠太監起的家。
經過長期策劃,君臣三人組終於開始行動,他們提拔王守澄的對頭仇士良爲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從王守澄手中分走一部分權力。李訓和鄭注雖然幫李昂做了點兒好事,但跟他倆乾的壞事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這二人如同瘋狗一般見誰咬誰,就連李宗閡也不例外,公元835年6月,李宗閡被貶到明州當刺史。
加上之前的李德裕和路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有三位宰相敗在李訓和鄭注手裏,這些小人囂張程度無以復加,凡是之前對他們好的全部提拔,凡是跟他們稍微有一點兒仇的全部被打擊報復。宰相接連被貶,所有人都認爲鄭注很快就會躋身於宰相之列,但想不到的是,他竟然還當不上宰相,更讓大家想不到是,當不上宰相的原因是李訓嫉妒他,採用了很多手段進行壓制。
這就是小人之間的合作啊!小夥伴總會在出其不意的時候捅上一刀。小人之所以能得手還在於皇帝不能明辨是非,翰林學士、戶部侍郎李壓因爲跟皇帝揭露鄭注邪惡的本質,被貶到江州做刺史,隨後再被貶到柳州當司戶。
緊接着,李昂又借鄭注等人之手,大肆懲治李宗閡、李德裕的黨羽,在這些被懲治的人中有些還是很不錯的,之前提到過他們雖然拉幫結派,但大部分人還是把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等到李昂把李德裕等人的黨羽剪掉一些的時候,新提拔上來的都是鄭注和李訓的人,那些人幾乎沒一個好東西,貪污腐敗對他們來說都是小手段,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纔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朝廷被鄭注和李訓肆無忌憚地洗着牌,最嚴重的時期竟然達到每天都有人被貶滴的程度,新官還來不及到任,這樣一來,上朝時期空位無數,導致人心惶惶,到後來,鄭注和李訓都感到害怕了,這樣搞下去最後豈不是就他倆陪皇帝玩兒,於是,纔有所收斂,不再貶滴官員。
鄭注和李訓上升的勢頭根本擋不住,俗話說:物極必反,當鄭注大紅大紫的時候,李訓正在準備將其置於死地。鄭注並未感受到李訓的威脅,但有件事讓他如鯉在喉,那就是他出身卑賤,想找一些出身名門望族的大臣給自己壯壯聲威,鄭注非常看好禮部員外郎韋溫,因此拉攏他,韋溫不想跟鄭注狼狽爲奸,拒絕了盛情美意,有好心人對韋溫說:“你敢拒絕鄭注,肯定要大禍臨頭啊!"
韋溫的回答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我拒絕鄭注頂多是被貶滴或者流放,但我若跟他同流合污,可能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這是一個多麼有遠見的人啊!不爲眼前利益所矇蔽,也不畏懼眼前的災難,而是將目光放得更加長遠。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