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壓垮小丑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他最終走向崩潰邊緣的,是他一直以來都認爲他悉心照料的母親是一個對他疼愛有加的慈母,沒想到通過他的調查,自己的身世之謎被揭開——他是一個棄嬰,而且從小就受到養父的毒打。不管是卓別林還是周星馳,他們都是在笑中帶淚,但小丑卻幾乎從影片一開始就讓人淚水漣漣,不忍心讓小丑再受到哪怕一丁點的傷害。

在2020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中,讓我看完之後淚流滿面的只有《小丑》。儘管淚流滿面不能作爲評判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標準,而且也有可能說明我經不起一點點感動了,但卻不得不說,相比較於其他幾部電影,《小丑》應該獲得更多的褒獎。

《小丑》的劇情很簡單,基本上就是一個人演繹了一出悲慘的世界。小丑是男主人公的職業,他自小跟母親生活,因爲得了一種精神類疾病,一旦發病就大笑不止,所以很難找到工作,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濟和打零工爲生。無奈的是,他給人打零工的時候也會受到街頭痞子的嘲諷和打罵,害得他被客戶投訴,丟了工作。小丑去坐地鐵,見到三個打扮得體的精英階層,卻因犯病大笑不止,被誤解爲譏諷對方而遭三人毒打。怒不可遏的小丑,用同伴送給他用來防身的槍射殺了那三個人。這是該片劇情的一個轉折點,小丑原本已經被糟糕情緒堵得水泄不通的生活,終於有了發泄口。雖然這個出口看上去有些殘忍,但從人性的角度觀察,或許站在同情弱者的角度,大多數觀衆都會對小丑予以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小丑所在的社會背景,貧富差距懸殊,正可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小丑極端的發泄方式被神化成爲窮人對富人的反抗和出擊,非但沒有遭受非議,反而贏得了很多像小丑一樣底層人士的支持。

壓垮小丑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他最終走向崩潰邊緣的,是他一直以來都認爲他悉心照料的母親是一個對他疼愛有加的慈母,沒想到通過他的調查,自己的身世之謎被揭開——他是一個棄嬰,而且從小就受到養父的毒打。養母患有妄想症,只記得小丑是一個開朗的孩子,根本不管童年小丑的死活。得知真相的小丑萬念俱灰,先是親手結束了養母的生命,然後又把嘲笑他的同事、電視節目主持人殺害。但他放走唯一一個對他好的同事這一設置,似乎是影片爲向觀衆傳達積極的價值觀而刻意做的保留。

最令人動情的一幕,是小丑崩潰前的一刻。他發現了隱藏在自己身上的祕密,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他曾經認爲對他頗有好感的鄰居是他妄想出來的畫面;他尊敬和喜愛的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公開在電視上播放他出醜的錄像。那一刻,他終於明白,沒有人在意他的存在和死活,他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個笑話。所以,他徹底走向了崩潰。他赤裸着身體,在凌亂不堪的房間裏放任自我。他把頭髮染成了誇張的綠色,他給自己畫了一張永遠開心的小丑臉。他對着鏡子裏的自己大笑,無休無止地大笑,似乎在嘲笑自己,嘲笑這個社會,嘲笑全人類。他縱情地扭動着傷痕累累的肢體,在頹廢中走向滅亡,在失落中走向深淵。他無所依靠、無所牽掛,像一粒在空氣中飄浮的塵埃,無足輕重,更無所謂是否存在。小丑對着鏡頭即將流淚充滿絕望又突然放聲大笑的一幕,相信讓所有觀衆都會爲之震撼。那種扭曲的心態和令人無法釋懷的悲涼會變成一隻利爪,狠狠攥住所有人的心,讓人窒息。

在影片中,小丑的臺詞少得可憐,大部分情緒都是通過肢體動作和表情傳遞出來的。這樣的表演方式對演員的要求很高,要把情緒一層層由淺入深地展現出來,是非常需要功底的,恐怕還需要一些履歷才能真正表現到位。極具隱喻的情節是,當小丑化裝成影院工作人員,準備認親(母親告訴他,她是正在競選哥譚市市長的富豪的私生子,但其實是母親的妄想)時,影院裏正在播放卓別林主演的《摩登時代》,衆所周知,卓別林是喜劇大師,也是默片喜劇的開山鼻祖。 《摩登時代》這部影片裏所有的角色都生活在痛苦和煩惱之中,但在卓別林的演繹下,這些人物和所有的細節都變成了一出出喜劇。小丑也在心底恍然大悟,暗合了他在劇中所說的:“我曾以爲自己的人生是個悲劇,現在我才發現它是個喜劇。 ”

周星馳的影片一直有着 “含淚的喜劇”一說。從《喜劇之王》到《大話西遊》,無厘頭但充滿人性溫情的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觀衆前一秒還在哈哈大笑,下一秒鐘眼睛裏就會閃動着淚珠。不管是卓別林還是周星馳,他們都是在笑中帶淚,但小丑卻幾乎從影片一開始就讓人淚水漣漣,不忍心讓小丑再受到哪怕一丁點的傷害。

傷害是無聲的,正對應了小丑在劇中的一幕幕,如果關掉所有的配樂,你仍然能夠感受到小丑內心的傷痛,仍然能夠體會到他的無助和人世間的冷漠。在卓別林的黑白世界裏,我們經常感受到那種來自於無聲的張力,憑藉誇張的動作,觀衆得到的似乎是快樂,但總在那個瘦弱的身影轉身的一刻,落寞和孤寂的氣氛就蔓延開來。就像《小丑》開始的一幕,小丑對着鏡子努力地練習着微笑,無奈只能用雙手把自己的嘴角拼命地挑起來才能實現。緊接着,一滴黑色的淚水從小丑的臉頰滑落,所有人在那一刻都與小丑融爲一體,隨着他的遭遇和不斷揭開的傷疤,感受無以復加的傷痛。可以說,僅僅這個鏡頭便足以把所有觀衆牢牢抓住,這一刻小丑不需要說任何話,因爲無聲之處的力量之大是難以估量的。

(作者簡介:王國樑,《青島文學》編輯。)

來源:青島早報

相關文章